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瞬间—-玄武门的那个早晨

嘚嘚的马蹄声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都城长安辰时刚过(九时)。一个宁静祥和的大唐早上,有谁会闻见一股腥膻的气息已经在太极宫的上空隐隐飘荡?

玄武门

玄武门内,嘚嘚的马蹄还是响起来了!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骑在马上,并辔而行,不时交谈几句,显得心神不宁。

清晨时分,后宫张婕妤十万火急的赶到东宫密报:秦王可能会对两人采取行动,元吉建议托病不去参加朝会,安排兵士守护太子府,静观事态发展;但建成认为已做好对应措施,应该亲自前往朝会,了解最新动态。元吉无奈,二人遂动身入宫。太子的自信和轻敌就此铸成大错!在这个夏日的早晨,他们就这么策马走出东宫,走向一个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

武德殿

他们朝着父皇所在的武德殿方向行进,此时,刚刚走到临湖殿旁;突然,十几米外的树林中冲起几只乌鸦,扇动着翅膀向远处飞去。动物总是比人类更敏感,更能预见危险的到来。

元吉勒住缰绳,与同样止步的建成对望了一眼,冲口说到:“殿下,情形似乎有异,应尽速返回东宫!”

霎那间,齐王看见太子眼中充满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他们下意识的一起调转马头,二人打马朝来时的方向疾驰。

突然,身后传来杀喊声,在寂静的宫中像打了一声雷。

建成最初听见的是一声呼唤,这声音从背后追上来,轻轻的落进了他的耳膜,听起来是如此从容而熟悉——这是一声死神的召唤。不禁在马上回头一探究竟,只见秦王李世民从藏身的小树林中冲出,手握宝弓,箭头的闪闪寒光甚至刺入到了建成的眼中。

元吉更是一惊,心知不妙,慌忙回身,抽弓搭箭对准了追赶来的秦王;但是,平时酷爱围猎、箭法出众的他,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怎么也无法拉开弓弦;连拉了三次,却无法射出一箭。

李建成拍马疾驰的速度显然不会比李世民索命一箭的速度快到哪里去,一支雕翎箭飞来,正中建成,栽落于马下。李建成看见殷红的鲜血在自己的胸口延散开来,像极了一朵绽放的红色牡丹。当无边的黑暗把他彻底吞没的时候,李建成依旧困惑地睁着双眼。

这一箭正是秦王李世民射出的。

李元吉曾经自以为见惯了流血和死亡,所以早就祛除了对死神的恐惧。可直到大哥李建成睁着血红的双眼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时候,李元吉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死亡跟阳光一样无法直视

就在李元吉愣神的间隙,秦王府骁将尉迟敬德已经率领七十余骑冲了过来,一箭射向元吉,元吉中箭摔下坐骑。

与此同时,世民的坐骑被喊杀声所惊,突然窜入旁边的小树林,秦王被树枝挂住朝服,摔落马下。

元吉一见,返身追到近前,从摔蒙的世民手里抢过弓来,套进他的脖子,用脚死命向前蹬踹,想用弓弦勒死世民。

危急时刻,尉迟敬德拍马赶来,大喝一声。元吉大惊,甩开弓,转身向武德殿拼死跑去。

尉迟敬德调转马头在后追赶,眼见仅有一个马身的距离,拈弓搭箭,一箭射中元吉的后心,元吉发出一声沉闷的呻吟,面朝尘土颓然扑到,他的手脚强烈的抽搐了几下,随后便一动不动了。

眼见二人毙命,秦王命令尉迟敬德火速赶往武德殿,面奏高祖李渊。此时,属下兵士涌上前去,斩下了建成元吉的首级。

玄武门之变

按《通鉴》记载,当太子和齐王喋血玄武门、其部众与秦王军激战正酣的时候,高祖李渊正与裴寂、陈叔达、萧瑀等人在海池(皇宫内的人工湖)上惬意地泛舟。舟船缓缓靠岸,高祖李渊和诸位大臣准备去上早朝。

那个浑身上下沾满鲜血的尉迟敬德就在这时候走近了海池。他顶盔冠甲,手持长矛,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脸上带着同一种肃杀的表情。

这是一个出大事的信号,巨大的震惊与错愕让李渊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身边的大臣也同样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李渊的脑中一片空白,直觉告诉他,一定有非常严重、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直到尉迟敬德走到面前跪地叩首,李渊才回过神来,李渊用尽全身的力气厉声质问:“今日谁人作乱?你到这来想干什么?!”

