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务人员都是这样学唱歌的——扫除神秘,简到极致!

凡是过来人都知道:学艺术特别强调悟性。

比如唱歌—也就是所谓的声乐,只要是学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感到自己缺乏悟性:找不到“位置”,找不到“支点”,甚至找不到“声音”......。然后,脑海里便是一帧帧老师们耐心的或者是无奈的表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开窍”了。

学医之后感觉这事儿好像没那么复杂,其实人体的发声器官就是一件簧管乐器:声带是簧片、肺部是气息来源、临近声带的空腔部位(如口咽部、鼻腔、鼻窦等)则是共鸣腔体,这与其他许多动物的发声结构都是很类似的。

但有趣的是:从没见谁教百灵鸟们如何“气沉丹田”、“头腔共鸣”,但它们却个个都能唱得那么婉转流畅、悦耳动听。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唱歌的本质其实是喊叫,而喊叫与我们平日里的说话是有很大不同的:说话更关注内容,对声音的要求不高;而歌唱则是用声音来传递情感,对声音的要求就高得多了。所以声音乐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发声更省力、共鸣更充分,同时把声带练得强韧而厚实。再简单些说,就是要用最小的力气把声音发得又响又亮。

首先是气息。

呼气是发声的根本动力。唱歌时我们要把气体尽快地吸进来,再按照发声的需求均匀地呼出去。这个环节可以说是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唱歌时区别最大的地方。这部分内容略多,大家要仔细看。(敲黑板!)

非专业人士发声时的呼气过程有点像气球撒气,主要是用气球嘴(声门)的张力来控制流量。这样在唱歌时声带就要负担两个工作:一是要调节自身张力来发出不同的音高;二是要保持一定的基础张力来控制呼气流量。

很显然,这两项任务会相互干扰---连续地保持张力去控制呼吸不仅可以使喉部肌肉很快变得疲惫,同时也使得声带无法做出精细的声音调节—-就像腿上绑着沉重的砂袋踢球,许多精细的技术动作都是无法完成的。

而专业人士就大大不同了,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气缸,利用活塞的活动来控制流量,排气口则毫无压力。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控制呼气的任务交给呼吸肌来完成,声带则被彻底解放出来,只负责控制声音高低。

这种呼气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在呼气的同时,负责吸气的肌肉也要参与工作,也就是要用一点吸气的力量来稳定住胸廓,这样才能做到缓慢均匀地把气体呼出来。这个用吸气的力量来稳定胸廓的感觉,就是“撑住”。

有个简单的办法可以体会这两者间的差别。

先深吸一口气,缩紧嘴唇向外吹(用嘴唇来控制气体流量),把气体缓慢、均匀地呼出去,这时嘴唇感受到的压力其实就是唱歌时声带要额外付出的力量;同样深吸一口气,平静地张开口,用一样的速度把气体呼出去,这时你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你的躯体肌肉对呼气过程的控制。这样做虽然躯体的肌肉有点紧,但是毕竟把声带解放出来了。

由于这种呼吸方式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有一个办法可以很方便地检测练习成果:如果的你的任何一个音(尤其是高音)都可以很平稳自如地在强弱之间转换(从强若洪钟到弱如游丝),同时音高始终可以保持稳定,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真经里的吐纳之法,很快就可以与大侠们一较短长了。

这个方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当你发一个固定的音是时,如果声带只负责控制音高,没有额外发力去参与控制气息,那它就会如同一根琴弦,无论吹过的气流量是大是小,它发出的声音都只会出现音量大小的变化,其音高都是一致的;而如果声带额外参与了控制气流量的工作,那么当气流量需要变化(尤其是减弱)的时候,声带的张力就会因为调节气流量而出现改变,发出的声音必定会不稳。

掌握了这项技术,你就向着专业歌者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在训练中还有几个细节要提醒大家注意:

一、由于声音是出现在呼气的过程中,而呼气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腹肌(尤其是在发高音的时候),所以唱歌时的呼吸方式应该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

老师们常常会用“气沉丹田”这个词来引导你加强腹式呼吸的比重,但是你要清楚:在解剖学上根本找不到丹田这个地方,同时即便是你把眼珠子撑出来,也不可能把气体“沉”到肚子里。

二、虽然腹肌并不参与主动吸气的过程,但在吸气的过程中还是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的。这是因为唱歌时的换气时间一般都很短,腹肌的适度紧张非常有利于从吸气状态迅速切换到呼气状态,这对保持呼气的连续性很有帮助。

保持紧张,很重要!

三、人在空腹的时候膈肌可以下沉得更多,能吸进更多的气体,同时由于空腹时腹部肌肉的基础张力小,协助呼气也更加自如,因此空腹状态就更有利于歌唱—-这也就是“饱吹饿唱”的由来。

四、为了减少换气的次数,唱歌时需要深吸气,但却不是吸得越深越好,因为吸气过满时整个呼吸肌(尤其是胸部的)非常紧张,反而没法控制好气息。一般来说吸气到八分左右即可,此时肩不耸、背不驼,整个人如岳峙渊渟,别人看着舒服,自己唱着也舒服。

下面说发声器—-声带。

与真正的簧片不同,声带其实就是两片薄薄的肌性组织,它们在喉部肌肉和小关节的协助下可以做两个动作:一是声门的打开和关闭,二是调节自身紧张度。前者可以调节声门的大小,后者可以在气息的帮助下发出不同的音高。

