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游词
导游词《朔州市》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朔州市在中国历史上是胡汉相争的战场之一,这里虽然欣赏不到江南水乡的旖(yi)旎秀美,却可以领略塞外风情的粗犷豪放,感悟一幕幕金戈铁马留给我们的启示。
  黄土高原的大同盆地上,经常会见到一排排、一片片几十年都长不高、长不粗的‘小老树’林,就像舞台上跳集体舞的演员朝着一个方向扭着扑入大家的视野,那就是朔州市的市树--小杨叶。小杨叶虽然长得既不挺拔,也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看上去枝疏叶小,树皮龟裂,但它实在是很不平凡的一种树。
  小杨叶的一生,是迎风而生、面沙而长、不畏风雪、不限贫瘠、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的一生。它既是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堤护岸的绿化树种,更是塞外风沙、霜刀雪剑的压迫下,顽强挺立的伟丈夫。
  小杨叶哪怕只是碗口粗细,都会奋发向上,左右联手,形成一道道绿色长城,不屈不挠、默默地为人类抗击风沙,为黄土高原曾绿添彩。正因为它朴实无华、坚强不屈、压迫不倒,正是朔州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也是朔州人民与风沙艰苦抗争的见证,才被公选为朔州的市树。
  现在经过的山阴县,因位于恒山余脉翠微山的阴坡而得名。山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明代有一个‘三代帝师’王家屏,曾经做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有人认为,是他创作了古今第一奇书《金瓶梅》,开篇就以‘酒、色、财、气’四箴言规劝世人,寓意十分深刻。
  据说,《金瓶梅》描写的人物衣着,多呈现皮袄、毡帽等雁北特点,语言多用雁北地方歇后语,房屋建筑布局描绘的也是雁北地方风格。《金瓶梅》第一百回中,还误把周统制去任职的山东高阳关,描述成了雁门关。尤其全书使用了三千多条雁北的山阴、应县方言,有些还属山阴独有。书中诸多的难解方言,如果用山阴方言解释就很容易读通。
  山阴县的婚礼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呢?新娘要比新良大一岁,戴红盖头,蒙黑眼纱,新浪在自家大门等女家送新娘上门。当地传说,这种婚俗也与王家屏有关。
  车上朔州支线高速,将要到达朔城区。朔州市辖两区四县,面积为一点零七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七十三万。境内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四百九十三亿吨,煤层厚、埋藏浅、便于开采,是较为理想的动力煤,因此成为新兴的以煤电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著名的平朔公司就在朔州境内,年产已达亿吨。朔州的神头一、二电厂是华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年发送电量达一百六十亿千瓦时。朔州还有农业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北方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
  朔州古称‘马邑’,与马有关的文化突出。在朔城区峙峪村北发现的二点八万年前的峙峪人,是旧石器时代最出色、主要靠猎取野马为生的‘猎马人’。峙峪遗址出土的一枚石镞,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箭头。
  朔州及其周边的代县、宁武、内蒙古等地,自古多产良马。周、秦以来大量马匹通过朔州进入中原。过去的朔州,多数城堡都建有祭祀马王爷的马神庙,对马的崇拜蔚然成风。可以说从‘猎马人’到‘马邑’,朔州的马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很快就要到达的朔城区是秦、汉时期的古马邑城。春秋之前这里为北狄名族所居住,战国归入赵国版图。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秦将蒙恬在此筑马邑城,置马邑县。马邑城的建立、得名与历史,还与‘胡汉相争’即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密切相关,既让人为之感叹,又令人叩问深省。
  马邑之名确实与围城养马、胡汉相争有关。从秦代起,马邑就和‘胡’、‘马’,尤其‘胡’这个特定名词休戚相关。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在这一带拉开了胡汉激烈碰撞的序幕——‘马邑之谋’。
  请看,旅行车右前方远处那两组高大的冷却塔群,就是华北大电网的骨干企业——神头发电一厂、二厂。这两个电厂,装机总容量220万千瓦,因为靠近唐马邑城附近的神头泉兴建而得名,主要担负着京、津、唐地区的供电任务,被誉为‘华北电都’。
  就在朔州高速路支线中断与神头电厂之间的连线上,距离高速路不远的马邑村,就是唐代的马邑故城。而秦汉时的古马邑城以及它附近的山川,就是著名的‘马邑之谋’发生地。精心策划的‘马邑之谋’虽然功亏一篑,但是汉朝从此宣告抛弃了几十年的屈辱奉行的‘亲和’政策,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并成为汉匈两个名族关系的转折点。
