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画 | 西式禅意

油画 | 西式禅意

云起书画 · 2016-04-22 08:38

不仅仅是书画,更是艺术生活。点击题目下方 云起书画 ,一键关注






乔尔乔·莫兰迪,一个安静、有秩序,没有多少变故的人,是意大利具象绘画范畴沉思者中最杰出的例子。他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和形体的和谐,方与圆、虚与实、显与隐、松与紧、正形与负形、完整与残缺、分解与整合,构成一幅幅单纯而神秘的图画。本文以莫兰迪每一时期作品的主题及内涵为研究对象去剖析莫兰迪绘画风格发展、形成的过程及其独特的画风。




世外桃源的境界—莫兰迪油画解析





乔尔乔·莫兰迪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20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喜欢描绘被阳光占据后显得虚无的空间,把静物、花瓶、咖啡杯等并置,一再重复,以此主题描绘,探求他自己的形而上学。他的画给人一种沉稳寂静的感觉,清新宛若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意大利具象绘画范畴沉思者中最杰出的例子。他的好友艺评家兼画家的阿登哥·索非奇赞许他:“在可见的现实成分中,非对其因时因地的偶然之变作无谓花巧的描绘,而是画、色、线服从于整体和谐的信条,像一个和弦之美。”




雕塑家麦约说过:“一个人可以自一个单一的想法,做出艺术品。在毕加索的个人作品中有十个画家的风格,而在莫兰迪的绘画中只有一个大观念,那即是和谐画面的启示。”




他的绘画给人一种心境清逸、和弦之美的感觉,清新宛若世外桃源。它们是如此透明清澈,空灵见性,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透过他谦抑的手,他的画总有一种天成的和谐。他的静物与风景是人沉默的对话与世界无言的交语。简单近于几何体的清淡物体与灰濛的画面整体之间,暗藏着形与空间互动的默契,以及时间逃逸之瞬间光影逗留的信息。




他是一位色彩与色阶复杂变化的操纵者,由一幅画看到一群画,含蓄、色阶的细微调整,随笔的带动牵动着创意,如呼吸的起伏,隐含、自敛又率真,莫兰迪是让识画的观者在看似单调无聊的图像中发现层层笼罩的谜,在质朴、谦逊、淡泊的画面上看到宁和、清明、幽静的光辉和魅力。




在题材上,莫兰迪只选择了不具有生命性的平常道具。在他的眼里,陋室内外的一切有看不透的变化、想不完的奥妙,一件普普通通的日常用品也令他爱不释手,一组坛坛罐罐随意的排列组合也令他激动不已。他摒弃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撇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凭借纯真的心态去寻找物体之间单纯而和谐的相处关系和存在状态。这正是中国禅学者“不生忧乐悲喜之情,不粘不着,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心态,或者是王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王维《能禅师碑并序》)的境界。“我们看到,待到莫兰迪将他笔下色雅韵长的写意之物,放进精心构筑的时空框架,使二者浑然一体,奇迹出现了:坛坛罐罐从形而下的‘器’,在向形而上的‘道’转化;而区区一隅的室内景物,则在拓宽为时空无限的宇宙。”




最早的静物,颜色隐晦不明,几乎是单色的感觉,以灰褐色为基调偶有一点暗淡的米黄与浅红来温暖画面,颜料浓稠厚涂。1916年至1918年的静物,相对地画面质地转为稀薄轻淡,甚至透明。物体有时留白,如照片底片的显影,没有凹凸玲珑的体积感,贴近一片平涂的背景,略拉出含蓄的阴影。




1915年倾向形态的单纯化,莫兰迪由于一些文学界的朋友而于形而上画派相系。形而上画派共同认为,在平日普遍的经验世界中,有某种偶然可发觉的玄密的形而上之感。他们用所谓的“古典”的均衡构图和平稳涂色将这种感觉在绘画上显示出来,莫兰迪在1918年至1919年间作了数幅近于形而上绘画的静物,喜爱以球体,圆筒形,椭圆等基本造型物体组合成“静物”。风格上不同于契里柯和卡拉,他着重形体的表现,喜欢描绘被阳光占据后显得虚无的空间,勾出物体受光后的轮廓,再轻轻涂上几抹阴影。它们都有严整的轮廓、立体的姿态,沉浸在斜面或半斜面照射过来的光中,抛出长长的阴影。这些画脱离了前些时的晕线、锉笔或非平均色面得表现,而有严谨的安排、光滑的表面,整个构图设色似乎都仔细衡量过,有着合理的数学比例。




1920年对莫兰迪是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呼之欲出的形而上静物绘画观,正是他心灵之中物我同化的澄净作用。物体并非单单由于光的照射作用或占据了某个时空后才存在的,而应是透过由发自它本心温暖的生命力及灵气而后显现其存在。所以清晰明确的几何造型现在也就不重要了。此外,他亦研究在物体、空间及造化之中运行的“光”。光不仅能使一幅画具体化,并能衬托出不同基调的颜色。利用光线的运作而决定色彩的配置,是莫兰迪最典型的手法。