当呼气的任务交由呼吸肌控制之后,声带的主要任务就是调节音高。由于声带是肌肉组织,质地非常柔软,所以它还有一个特殊“本领”:既可以做整体震动,也可以做局部震动。

我们平时说话时的声音就是声带整体震动的结果,这种发声方式用气较省,声音自然,我们称之为“真声”;当我们稍微用力闭合声门,用少量气体吹动声带时,就会使声带产生局部震动。这种局部震动的频率常常会比整体震动高很多,发出的声音小而尖锐,与平日说话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称之为“假声”。

由于声带是由前到后闭合,发假声用的气息其实是从声门的后半部吹出,所以假声听起来位置靠后,更像是鼻子里发出的声音。实践中用哼唱的办法更容易发出假声,这是因为哼唱时对音量要求较小,喉部肌肉容易放松,同时哼唱的姿态气息很顺畅,所以,老师们也常常建议用哼唱作为练习假声的起点。

一般人的真假声之间差别很大,有许多人的假声不仅听起来有点儿怪,音量也很小,似乎跟歌唱扯不上关系。事实上假声不仅是练习高音区的引导,同时也是歌唱体系里一个重要的音色组成部分,练得久了同样可以高亢而明亮—-比如京剧里的男旦,那就是专门靠着假声闯世界的。

如果把普通人的声带比作生铁片,那么歌唱家的声带就是久历锻打的精钢。出色的声带不仅韧性更强、更耐用,真假声之间的过渡也更加自然(也就是由局部振动逐渐过渡到整体振动),同时振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更好,这样才能发出“专业”的声音。

不过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途径:练!只要坚持练,我们声音都会逐渐变得明亮宽广起来。虽然人嗓音基础天生差别很大,但这就像练健美,也许你永远练不成施瓦辛格,但要把自己弄得纤秾有度还是没问题的。

声带训练与其他体育锻炼很类似,一方面是练技术,比如用什么样的紧张度与多大的气息配合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个只能自己去多体会;另一方面就是练声带以及喉部相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之能承受更大的张力、做出更多的变化。

任何训练都要讲究循序渐进。一般来说都是从中低音区练起,待有了一定的力量和技术的积累之后,再逐渐地练习唱高音。如果上来就拉高音,比如唱一段咏叹调啥的,那样发出的无形“声剑”不仅容易自碎心脉,也容易伤及无辜。这个一定要小心!

最后说一下共鸣。

在声乐训练中共鸣是相对简单的部分,但却是各种“感觉”和“位置”说法最多、也是最考验人的悟性的部分。

按照物理学原理,只有临近发声体的半封闭的空腔物体,才有可能引起共鸣。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颅脑并不参与共鸣,因为它是实心的,而且与呼吸道之间相互隔绝---不过这也是一件幸事,要不然歌唱家们恐怕个个都要得脑震荡;胸腔也不参与共鸣,因为其内装着柔软的肺脏,而后者有非常好的消声效果;声带下方的部分气管是可以参与共鸣的,但是由于气流的方向是向上,因此它的作用也很有限。

所以,人体最重要的共鸣部位---我们称之为共鸣腔,由上而下分别是鼻窦、鼻腔、口腔、咽腔、和一部分气管。所谓“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头声”、”胸声”的说法其实都是很不准确的。

在上述的几个部分中,鼻腔、口腔和咽部最为宽阔,这几个部分相互连成一体,其内空间越大,共鸣的效果就越好。由于鼻腔是固定的,所以要扩大共鸣空间就只能靠舌根和喉部下沉来完成。而这个舌根和喉部下沉的动作,就是所谓的“打开喉腔”或者“打开喉咙”。

我们可以试着用打哈欠和“倒吸一口凉气”的动作来体会口咽部下沉开来的感受和效果。发声时这样的“打开”状态保持得越好,声带上方的空间就越大,共鸣的效果就越好。

由于声带发出的声音频率是有高低变化的,而整个共鸣腔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上窄下宽),因此不同的频率的音高其共鸣最强的部位也不一致。一般来说低频声音的共鸣点在咽部;高频声音的共鸣点在鼻腔。当这些声音传出体外时,我们就会明显的感受到不同的音高其共鸣点的高低不同。但不管这声音听起来像是从头上发出来的、还是像从胸部发出来的,它们都是源自共鸣腔,既不会高到头顶,也不会低到胸部。

气流的方向也会影响发生声的效果。如果你发声时经口排出气体较多,那么声音就会听起来“靠前”,显得亲切,与平日说话的习惯类似,这也是民族唱法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发声时经鼻腔呼出气体的比例高些,那么声音就会显得“靠后”,似乎是“竖着”出来的,这样的声音共鸣得更充分,所以也就更丰满、更响亮,不用说,这就是美声的“范儿”啦。

以上是几个发声要素的基本原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所以发声时的感受也会不同,描述出来自然是千差万别。但是不管书本上或者老师们的发声理论有多么玄妙,都不会离开上述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原理。

当然,明白了原理还只是第一步,真要练得几方面协调一致还是要下点功夫的。同时艺海无涯,声乐表演体系博大精深,拥有了好的声音并不意味着你的表演就可以打动人。要想唱出动人的歌曲,你还必须拥有一颗热爱歌唱、热爱生活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二十一《气息共鸣相互作用》
唱歌中声区的训练方法
怎样唱好中声区,找到最柔美的音色?
【转载】歌唱技巧与技能
真声与假声
歌唱基本功(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