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博物馆将越来越“聪明”

深圳博物馆开展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活动

  传统的文物展示大多以沉浸式展区为主,新的理念下文物展示传播呈现几个新的特点:一是新内容的增加,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内涵,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和整合,并将信息传递给观众。比如以曹操墓文物展示为例,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件、文化相连,从而呈现给观众比较完整的信息。二是展示技术的改进。通过新技术的展示应用,改进展示方法和效果,提高观众体验。三是新渠道的建立。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

  在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的前一周,“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这是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对博物馆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博物馆项目,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圳是创意、创新之城。未来智慧博物馆到底有多智慧?这令人期待。

  传统文物展示

  与传播方式正在转型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指出,全国60多家知名博物馆的馆长、专家在深圳集聚一堂,既可以分享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经验,促进博物馆的个性化、现代化的发展,又可以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需求,激发相关企业在文博领域的创新、研发。深圳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支持博物馆的建设,推动文博单位与社会力量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中华文明更加鲜活,更具有竞争力的形象展示给世人。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说,深圳是创意之都、创新之都,在深圳来共同研讨“互联网+中华文明”这样一个极具创意、创新的话题,可以说是在最正确的地点、最正确的时间在做一件最合适的事情。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果,在文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文物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探讨互联网与数字化趋势在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中的新趋势和应用,这是《互联网+中华文明 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物博物馆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传统文物展示与传播方式到底该如何转型?关强认为,传统的文物展示大多以沉浸式展区为主,新的理念下文物展示传播呈现新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文物信息传播渠道四通八达,方便快捷。

  观众也不再满足于博物馆简单的参观模式。过去观众到博物馆是获取知识,现在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快速获取信息,过去看实物要到博物馆去,现在像莫高窟的数字敦煌已经证明在家也可以看到逼真的画面,现在虚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让我们体验到现场感的实现。一方面,观众对于信息获取的共享、观感体验与互动、边界服务与智能服务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发展中

  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博物馆发展趋势,无疑已成为国内博物馆业界的一种共识,但博物馆业务如何数字化,博物馆界的专家有自己的看法,各个馆也都有自己的做法。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博物馆及藏品的多样性,需要数字计划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要发展多样性的前提下,其实数字技术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现在大家都在说敦煌有了敦煌数字馆,它用的是数字技术,还不是智慧馆。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人们更多地对博物馆有了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参观者一年近700万,但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络观众超过2000万。

  龚良表示,新媒体在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媒体时代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博物馆的形态。比如博物馆做一个二三十人的活动,这个活动同时在网络上向大众传播的话,在网络上可能有两三万人同时在看你的展览。多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服务方式的升级,博物馆里面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使博物馆的效能有极大地提高。如果有了数字技术的参与,人们不仅仅是可以看到这件藏品,而且可以看到博物馆想表达的这些藏品与藏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表达。

  龚良还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其实展的不是藏品,其实展示的是藏品和藏品之间、藏品和人之间、藏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最主要的是把这种关系寻找出来,并且把这种关系告诉观众。

  实时全面智慧化与观众互动

  如何建设一个智慧型博物馆也成为这次论坛的讨论焦点。

  首都博物馆书记白杰表示,当代博物馆人如何扮演好保存者、记录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角色,真正理解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知识、新手段、新思维,把美好中华典藏好、展示好、解释好。《互联网+中华文明 三年行动规划》,其意义更在于博物馆人思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手段,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建设中,特别是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已经使Google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有了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且这种建构的传播本身有来自大众的民间参与。互联网+时代不仅强调了博物馆的圣殿机会,更使得这个圣殿更加亲民,使更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段走近博物馆和走进博物馆。

  龚良认为,智慧博物馆一定是要让公众直接参与、让公众提意见、让公众帮你做展览、让公众参与你的活动,而这个智慧化的过程应该是让机器来完成,而不是博物馆人来完成。提供便捷的公众服务、公众参与是逐步向智慧博物馆发展的很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站、官微、手机导览、教育项目、免费W iFi、大众点评(评估)、实时观众分析等措施与手段来实现。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则表示,理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受益于社会思想理念的创新,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思考未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他坚信,未来博物馆将更多地涉及社会发展和当代的题材,深圳博物馆在国内的博物馆中第一个大胆地展示当代题材,深圳改革开放这个陈列两次获得国家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深圳博物馆也将重点建设智慧博物馆工程,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实现智能管理、移动管理,突破信息孤岛,实现博物馆资源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在古代艺术馆采取高清三维数据提供全方位高清研究,在自然馆打造全国领先的虚拟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展示手段,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体感互动等挖掘产品,背后的科学内涵和教育意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无所不在的信息平台,建设观众参与感知系统,让博物馆可实时、全面、智慧化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让新科技成果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春法: 博物馆已成国家文化枢纽 策展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试论智慧文博时代的文化传播力创新
流失文物博物馆
细节精致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与世界性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中国国家博物馆巡展评论
河南博物馆:重现消逝的时光
博物馆如何发挥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听听嘉宾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