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迷塔影,这座被盗贼觊觎的古寺能听到潮声


近日,

国家文物局通报了2017年度

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其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生安全案件事故25起,

涉及到山西的有3起:

潞城原起寺、潞城李庄文庙和平顺大云院。


三起安全案件事故中,

原起寺古建筑构件被盗案情较严重。

2017年1月9日,

原起寺大雄宝殿正脊3块琉璃脊饰、

正脊两端2块琉璃吻兽、

屋顶1块琉璃吻兽被盗。

公安机关已立案,

正在侦办中。


原起寺,

是怎样的一座寺,

惹来盗贼觊觎?



原起寺大雄宝殿屋顶的琉璃构件




远观原起寺


出长治潞城市东北22公里,

与平顺县交界处,

在漳河大拐弯处的辛安村凤凰山巅上,

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刹静静伫立,

俯瞰着脚下滔滔不息的漳河水。


这就是原起寺。


135



古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殿西留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青龙宝塔,

高17米,挺拔俊秀,

居高临下,雄伟壮观。

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墙,

院内佛殿三间,

琉璃九脊屋顶,

飞檐斗拱,雅致古朴,

具唐宋风貌。

2001年6月25日,

该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进辛安村,

就见到远处高地上茂密的树林中,

矗立着清秀挺拔的砖塔,

朝着砖塔的方向上了几个陡坡,

沿着一条崎岖的石板路,

就来到了原起寺的山门前。



山门较小,进门就是台阶。

沿着砖砌花栏围墙的通道缓步向上,

从寺院东南角的山门推门而入,

千年原起寺就如一幅古老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院子不大,

甚至因地形所限,

矮矮的围墙也随地形曲曲折折。

但是寺院的布局却非常巧妙:

山门在院子的一角,

比院内陆面低了一截。

这虽是一组宗教建筑,

却活泼自如,毫无古板之感,

与一般寺院的中轴对称格式大相径庭:

整个寺院因势就形,

高低参差,错落有致,

搭配得非常协调,

再加上丛丛松柏的辉映,

视觉上充满了层次感。



整个寺院建筑坐北朝南,

以大雄宝殿为中心,

香亭、宝塔、佛殿、经幢等样样都有。

正中一座大雄宝殿,

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

砖木结构,进深四椽,

平面呈方形,建于台基之上。

柱有侧脚,升起明显,

梁架为三椽栿对后牵,

四铺作华栱出一跳,耍头砍成昂形。

梁枋用材规整,

屋坡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琉璃脊屋九盖,

九脊上的珐华陶塑极具地方特色精美异常。

殿内横柱、荆梁尤为珍贵。

殿正面供如来,背面供观音;

东配殿是关王殿,供武圣关羽。


大雄宝殿


香亭


香亭石柱上刻有楹联


殿前石柱上刻有楹联:

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

后檐石柱上刻着:

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

殿前有正方形香亭一座,

小巧玲珑,由四根石柱支撑,

广深各一间,为明代遗构。

单檐歇山顶,柱为石柱,

柱镌刻之楹联诗意深刻,结构简练,

笔法刚劲,古色古香。



亭下有八角青石经幢,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雕造,

经幢前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建寺的铭记。

幢座八面雕刻的侍女乐人,

个个风姿动人,

她们那寂寞的舞姿定格了一千多年,

至今仍以一种飞扬的姿态展示着神采。


八角青石经幢


经幢底部雕刻的侍女乐人


原起寺,

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占地约1200平方米,

后经历代维修、扩建,

现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的寺院。

这个寺院规模并不算大,

但安排得参差有致,主次分明。

崖上起台,台上建寺,

寺内举塔,塔高参天,松柏隐掩,

既有雄伟气魄,又有幽雅意境。



站立在寺院中,

静听塔角铃鸣,更觉思绪渺渺。

登寺远眺,野花竞开,

郁郁葱葱,水光山色,

风景迷人。



北接滚滚漳河,

原起寺犹如凸起河面上的巨大礁石,

任凭风打浪推,千年岿然不动;

东望漳水东流去,

卷桥飞虹,波光粼粼,

塔寺倒影,寺水相融;

西连辛安点点村舍,

炊烟缕缕,形似凤凰展翅欲飞,

而原起寺恰是这凤头之冠;

南看群山连绵,

岭起沟伏犹若舞,静听似有乐声来,

别有一番情趣。


残缺的北魏时期百佛碑


造像碑,两面都被后世重刻。


关于原起寺的来历,

有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明朝弘治年间《潞州志》记载:

