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第一印象”为何如此之难?
生活中,人容易凭着“第一印象”形成对其他人和事物的基本判断,然后一直生活在这种主观臆想中,直到某天这种判断被出乎意料地打破——然后,这些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不淡定地问:“为什么TA变成这样了,为什么TA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或许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之前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其所认识的不过是他人的一个侧面、事物的一时表现。正如《圣经》中所讲“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横木呢? ”,当拿着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评价TA的时候,出问题的除了那个不合适的对TA的”第一印象”外,还有我们自己看待问题的眼光。

昨晚去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酒会期间和一朋友聊起了当天晚上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姑娘。朋友惊讶对我说:“那真的是她吗?几年前一块来德黑兰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她与今晚的气场相符啊!” 我说:“或许你之前没有认识到她本来就是个漂亮姑娘吧!” 另一在场的朋友则调侃道:“你后悔了吧,错过了这么好看的姑娘。”

酒会结束后,我思考那位朋友的话,貌似他对那女孩子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或许他们当时见一面就各奔东西了,只留下彼此之间不太成熟的“第一印象”,而当她再次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而那“第一印象”仍旧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着,所以才会有这位朋友如此惊叹的发问。

然而,我自己看待别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本科时,某室友成天上网经常逃课,英语六级考了两次才过,挂科是家常便饭。当时我老担心他这样的学习状态以后能找到工作吗。果不其然,他在考研究生时“水到渠成”地落榜,而我成为了全院唯一考上国内TOP2新闻院校研究生的学生。几年后,他做起了某宝和网络推广,我则进了央媒,当时我觉得他过得苦逼,连最基本的收入保障都没有。再后来我了解到,人家现在开某宝一年赚的是我的几十倍,买的“别摸我”或许我10年的工资才能够支付。

提及他不是要寒碜自己挣得多么不够花(当然这也是实情),而是提醒自己对别人的“第一印象”不能够一成不变,应当无时不刻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在了解这哥们的近况时,我曾感觉到不舒服和憋屈:凭什么他那么学渣,还混得这么好?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嫉妒心太强了,后来我明白,真正让我不舒服的不是他挣得比我多(因为当记者的缘故,见到这个世界上挣得比我多、比他多的实在太多),而是自己之前对他形成的”第一印象”以及我籍此而形成的心理舒适区和相对满足感,在了解他近况的那个瞬间被摧毁了,而自己对他的更新版本的“第一印象”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的那种心理落空感,让自己失去了心理平衡。

心理学上,“第一印象”现象非常有趣,容易让人形成对他人他物要么喜欢、要么生厌、要么漠然的态度,并让这些态度在很长时间里保留着。有些人一辈子保留着这种印象,不会轻易改变,因为改变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心理认知上的推倒重建,很痛苦;而不改变,反而意味着黄粱一梦可以继续,不可即也不可及懵懂状态反而让他们更舒服。

一位亲戚一辈子没去过北京,总觉得生前一定要去一次,不然算是白活了。无论我怎么跟他说北京雾霾严重、交通拥堵、真没啥看头,他一定要去。没办法,老人家去了一次北京,玩了一个星期后,我问他北京咋样啊,他说真的很一般啊。他对北京的印象就是天安门、故宫和长城,他所了解到的北京是新闻联播里的北京,是我爱北京天安门里的北京,倘若我真的因为北京的大城市病要他不要去,他反而会觉得你进京上班牛逼了,不鸟他了。不过来了一次北京,打破了他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他说以后再也不想来了,还是自己的山窝窝舒服。

人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自己“第一印象”的机会,挺可悲的。第一个茹毛饮血的人,可能到死都不会觉得肉竟然还能烤着吃、炖着吃、炒着吃,还能喝酒吃肉高歌赋诗。迷恋柏拉图式恋爱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体验阴阳交合的各种姿势和玩法,更不可能像某些人一样把这些东东总结成《CHUNGONG图》或开发为爱情动作片。因为对认知人与物的浅尝辄止,对保持对世界好奇心上的一劳永逸,他们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与包容,多了更多的焦虑与批判。在别人已经踏入第二条甚至更多河流之时,他们还在第一条河流边上徘徊和迟疑,虽然弄湿了鞋子,但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第一印象”是认知这个世界最不费力的方式,也是让人最舒服的一种思维定式。带着自己特有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来审视这个世界,不需要自己对世界和他人做出妥协,只需按图索骥地找出那些自己喜欢的所谓亮点,是谓省力省心;任性地审视别人和他物,突然有了君临天下的感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任性让人怦然心动,但是不过是我执、自以为是。为什么别人给人的感觉与以前不一样了,大多会把原因归结为别人?TA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呀?肯定是TA最近做了啥补齐了以前的短板,而我对TA的认知没有错。或许真的难以扪心自问,我是否拿着自己的偏好去评论别人并把它当成现实来看待了?是否调整自己的主观评价体系使之更加全面合适真的难于登天?

“第一印象”这种不费力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惯性,也是惰性。很多人倾向于几十年都用一套评价体系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与事,M爹爹一辈子都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也没能认识到那场革命是致命错误的,李斯终生认为保住爵禄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可以驳倒“逐客令”、伪造圣旨诛扶苏蒙恬,最后自己也因为这样的念头被夷三族。事无常势,水无常形,正确的理论尚且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别丢入图纸丢,更何况经不起短中期推敲和验证的“第一印象”。

常言道“见微知著”,但现实情况往往可能是我们被细微之处困住了不能自拔,而更高大上的方面反而看不见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叶片的脉络和色泽这些“第一印象”,但错失了泰山的真实面目。怎么破呢?多见多闻,多思多问,多一日三省吾身,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该结束的,就放手吧
这么努力这么好,还是觉得不值得?
2016年7月阅读时间最受欢迎的20篇文章
人间清醒丨这4种人一定不要交!
你是你自己认知的囚徒
如何在面试中让HR对你一见倾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