  ‘马邑之谋’以后,中国大地的胡汉相争持续两千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从五胡乱华、南北互伐、安史之乱、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土木之变到剃发易服、辛亥革命,一部中国古代史,胡汉交锋似乎从未中断,此起彼伏。无论‘长缨直请系单于、暴骨匈奴固其所、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渔阳别鼓动地来、壮志饥餐胡虏肉、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是怒发冲冠,就是闻胡动容。胡汉相争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尽管如此,碰撞是历史的必然,融合集文明之大成。今天,今天已经融为一体的各民族中华儿女,正在世界东方续写着欣的文明。而长城脚下的古马邑城及马邑古城、神头泉、金沙滩、汉墓群、应县木塔、崇福禅寺、雁门关、广武城、杀虎口等,都成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从碰撞到融合的历史见证。
  马邑村北与神头电厂之间有一处神头泉,被依洪寿山,南邻唐代马邑故城,整个泉群分布面积五平方公里,大小泉眼密布,是山西高原著名的熔岩大型泉群之一、桑干河源头之一,并形成了多处小型湖泊。
  神头泉群的金龙池里有一座水围寺,岸边还有鄂国公祠,还有传说中唐代名将尉迟恭勇擒'海马'时单臂拧成的螺纹柳。传说,金龙池常有二龙华为‘海马’,朝出幕人,人莫敢进,终被尉迟恭降服。后人便建鄂国公祠纪念他。
  唐朝的开国功臣尉迟恭系鲜卑族,是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村人。由唐迄今,一代民将还演变成了‘中华门神’。每逢新春佳节,老百姓家门上,都要毕恭毕敬的贴上他和秦琼的画像。
  朔州在历史上一向是胡汉冲突与融合之地,尚武之风极盛。当地老百姓家里只要生了男孩,都要在大门上挂上弓箭,希望儿子长大后骁勇善射。深受尚武民风熏陶的尉迟恭,从小就走出山村,到秦汉古马邑城附近打铁练武。因此青年时期的尉迟恭,就以魁梧骁勇、武艺高强、力大勇猛而远近闻名。
  尉迟恭只身勇擒‘海马’的传说,与马邑地处桑干河源头、当时草丰林茂、湖泊遍布、秦汉以来以来养马出名有关。从北魏时起,马邑就是‘牛羊驼马,色别成群去,弥漫川谷,不可胜数’。而那些野性十足、难以驯服的马,常被称作‘海马’。尉迟恭降服‘一黄一骊’海马的壮举,堪称他走出马邑、登上凌烟阁的人生第一搏。
  隋朝年末,尉迟恭跟随刘武周兴兵、起势,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勇不可挡。归顺唐朝后,尉迟恭即为刘武周起衣冠冢守墓、忠勇品行深受世人嘉许,又为李唐王朝一统天下、李世明登上皇帝宝座立下赫赫战功。由于尉迟恭善于马上使用槊,集忠、勇、义、智与一身,一生建立不朽功勋,在山西素有‘南关公、北尉迟’之称。
  身为战将的尉迟恭,为何又成为‘中华门神’呢?民间传说,尉迟恭最早与门神挂钩,是他为老百姓‘打鬼’护财而起,为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夜夜安眠戎装守夜护门而兴,并且在山西介休一带首先被当做门神的。
  后来,由于他生前封鄂国公,食邑还超过秦琼六百户,死后又陪葬昭陵,永护唐太宗,所以无论官方还是老百姓,都把尉迟恭看作最亲近的门神。每逢春节,便画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贴在门上,以此驱鬼除邪,保护家人安全。久而久之他们便由人变成了老百姓的守护神了。而且他俩为李世民守夜驱鬼之事,还经过作家吴承恩改变,成为《西游记》里的一段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从朔州这片土地上走出的名人有上千人,著名的有汉代女诗人班婕妤,史学家班固、班超,三国名将张辽,北朝名将隋末将领刘武周,唐末晋王李克用,后唐皇帝李存勋,名将周武德,辽代萧太后,明代三朝帝师王家屏,抗倭将领麻贵等。抗日战争时期,朔州还涌现出了爱国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等一大批先烈。
  古老的桑干河奔流千年,滋润着朔州这片热土,养育了两岸的儿女,还成就了朔州厚重的边塞文化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朔州境内,除应县木塔、金沙滩、神头泉、峙峪旧石器和马邑古城遗址之外,还有千年历史的崇福寺、汉代戍边将士屯留下的大型汉墓群、明筑内长城广武段与汉筑古长城平鲁段、保存完好的辽筑旧广武城,还出土了雁鱼灯、三孔布币等一大批价值连城的国家级文物。随着朔州对城市生活的改善,对马邑文化的挖掘传承,朔州将会越来越亮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朔州的历史
历经沧桑话雁北,朔州市的来龙与去脉
朔州起名字是怎么来的,朔州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朔州:清理桑干河,保护母亲河
山西朔州考古发现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