尉迟恭揖手答道:“回禀皇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秦王起兵平叛,已经诛杀了二人。秦王恐怕惊动圣驾,特意派微臣前来护驾。”

果然是意料之中的惊天噩耗,就像一声晴天霹雳在耳边轰然炸响,李渊感到了一阵剧烈的晕眩。他的身体摇摇欲倒,左右连忙上前搀扶。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长久以来的担忧和疑惧终于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自己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场骨肉相残的悲剧在李唐皇族的身上发生,还是不可避免地重蹈了姨父杨坚的覆辙……

不,是导致了一场比杨隋皇室更为惨烈的宫廷祸乱和政治灾难。实际上这样的命运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李渊在心里苦笑,尉迟敬德说得好听,护驾!天底下有这么护驾的吗?说白了不就是逼宫吗?李渊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对裴寂三人说道:“不想今天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认为应如何处置?”

萧瑀 、陈叔达立刻答道:“建成元吉二人在圣上起事之时,并没有立刻响应,而秦王不仅立即参与,且立下卓越功勋;二人一直嫉恨陷害秦王,现在又因谋反被秦王诛杀,圣上应该即刻立秦王为太子,由其决断国事,事态马上就会平息。”李渊点头认可:“你们说的是,这正是我的夙愿。”(小编:这一切配合的如此默契,所以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兵变,第一战场玄武门、第二战场太极宫,宫内早已在李世民的控制之下,甚至池海泛舟都是精心的安排,李渊此时也只能对这个算无遗策的儿子苦笑了。)

尉迟恭在旁听言,立刻上前请高祖颁赐亲笔敕令,由秦王统领各部军队,李渊照准。

李渊很清楚,这是秦王诛杀太子和齐王后必然要走的一步棋。第一步是兵权,第二步是储君之权,而第三步,无疑就是皇权。这是一个夺嫡篡位者必然要上演的政变三部曲。

然而,明知如此,李渊也只能照办。

敕令下达,太子所部将士停止对峙抵抗,事件到此平息。

世民随即面见父皇,叙说了事情的原委。李渊安慰他说:“近几天来,朕听了有人的诬陷,险些对你有了误会。而今真相大白,你无需忧虑。”

世民闻言,跪伏在父皇的怀里,痛哭失声,秦王做出了一个让无数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举动——“跪而吮上乳”。

太子和齐王既已“伏诛”,秦王既已接管了京畿兵权,全面控制了皇宫,这场血流满地的政治灾难就该结束了吧?  此时此刻,东宫和齐王府的上上下下也许都在暗中祈祷——但愿秦王就此收起他的屠刀,不要再赶尽杀绝。 可不幸的是,秦王的刀并未入鞘。很快它就将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地落在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头上。

三天后,高祖下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宣布:即日起,国事无论大小,一概由太子决断,然后再报知他本人。

李世民

两个月后,八月初八,高祖李渊下诏传位予李世民。

李世民成功了。

他不但以无与伦比的智慧、胆识和魄力一举扭转乾坤,翦除了政敌,取得了政变的成功,而且以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安抚人心的宽大政策,消除了暴力夺权后可能产生的政局动荡,从而顺利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

大唐帝国的历史遽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崭新的一页是如此恢弘而绚烂,以至于玄武门前那些殷红的血迹很快就将被新时代喷薄而出的万丈光芒所遮掩。然而,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却注定要成为李世民生命中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也注定要成为李唐王朝记忆中永远无法消解的隐痛。如果说李世民后来缔造的整个贞观伟业是一座辉映千古的丰碑,那么它的基座无疑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冢。上面写着三个字——玄武门

