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月入梅“梅雨病”来袭,“预防攻略”拿走不谢!

最近胃口变差,经常胃胀气,有时还隐隐作痛、腹泻,你觉得这和季节有关么?

梅雨季节,天气比较闷热,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你可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了!


近日,上海正式进入梅雨期。面对梅雨季的到来,最让人烦心的莫过于湿漉漉的天气了。由于天气潮湿、闷热,身体抵抗力会相应下降,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而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容易诱发疾病的发生。此时正是肠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妇科疾病等高发季,大家一定要加强预防。



那么,在梅雨季,居民需要注意哪几类“梅雨病”呢?如何打好疾病防御战?


疾病一:胃肠道疾病



梅雨天气容易导致胃肠道紊乱,加上天气湿热会引起不少人饮食习惯改变,如食用冷饮或隔夜饭菜等冰冷不洁食品,也会导致脾胃受损而诱发腹泻。此外,连绵阴雨易使花生、玉米、谷类等食物霉变,人吃了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提醒:梅雨季要注意食物霉变、变质的问题,在吃东西时要多加小心,一旦发现食物变质,就不再食用,尽量吃新鲜的食物;其次,饮食上面要有所节制,黄梅天里要少吃西瓜、黄瓜、香瓜这些“驻湿”的瓜果,以免伤及脾阳;可以多食冬瓜,冬瓜可以排水除湿;多食苦瓜能养脾开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必须加热,少吃冷饮、冷食;梅雨季的饮食还是应该以清淡为主,要避免过量进食甜食、辛辣、油炸的食物而刺激胃肠的正常运作。


疾病二:呼吸道疾病



螨虫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湿疹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螨虫喜湿热、怕光,梅雨季节,住在一楼的市民,特别是住在老城区平房里的市民体会更深,常常会发现地砖上或水泥地板上湿漉漉的,出现返潮现象。潮湿闷热天气最易滋生螨虫。


提醒:近八成的过敏性哮喘都是螨虫引起的。对于过敏性哮喘,应注意个人卫生,毛巾、牙刷等用品分开使用;要注意保持房间清洁无尘,并经常通风换气;沙发、地毯等居家用品要经常除尘;被褥要勤洗、勤晒;不要喂养宠物。


疾病三:皮肤真菌病

闷热天气容易诱发皮肤真菌感染,梅雨季节也是皮肤科就诊的高峰期。真菌喜好温暖、潮湿气候,每到梅雨季节,真菌感染成为第一高发皮肤病,其中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较为多见。


提醒:预防真菌感染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干燥,发现霉菌感染要及时就诊,需诊断出是何种霉菌所致才能对症下药。


疾病四:妇科疾病


黄梅天闷热潮湿,一些女性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再加上穿不透气的牛仔裤、紧身内裤和化纤内裤,容易出现外阴瘙痒,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又难以启齿。女性常见病如阴道炎、宫颈炎也随之悄悄来临,这个时期的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是一年中最高的。原因是梅雨期湿热的环境,霉菌会趁机入侵,大量繁衍。


提醒:要注意保持身体干爽、清洁,在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虽然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如果诊断不明确,或不遵医嘱用药的话,会使炎症蔓延,诱发宫颈炎、盆腔炎以及附件炎等疾病。


疾病五:关节疼痛


梅雨季节湿度大,日温差也大,晴雨交替变化又快,极易诱发风湿类疾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关节疼痛是由于空气湿度大引起的,特别是以往就存在腰肌劳损、扭伤、骨折,或有手术切口的人,在梅雨季会出现上述部位及关节的酸痛。


提醒: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平时在空调房间里,最好还是多穿一点,尤其是关节等地方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多注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饮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有动物脂肪的食物。


疾病六:梅雨天气综合征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低,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情感障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这样天气的刺激比其他人反应更强烈;当湿度增高时,许多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同时随着气压的降低,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有关研究还发现,梅雨天气对人们心理、生理上的影响尤为明显。


提醒:梅雨季节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轻工作压力,尽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绿茶和白开水;不要睡觉太晚,容易失眠者可尝试睡前喝半杯牛奶或百合莲心龙眼汤;用黄花菜、萝卜、肉骨头煲汤,可以改善抑郁,帮助睡眠。


祛湿妙招
1
饮食祛湿

应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为主,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甘蔗等;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茼蒿、茭白、竹笋、菜瓜、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有: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健脾祛湿食疗,砂仁苡米淮山粥、薏米莲子百合粥、生姜益气粥、白鲫鱼煲汤等。


2
居室除湿

梅雨季节,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都会湿哒哒的。因此,对四周环境的祛湿,显得尤为重要。雨后要勤开窗,通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如今家庭常见的排风扇、空调也具有除湿功能。为了防止湿气入侵,不少市民喜欢关窗闭气。其实,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即使外界潮湿时,室内也要保持通风换气,房间闷得过紧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那么,何时开窗通风,这也是有讲究的。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早晨7时至8时空气流畅、傍晚5时至7时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在梅雨时节,要牢记不要久居潮湿地,最好能早睡早起。


3
运动祛湿

梅雨季节,人常常因身体沉重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动,体内淤积的湿气越多。通过运动,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运动尽量不要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还可经常按摩健脾胃、除湿的穴位,如足三里、曲池、太阳穴等。有这方面爱好的市民,可经常参与游泳、慢跑、打拳,即使到户外走动走动散散步,也有助于将体内湿气排出,增强体质和抗病毒能力。

4
姜片消暑湿

梅雨天多吃些姜可达到消暑祛湿的功效。把生姜放在菜里一起烹饪,或者切两片放嘴里嚼,还可以煮生姜水当茶喝。如果梅雨天受凉,可用生姜50克煎服,以避免湿邪侵身。



来源丨南京晨报、健康时报

编辑丨JohnnyQ


为你推荐

2018上海高考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出炉!

逆袭了!挂科8门、绩点1.08的“学渣”仍然考上北大!凭什么?

国务院:今年起,增加一个节日

9秒97!中国人刷新黄种人百米纪录!他叫谢震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百科」梅雨季——应对高温+潮湿,这些健康知识请收好!
梅雨季节高温潮湿谨防“霉变”
躲不过的梅雨季,小心“梅雨病”找上门!
梅雨季除了防霉防潮,还需要预防这些疾病(大全)
家居防潮篇
转载 黄梅天 要防霉更要防"梅雨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