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展】JACC:AMI伴心源性休克危险分层新工具,6个常用指标简便易行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最常见诱因,其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变化较大,故对AMI伴CS患者准确危险分层迫在眉睫。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德国吕贝克大学心脏中心建立的CS新型危险分层工具,可有效预测AMI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


IABP-SHOCK II评分体系简便易行,预后价值高


该研究数据来自IABP-SHOCK II研究,即目前为止AMI合并CS领域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600例受试者,随机分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组或对照组。研究者分析了与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的6个指标,如年龄、卒中史、肌酐水平等,将其纳入评分体系,评分标准如下。


研究者根据上述评分体系将受试者分为低危(0~2分)、中危(3~4分)和高危(5~9分)。结果发现,以上三组中30天死亡率分别为23.8%、49.2%、76.6%(P<0.0001),如图1,显示了较好的死亡率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

图1. 不同危险分层受试者30天死亡率。


此后,研究者在IABP-SHOCK II注册研究中符合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以及CardShock研究受试者中对这一危险分层工具进行了验证。

就IABP-SHOCK II验证队列而言,低危、中危、高危人群分别占45.9%、39.8%、14.3%,其30天死亡率分别为31.1%、63.2%、100%(P<0.0001,图2a),其auc为0.79(95%ci>

在CardShock验证队列中,低危、中危、高危人群分别占59%、26%、15%,其30天死亡率分别为28%、42.9%、77.3%(P<0.001,图2b),auc为0.73(95%ci 0.64~0.="">

图2. 验证性分析。


希望:简便易行,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CS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尽管目前已开发了几种危险分层工具,但均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来自小样本研究、未经过验证、CS病因并非AMI、各参数不易在导管室直接测量等。

Janine P?ss等研究者开发的这套评分体系简便易行,在导管室内即可快速检测所涉及的临床指标,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服务于未来临床试验,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对其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利于医师做出临床决策。


困境:无法改变目前治疗现状


然而,考虑到目前尚缺乏有效改善CS患者预后的干预措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Judith Hochman教授对该评分工具的应用提出了质疑。她指出,早期血运重建明显降低了CS死亡率,但此后像被“困住了”一般,没有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即使我们能够从这一危险分层工具获得预后信息,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及其医疗团队,仍然不能改变当下CS治疗的现状。


愿景:匹配合适人群,筛选合适患者


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Duane Pinto和E. Wilson Grandin教授在同期述评中强调了IABP-SHOCK II评分的缺陷,即研究者并未使用连续变量,而是将其一分为二。他们指出,虽然简便易行,但在评估风险时,连续变量的二分法很有可能高估或低估患者风险,尤其是处于切点值附近的患者。

为降低目前仍然较高的死亡率,评估CS患者风险时必须努力避免试错法,希望IABP-SHOCK II评分能够准确区分“极好”、“极差”,筛选合适的患者,应用新颖、有益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Janine P?ss, Jelena K?ster, Georg Fuernau,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in Cardiogenic Shock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7;69:1913-1920.

2. Duane S. Pinto, E. Wilson Grandin. Risk Prediction in AMI Shock: Goldilocks and the Search for “Just Right”. J Am Coll Cardiol, 2017;69:1921-1923.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诊疗进展
进展 | JACC:心梗相关心源性休克,伴心跳骤停患者,只PCI干预罪犯病变对预后的影响
学术荟萃丨崔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现代治疗策略
ECMO治疗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
【心衰国际学院】宋昱教授:心原性休克治疗进展
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分层:对现有证据的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