潞城的凤凰山又名“天冢岗”。

传说,在遥远的古时候,

天宫一位仙女不慎触犯了天规,

玉帝一怒之下,

将仙女降下凡界。

那时候这里荒山遍野,人烟稀少。

仙女来到人间,

找不到栖身之地,

饥渴难忍,

走到此地忽见漳水清澈见底,

便欲吸饮解渴。

吸饮之际,天空忽然乌云密布,

狂风大作,雷雨交加,

仙女当即化作一只凤凰,

呈展翅之状卧于此。

这只凤凰有头、有眼、有翅、有尾、有身躯,

十分逼真奇特,

后人便起名此地为凤凰山,

并说此山水风脉主贵,

日后必出皇后皇妃。



星移斗转,

几经改朝换代,历至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西之前,

收了一个妃子武媚,宠爱有加。

两名大臣称,

将来大唐李氏江山必失武姓之手。

李世民一听急了,

说要把天下姓武的一并杀尽,

还把武媚逐出宫去,入庵为尼。

太宗驾崩后不久,

太子李治登基就把武接入宫中,

由妃转后,

到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后正式登基,

改国号周。

历二十余载,

武殁后,李显又复唐国号。

到李治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

生怕再把大唐江山陷入类似武姓之人手里,

便将精通天文、地理的高人召集起来,

分赴各地查访名山贵地,

修寺镇脉,以防后患。

在武氏生地山西,

李隆基委任的别驾到潞州府潞城县地界,

发现了漳河畔的这座凤凰山,

认为此山山势奇特如凤凰展翅,地脉主贵。

查访者回奏,

李隆基毫不犹豫传旨修寺,

天宝六年该寺竣工。



当然,

这仅仅是一种传说,

但这座寺庙的确为唐代初建,

现存唐宋两代混合的建筑风格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青龙宝塔


寺内青龙宝塔的建塔由来,

也有颇为奇特的传说:

宋朝元祐改元之前,

一位皇家著名阴阳地理学家出游各地名胜,

从河南游到山西潞泽地方,

听说凤凰山有寺系唐修建,

便慕名专程到此。

在观赏中偶然发现佛殿西侧有一深穴,

穴通漳底,深不可测,

并有阴气冒出,弥漫寺院,

远看有霞光万道,令人目眩。

认为此穴为凤凰咽喉,

气脉通顺,脉通风飞。

唐虽建寺,并无镇住主脉,

此脉不镇,必有后患。

回京后便向天子进谏申明利害,

天子赵煦下旨划拨皇银决定建塔。

于是在元祐二年(1807年)

建成了这座不可多见的宋代密檐式砖塔,

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宝塔拔地而起,

高耸入云,实为一大奇观。



这座青龙宝塔俏丽挺拔,

平面呈八角形,

塔基用沙石砌筑,

塔底东西两侧有砖雕直棂窗。

塔身七级,高17米。

第一层面南有一佛龛,

龛上方刻有“青龙宝塔”四字。

每层的砖檐都参差突出,变幻多端,

虽非精雕细琢,

但既富力度,又具美感。

塔一层至三层为空心,

南向辟门,门洞顶部封闭,不可攀登。

三层以上为实心,

逐层均有收分。

层层为砖雕五铺作双抄斗拱,

挑角部位用四十五度斜拱和异形拱,

上承托砖雕飞檐,支撑塔檐,

出檐用板瓦,

飞檐凌空,形状各异,

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


塔顶八角安装八个铁人,

个个威风凛凛。

每个铁人背负铁索连结塔尖,

面部朝外,作用力状,

它们实际是对塔尖起抗风抗震的加固作用,

这种新奇的设计令人叫绝。



塔刹为仰莲宝瓶,古朴秀丽。

宝塔每个塔角都突出一个龙头,

龙颈下悬一风铎,

各挂一个铁铃,

一阵风吹来,

整个寺院传出一阵清脆的风铃声,

好像在讲述着原起寺千年的历史。



青龙塔是原起寺的镇殿之作。

它的斗拱形制古朴,

用材较大,

是研究宋代建筑中斗拱形制的重要实物。

这座宝塔历经近千年风雨,

依旧傲然挺立,

没有任何倾斜裂缝,

实为中国古建中的艺术珍品。


潞城原起寺  牛力绘制





来源:文博山西(ID:sxwbwbs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潞城原起寺,始建于唐代,宋塔唐代经幢值得看
神秘篇——原起寺
鸡鸣寺风水与火灾
遂川雩田:雩溪宝塔、永定古寺(组图)
瞻仰山西潞城原起寺
中华名塔:山西潞城原起寺塔(宋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