玄武门旁,一场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惨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祸起萧墙

盛唐街景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五月,关陇贵族子弟李渊在太原竖起了反叛表弟杨广的“义旗”。

在此之前,这位“天赋异禀”的表哥在“荒淫无耻兼昏庸无能”的隋炀帝面前,很是装了一段时间的孙子。眼见各路义军把“杨记”大隋公司折腾得快要清产注销了,这位领了多年高薪的“杨记”公司高管,义正词严地站了出来,表明了公平处理破产企业资产的公正立场,并当上了清算小组组长。

在副组长李世民以及李建成、刘文静、裴寂等得力干将的帮助下,李组长很快就将“杨记”老字号换成了“李记”金字招牌——公元618年,听到表弟隋炀帝被绳子勒死的消息后,立刻翻了脸:把亲自任命的“杨记”代理董事长隋恭帝杨侑赶下了台,取而代之,建立大唐。

政权虽然建立,但地盘却只有那么一小块,大部分地区都掌握在几个枭雄手里。于是,李世民伏薛举、败李轨、驱刘武周、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灭萧铣......为大唐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公认的第一功臣。欣喜感激之余,李渊曾经承诺日后立世民为太子。

事实上,大唐公司董事长李渊对这个能干的儿子早就怀有戒心:卖力做事固然是好事,但威望日盛,实力日增,会不会产生异心,不能不加提防。 

有鉴于此,李渊首先在建唐之初的公元618年,就将李建成册立为太子,希望以此抑制李世民可能膨胀的野心。接着又在619年,以犯上谋反为名,将李世民的第一干将刘文静杀掉,既消弱了世民的势力,又敲山震虎,给他一个警告:功劳再大威望再高,也别有非分之想!

刘文静机智多谋,在李渊起兵之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唐后,他站在李世民一边,成为秦王的左膀右臂。

刘文静的被杀,彻底激怒了李世民,父子之间的矛盾遽然激化。

而李渊选择李建成为太子,不仅仅因为他是嫡长子,客观上也是基于对他的整体认可。虽然李世民在登基后,对建成元吉进行大力抹黑,相关史实做了很多歪曲和掩盖,但仍有很多史料保留了下来,大略还原了这位隐太子的真实面目。

李渊起兵时就追随左右的书佐温大雅,在其《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李建成做了公允的评价:“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称赞他礼贤下士,善于笼络人才——唐初名相王珪、贞观第一名臣魏征都是太子府任用的旧臣,足以证明太子知人善任,以及臣下对他的追慕和认可。太原起兵,他不仅坚定了李渊的信心,还在河东招募将士谋臣,为日后成功奠定基础。他攻霍邑、斩宋老生,平祝山海,定凉州,斩刘黑闼,防颉利突厥......为大唐的创立和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大唐创业起居注》

册封太子后,出于职责和安全的考虑,李建成主要的工作是协助李渊处理政务,没有更多地参与军事活动,这也导致他的功绩和声望与李世民相形见绌。

与建成元吉相比,李世民的优势则十分明显:晋阳起兵反隋,李世民由于就在父亲身边,得以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共谋其事;平时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作战勇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干、雄才大略,为大唐的创立,做出了至关重要的的贡献,声誉卓著,群众基础十分雄厚。

但他也有劣势,首先,在经历了秦、汉、晋、隋等中原大一统王朝后,封建正统思想已深入人心,立储的游戏规则早已成熟定型;立嫡立长,无论朝野,已成为制度。世民是嫡子,但不是长子,这是他生来的短板,因此对于父皇的立储决定,虽然心存不满,但又无法反对,而他也非常明白,这正是父皇要的效果。

其次,隋末起事一直到开国立唐,李世民始终参与其中,屡建功勋,是李唐王朝的第一功臣。父皇李渊一方面依靠他打天下,一方面内心十分忌惮他的声望和实力,认为是这一个巨大的威胁。