1921年至1922年的静物,器物沉浸在似幽似暗的光中,画面出示了新的物理性与新的内涵,暗示出物体的三度空间与背景两到三个平面相互的关系。




1930年以后,他的油画,是从静物出发,壶,花瓶,咖啡杯等并置,一再重复,以此为主题描绘,探求他自己的形而上学自我风格的确立。




莫兰迪保持专心一致,在多幅中央集中构图的与散向四面布展的风景画中,初看似多重复,近察则见细致的变化,长短,轻重,粗细笔触的相交,淡化的暖色和柔化的冷色相融,偶有明亮的黄色,蓝色,妩媚的橘黄与紫都默默地自我包容,这就是莫兰迪的含蓄、隐约、宁和、悠远的意境。




30年代与40年代初,物体几近抽象化了,画家将之写绘为含混的不定形,却着意地漆涂上颜色。沉着的灰绿、灰蓝、灰黑、赭与褐色,再罩上薄层晕色的宝蓝、黄、橘红与白,莫兰迪的静物世界出现了色彩,却沉着不喧哗。




“心”与“眼”


莫兰迪的静物作品注重画面的形式感,是借物寄理。莫兰迪侧重于发现和传达主体所认识的客观对象的存在状态,从中寻找美的因素,归纳美的法则。




自印象派和现代主义以来,许多西方画家更注重观看的方式,重视对景写生。印象派的先驱莫奈最为典型。他由于一直坚持在野外写生,长期受强烈阳光的刺激,到晚年眼睛都几乎失明了。塞尚也同样如此。“他(指塞尚)曾再三说过,要忠实自然,但用你自己的眼睛(不是受过别人影响的眼睛)去观察自然。换言之,须要把你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着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自然”(《傅雷文集·艺术卷》,1998年,P205)。莫兰迪在落笔之前,心中并无“成竹在胸”。相反,他总是企图抛开主观的先入之见,完全依靠本质的直觉去观察物像,或者说是用纯净的眼睛去发现对象的真实存在。在他看来“艺术既不是为了满足宗教的需要,也不是为了宣扬社会正义或国家的荣耀……所有的存在形式都可以通过眼睛去发现。”他总是排斥既有的经验和记忆,关注“当下”状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因而莫兰迪更注重发现和创新。




“动”与“静”


古人认为,作画是“寂寞之道”,须“心境清逸”,以至于“清高孤傲”、“隐居避世”。远避尘嚣,终日与杯盘瓶罐为伴,宛如“入禅”的心境,万念俱寂。“他的时间,是静止的,凝固的,无前无后,无始无终”。他的作品并没有许多画家那样麻木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艳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和夸张的“动感”,由于其思维方式的简单直接和思想内涵的浅显易懂,加上传达方式具有“攻击性”,很容易在观众的感官上暂时产生巨大的刺激,却不能唤起心灵的一丝震动,犹如昙花一现。恰恰相反,莫兰迪追求闲适而恬淡的心境。他的作品摒弃了艳俗的色彩,没有丝毫招揽的动机,一尘不染,清静淡雅,含而不露。莫兰迪的作品是“一个宁静虚和的世界,其间没有险山恶水,没有狂风暴雨;有的是花明柳暗,有的是天籁和鸣。”莫兰迪穷尽了毕生的精力,以不起眼的小幅静物画技压群芳,令人刮目相看。




莫兰迪没有对瓶子做更多修饰,有一些灰尘,安静地呆在瓶子的肩上,他只是将白色的瓶子,稍稍提亮。瓶子最终被好好地搁置在平面上,没有破坏平面固有的安宁,只是让这安宁,显现出温和的孤独,一种单独的孤独,一个人的孤独,无所依赖的孤独,醒目的孤独。这孤独如此优美,像暗处的花,散出香气。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




莫兰迪的最好作品见证了他一生之完全贡献于艺术的思考与实践,外人却不知道他在每一幅构图,每一种特殊造型上的审思所费的时间,我们也很难想象他注视事物时的细密,专注又独断的凝视。局限地描涂他工作室中的瓶瓶罐罐,规范地抒写他身处的无华居室及其近旁景色,自约,自敛,终其一生的孜孜工作。而我们从莫兰迪那里要学到的,并非只是一种风格,更重要的是像莫兰迪一样有着真诚严肃的艺术高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一种把艺术与文化社会紧密联系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高级灰、性冷淡的莫兰迪就够你看的了,更别说还加上一个超有想象力的基里柯?
静观自然
乔治·莫兰迪的艺术观念
“中性油画宗师”的瓶瓶罐罐
他画的破瓶子价值千万,为何奥巴马都喜欢?
当基里科“遇上”莫兰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