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秃驴、赤老、蓝搀……优雅的宋朝流行这么怼人
文|丝丝细雨 (福建师大,专栏作者)


在网络社会,口水大战总是随处可见。某个名人发张照片,网民都恨不得在微博下筑起高楼,进行一场智商和情商的大较量。这也促成了网络怼人流行语的蓬勃发展,三天一更新,生活节奏稍慢的小伙伴们瞬间就会与“时代”脱轨。


宋朝人民也面临着这样的苦恼。唐五代混战结束,贵族政治彻底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平民士大夫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形态的通俗化,市井俚语在印刷术的技术支持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有众多知识分子和市井小民的“群策群力”,宋朝怼人流行语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是远超前代。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今天不小心穿越到了宋朝或者元朝,哪些怼人流行语是需要牢记于心的?


“禽兽”类


➱牛子


发挥一下想象力:牛子,“牛的儿子”。总不会是夸人长得壮实,像小牛犊一样。那是什么呢?《水浒传》第七十三回:“宋江正坐,只见关下解一伙人到来,说道:‘拿到一伙牛子’。”《黄鹤楼》二折:“牛金(筋)牛表扶策走,只吃的东歪西倒醉如泥。”牛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好伙伴,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历来受到尊重。不过也因为牛主要用于耕田,因此将人唤作“牛子”“牛筋牛表”,便是戏谑其为乡巴佬。



➱烂羊头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流行语了。最早见于《后汉书·刘玄传》:“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用于讽刺汉末外戚宦官争权,为拉拢势力大肆授卖官职,致使商贾厨匠也能穿绣面官服,就像烂羊头伴于公侯酒席之上,让人反胃。


元代蒋正子《山房随笔》曾记载,刘过欲见辛弃疾而不得,遂趁一日辛弃疾在宴席上玩耍得正高兴的时候,用高声喧哗引来注意,得以为辛赋诗一首展示才华:“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这里的“烂首”即为“烂羊头”(刘过就是看着端上来的羊腰肾羹来的灵感),用来暗讽附庸风雅之意。


➱兔


其实“兔”混到了怼人流行语中是很令人费解的。兔子毛茸茸的,形容人可爱没问题啊。那么在这里就要注意了,在宋朝,说人是“兔”可不是好话。“狐兔”连用可指小人,坏人。若是单说“兔”,用在男性身上是讽刺人血统不纯——张华在《博物志·物性》中曾说:“ 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古人认为兔子是感月而孕,不夫而妊,因此血统不纯。(照这么说像吞了鸟卵、踩到脚印怀孕生下的古代先贤也是身份成谜)



如果用在女子身上,侮辱性意味便更浓了。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讲到有一富户人家,子孙多不肖,时人讽刺他们,做《废家子孙诗》,“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做缩头龟”,“撑目兔”与“缩头龟”并举,用来意指淫乱的女性。


兔子:你们不好好研究生物学,怪我咯。

➱蛆


虽然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也挡不住它的衍生过程实在令人反胃。因此,在宋元时期,“蛆”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怼人流行词的大军中。苏轼《商鞅论》中曾有言:“二子之名在天下,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蛆虫和苍蝇在一起,产生的“美妙化学反应”是——被连用起来,指卑劣龌龊者。


“长相”类


秦汉时期,进行人身攻击,往往侧重于其长得像禽兽,“不是人”。而宋元时期,人们的想象创造力就像扬帆远航的商船一样——理想有多远,脑洞就能跑多远。


➱蓝搀


又作“蓝镵”,指人貌丑难看。五代王仁裕在《玉堂闲话》中这样说:“蓝搀鼻孔,真同生铁之椎;靦甸骷髅,宛是熟铜之鑵。”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中有载:“有个汉,怪复丑,眼直鼻蓝镵(鼻子长得丑),面南看北斗。”说实话,笔者对于“蓝搀”为啥是说人长得丑也是很费解,不过释普济记载的这个顺口溜,的确好记又有趣。


攻击人长得难看,可能也跟当时越来越注重人面貌长相的趋势分不开。毕竟当时的男子喜欢簪花抹粉,喜欢被夸英俊潇洒。结果你上去就说人长得丑,簪再好看的花也是垂死挣扎.....

“职业”类


➱庄奴


对佃户的贱称。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超级学霸晁补之(敲黑板,其余三杰是黄庭坚、秦观、张耒,语文老师讲的东西还记得吗)曾在所作诗篇《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中说:“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一下子将封建地主的剥削性展露了出来。


➱牛鼻子


这个词可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出镜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实,为什么道士被叫做“牛鼻子”,自来又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道士发髻高耸如牛鼻,故称;另一种是因为道教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



➱秃驴、秃丁


说句良心话,相较于和尚,道士们的别称真的客气多了。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言:“此寺十年后当有秃丁数千作乱,我以是厌之。”“秃丁”即是对僧人的蔑称。当然,若说不客气,还要数《水浒传》中,鲁智深(他自己不就是和尚吗)曾说:“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你那几个秃驴!”


也是醉了。



➱赤老


若说“小赤佬”,上海浙江等吴语地区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这是一个斥人为“小鬼”类的贬义词。不过,“佬”其本意多为指身材高大或地位较高的成年人,是一个带有反感色彩的词汇。在宋元时期,“赤老(佬)”指对军人的贱称。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都下鄙俗,目军人为赤老。”是因为宋代军人皆要入尺籍,因此又可作“尺佬”。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宋代,士人阶级的生活态度受到社会商业化的影响,抛弃了唐代士人的追求功业、南朝士人的自命清高,渐渐向世俗化发展。其审美态度也开始融入世俗,向市民阶层“靠拢”。兴起于市井勾栏的戏剧小说等通俗文学不断壮大,也带动了詈词的进一步通俗化。



简单来说,就是怼人流行语,越来越接地气了。


参考文献:

《“蓝搀”释义辩补》

《汉语詈词研究》

《“小赤佬”的由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里哪个细节让你觉得过于真实,甚至不寒而栗?
李建军: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的共生消长与文学史价值
大畜之第二十六
咩都有
拟2009年流行语
中国古代笑话 4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