再次,建成因创业时未有突出功勋,立储后大力笼络朝臣、人才及后宫嫔妃,做为后援。尤其是嫔妃的进言,加重了李渊对世民的忌惮和猜疑。

另外,元吉是第四子,不具备争储的基本条件;开创基业期间,又没有突出贡献,眼看争储无望,转而全力附和支持太子,使太子系力量大为增强。

建成虽然有嫡长子的先天优势,但李世民在创建“李记”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不仅功勋卓著,资本投入最多,且在声名、口碑上远远胜于建成;即便建成、元吉也有过大破刘黑闼这样的功绩,但与世民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无论在当时还是在过往,支持世民做太子的,不论朝野都不在少数;更为重要的是,世民在军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刀把子掌握在手中!

可以说,建成、世民两人功与位不相匹配,为宗室和朝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争锋相对

建成立为太子后,前途一片光明,而道路却十分曲折。要熬到登基那一天,危险和隐患必须尽早铲除,而眼前最大的隐患就是自己的亲二弟李世民。

于是,削弱、分化对手的干部队伍列上了日程表。

首先,用整整一车金银器,贿赂拉拢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这位被后世所敬仰以致贴到大门上的传奇人物,婉言拒绝了太子的美意,建成元吉就派人去干掉他;敬德知道后,故意大开院门房门,刺客起了疑心没敢下手——尉迟敬德有幸与秦琼并列为门神,就得源于此。后来,建成又找了个事由,将他逮捕下狱,后经世民多方营救,尉迟才得以释放。

中国传统门神,左边一位就是尉迟敬德

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此人就是《隋唐演义》里著名的私盐贩子、三板斧程咬金的原型,也是世民的左膀右臂。建成找理由贬了他的官,让他出任康州刺史,以消弱世民的力量。

大将尉迟敬德的艺术形象

建成又用重金拉拢右二护军段志玄,也没有如愿。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是秦王的智囊,建成元吉认为是心头大患,多次在李渊面前进言,终于把两人调离世民的身边。

最后,著名的毒酒事件上演,剧情古怪离奇,疑点甚多。

武德七年六月的一天,建成邀请世民到府中夜宴,期间世民突然胸痛,吐了很多血。

稍加分析,就知道这应是未有之事。理由如下:

首先,双方敌对状态已经表面化,敌方邀请赴宴,不可能不加推辞和防范;其二,如酒中过量下毒,世民当场死亡,建成妒功杀弟,罪名难逃;建成已是储君,如果不是脑子进水,又何必要冒此风险?其三,适量下毒,死于宴后或太子府外,剂量如何把握?按当时的化学科研水平,不可能做得到。

李渊对于建成、世民相互排挤的情形了如指掌,此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安排世民驻守东都洛阳,并承诺将陕州以东一大部地区由他管理,并使用皇帝的仪仗;这个类似平分天下的方案,其实就是一种试探。深谙个中玄机的李世民痛哭流涕,以不忍远离父亲为借口婉加拒绝。建成元吉认为这是放虎归山,坚决劝阻,于是这个提议不了了之。

李世民对太子派系的打压消弱行为,掌握得十分清晰,预感到形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利,他多次和长孙无忌等属下商议;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都劝他当机立断,除掉建成和元吉。但他谆谆教导他们说:兄弟手足相残,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恶行;虽然深知太子元吉要陷害杀掉他,但绝对不忍心先发制人,宁愿对方先动手,再予以反击。

李世民与建成元吉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即便是再温良恭俭让的人,面对竞争对手的屡屡陷害和排挤,恐怕都难以容忍,何况是李世民这种手执利刃在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过来的猛人?

中毒事件后,秦王部下们花样翻新的怂恿和劝进行动开始上演了,长孙无忌、尉迟门神等甚至以辞职相威胁,力劝老板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意识到:李建成立为储君,风向标指向明显,必然吸引各种人才、势力在身边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力量和实力必然逐渐提升,自己原有的优势地位将会逐渐削弱;到时别说皇位,也许身家性命都难以保全。

俯首称臣、束手待毙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处世原则,最终,他决定主动出击,一招制敌,精心策划的玄武门政变终于上演。

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一个天文现象的发生成了这次事变的催化剂:太白星——就是金星,大白天出现在天空的南方,如此一个现在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然现象,在那个靠天吃饭、看天生活的年代成了阶级斗争的有利工具。

太白星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傅奕给李渊上了个秘奏——可以想象是何人的指使:“太白金星出现在秦地的上方,此为秦王应当君临天下的征兆啊!”

李渊十分震惊,召来了秦王世民,把这封秘奏拿给他看。而秦王非常凑巧地、也秘奏了一件更令他震惊的消息: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秽乱后宫!

要说太子建成资质平平,也许是事实;结交嫔妃传递小道消息、吹吹枕边风,做为内应,更能理解;但说他与父皇的妃嫔、他的母辈有乱伦之事,纯属信口雌黄。

原因很简单:作为太子,满足生理欲望和情感需求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小事,根本无需通过这种愚蠢而臭名远扬且风险极大的方式;如果非要说这位未来的皇帝和他的弟弟就是性变态和色情狂,冒着杀头的风险,一定要为亲爹兼当今皇上戴上一顶韭菜色的帽子,也无话可讲;但他们身边智囊属下无数,就没有一个人劝阻这种脑残加白痴的行为吗?!

不要说这种行为如果败露——不幸得很,国人最喜欢打听和传播的就是这类桃色新闻——会引起父皇多么的痛恨和愤怒,极有可能对他进行废黜和痛下杀手;哪怕他仅有一般人的心智,就不会做这种风险极大的蠢事!

李世民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调虎离山。他知道李渊不会相信这种荒唐的指控,他只想通过父皇做到一件事:宣召李建成李元吉入宫。“秽乱后宫”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因为他知道明天过后,再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件事。

果然,李渊决定:第二天上午彻查此事,由兄弟三人在武德殿当面对质。

李渊

这种安排真是幼稚得令人发指:涉嫌宫闱淫乱这样的丑闻,不仅安排“嫌疑人”与“举报人”在大殿中讲讲清楚,还要盛情邀请三位大臣充当裁判和公证员,真不知道是李记公司董事长患有唐氏综合症,还是编写历史的司马光先生们得了躁狂抑郁症?!

但此时李世民的心情,应该是欣喜万分加激动万分吧。

——由于双方矛盾日益激烈,平时防范心理都很强;太子一党忌惮世民的势力,日常活动都非常谨慎,建成更是深居东宫不出。父皇召见,建成元吉不会有任何疑虑,一定准时入宫觐见。而在进入宫门的一刻,以伏兵实施“斩首行动”,就会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功效。

李世民回头立刻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亲信策划行动方案,一致认定玄武门附近是最佳伏击地点:建成等由东宫入宫,必须由内城北三门之一的玄武门进入。

于是,六月初四黎明之前,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属下七十余人入宫,埋伏在此门附近,静等着对手自投罗网。

辰时刚过,嘚嘚的马蹄声从玄武门外传来,门内的伏兵屏住了呼吸,握紧了手中的刀把......。

历史不可逆转地走向了那一刻! 

功过是非

历史上,未经正常程序继位的皇帝,往往非常自律,爱惜名声;大多勤勉努力,最终成就一番功业。宋朝有太宗赵光义,明朝有成祖朱棣,唐朝的代表则是李世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皇位得来不易,较之顺序接位的君主,更懂得珍惜,因此内心常存自警自励之心,不敢懈怠。

2. 以不德、德不配位为名清除竞争对手,事后为佐证清洗的正确和必要,更要凸显自己的德政德行德性,做出与安在对手身上的罪名相反的德政和业绩。

3. 坐上皇位后,令行禁止,行政通畅,人和而政通,容易做出成绩。

4. 李世民以德政洗刷弑兄屠弟的污名,用盛世之治堵塞谤言。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

因此,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是贞观之治的奠基石,它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名君,也成就了华夏文明史上名垂千古的初唐盛世,最终孕育了光芒万丈的大唐文明。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高祖李渊传评中,对这一事变作出如下议论:“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

泰伯画像

选择要点分析一下:

“假如李渊像周文王一样的明断,李建成能像泰伯谦让的贤德,李世民有子臧让国的节操,这样的惨剧怎么可能发生呢?”(商朝末年,西岐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生有三个儿子:大儿泰伯,二子仲雍、三子季历,他想传位给季历,泰伯不想让父亲为难,就和同样“温良恭俭让”的弟弟仲雍一起出走了。春秋时,曹宣公去世,宣公嫡子继位,宣公的弟弟不服,杀了哥哥自立,就是曹成公。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晋国起兵抓了曹成公,要周天子册封子臧为曹君,而子臧却发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逃离了曹国,只为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呜呼,发出这样的感叹和假设,司马光先生真是迂到可爱了,真真配得上“迂叟”这个号。皇位、权力之争,残酷至极,历史上父子反目、兄弟死磕的惨剧,数不胜数;他老先生居然幻想双方能像孔融让梨一样兄友弟恭,你推我让;如果不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代大儒的政治觉悟!

“既然不能这样,世民从开始就应该等待建成先发制人,然后再对应处理,如此则是迫于无奈,这样就更完美了(不至于留下恶名)。后来被部下逼迫大开杀戒,弑兄屠弟,被后人戳脊梁骨,真是太可惜了。”

真是实在得很呢,怪不得司马先生字“君实”。敢问:建成首先发难,如何能保证世民还有后发制人的机会?发难是何种形式、后果是何等严重?也许人头落地也未可知!世民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声望不假,但“斩首行动”有时简单有效,如果建成元吉首先发难,世民也许已经落得玄武门旁一兄一弟的下场,他还有后发的机会吗?!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到被部下逼迫,如果领导没有想法,平时乖巧有眼色、善合上意的属下,难道能用刀顶着老板的后腰、把他按在龙椅上吗?领导要做“好人”,做为部下不赶紧着把“恶人”的角色扮上,待事成之后,还会有你的封赏?!

诚如学者所言:“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

玄武门事变,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皇位之争。李世民功勋卓著,实力雄厚,认为储君之位理所应得;出于伦常顾虑以及担心留下恶名,起初对父亲的皇位并无企图;但储君已定,顺序接位化为泡影,对权力巅峰的渴望以及对父皇的怨恨,促使他下决心采取非常手段取得皇位。

李渊忌惮世民的名望和势力,借口嫡长立储,建筑防火墙,借助李建成李元吉一党制衡消弱世民的力量,导致父子矛盾升级。表面上,李世民退让示弱,以博取各方的同情,实际上,暗中精心策划,等待最佳的时机,最终通过流血政变进行逼宫,迫使老爹主动让位,而建成元吉则成为敲山震虎的牺牲品。

这就是事变背后的真正玄机。

量子说:李渊选择了李建成,历史选择了李世民,如果如李渊之愿,还会有那个贞观之治吗?还会有那个天可汗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无疑是历史上成就非常高的,在他在位的23年,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均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如果回到玄武门的那个早上,中间有任何一点差错,历史的篇章还会是这样的吗?

▼进入量子商城有机会免费赢取牙刷哦▼

新人进店同时享受专属好礼

👆戳我了解详情👆

▼量子书城,暑期特卖▼

👆戳我了解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头号马仔秦琼为何没参与?原来他有一个更重要秘密任务!
李世民为何不在玄武门杀他的太子哥哥?
无情最是帝王家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真相,李世民为何杀兄屠弟,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唐朝之谜:李世民发动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究竟有多惨烈?
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本想杀父皇?李渊一句话保住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