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病方证探析
2021-10-22江苏中医药2470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论述杂病诊疗的专书。书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讨论了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的证治。

查看更多内容

所谓咳嗽上气,是指咳嗽之时,咽喉有气上逆症象。《金匮要略》谓:“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又称“肺胀,咳而上气”。可见咳嗽上气,《金匮要略》称之为肺胀,从原文来看,咳嗽上气与咳而上气、咳逆上气、上气同义。肺胀之名,后世未曾沿用,而以咳嗽代之。故篇名中不提肺胀,而云咳嗽上气病,旨在说明咳嗽而咽喉有气上逆,是寒饮咳喘的辨证要点。本证是由外感风寒,肺气失宣,迁延不解所致。此外,关于上气的含义,除上述属实证之外,还有病久属于虚证者,如“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这是上气病久,肺肾虚衰,唿吸极度困难之证。

本篇所载之方,共8首。其中偏于寒饮咳喘者为射干麻黄汤方,余如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3方,均为寒饮化(或挟)热之证而设。皂荚丸祛痰方,泽漆汤为利水消痰方,麦门冬汤清热养阴降逆方,葶苈大枣泻肺汤为泻肺利水消肿之方。现结合长期临证经验,对上述8方具体分析如下:

1关于射干麻黄汤等四方

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这4张方剂,连同《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的小青龙汤,从配伍分析可以看出其共同点:一是均用麻黄为君。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均为四两,越婢加半夏汤为六两,小青龙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俱为三两。由于麻黄中含有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增加心率,故对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者应慎用。二是俱用半夏配干姜生姜以温肺化饮。仲景云“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说明半夏、干姜或生姜,亦有降逆下气止咳的功效。

其不同点有:(1)外感表寒而营卫不和者,加桂枝、芍药以和营卫。(2)寒饮犯肺而表里俱寒者,以细辛配麻、桂以祛表寒,配干姜或生姜以加强温肺化饮之功。(3)用射干者,开痰结以平咳喘,此即“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表明痰阻气滞,故用此以消痰散结。(4)用厚朴、杏仁者,降气平喘也。《伤寒论》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5)用五味子者,旨在收敛肺气,以增强止咳平喘之效。五味子与细辛、干姜同用,收敛与发散相伍,成为散寒化痰(饮)、敛肺止咳的经典配伍,值得后人效法。《伤寒论》在小柴胡汤加减中指出:“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另外,五味子有脱敏作用,因此,这类方剂对变应性咳嗽、气喘亦有很好疗效。祝谌予《临证用方选粹》所载过敏煎,即有五味子、乌梅二味。从临床看,咳嗽初起用敛肺止咳药应慎重,防止闭门留寇。(6)有里热而见烦躁者,表明病情由寒化热,加石膏以清热除烦。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中用石膏,即是明证。尤以越婢加半夏汤中的石膏为重,用半斤之多,是小青龙加石膏汤二两的四倍。该方麻黄与石膏用量俱重,故其证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之重证。对于此类病证,后世清热解毒药的配伍,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金荞麦黄芩败酱草等是对仲景方的发展。(7)用紫菀、款冬、杏仁者。在于加强化痰饮、平咳喘之功。周凤梧曾谓:“款冬与紫菀,都有温润肺气、止咳化痰的作用。由于紫菀重在祛痰,款冬主在止咳,因此在治咳方中,二药往往同用,以增强疗效”(《中药学》,周凤梧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杏仁苦辛而温,善于宣肺除痰,润燥下气,故对外邪侵袭,痰浊内蕴,以致肺气阻塞,奔迫上逆,而为痰多咳喘、感冒咳嗽等症,杏仁无不相宜。(8)加甘草大枣小麦者,旨在益气养血扶正。

2关于皂荚

皂荚为豆科落叶乔木皂荚树的果实(大皂角)和皂荚树已衰老的果实或受伤而结出的畸形小果(猪牙皂)。一般多用后者。皂荚辛咸温,有小毒,适用于顽痰壅盛、胶固难咯、咳喘气逆胀满之实证。

《金匮要略》指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时时吐浊是指频频吐出胶稠的痰浊。吴谦等谓:“此痰气为病,非寒饮亦非火气”(《医宗金鉴》)。徐大椿指出:“稠痰黏肺,不能清涤,非此不可”(《兰台轨范》)。实验研究表明,皂荚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1]。这在老慢支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较常见。皂荚丸现代用法:皂荚不拘量,去子,酥炙,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3g,枣汤送下,日2~3服。如作汤剂,可用6g左右。但是,由于皂荚主要表现为局部黏膜刺激作用,用量过大,可损伤胃黏膜,产生溶血和其他组织细胞毒副作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先痉挛后麻痹,最后唿吸衰竭死亡[2]。因此,如何使痰浊液化,使之易于咯出,皂荚丸方可作进一步研究。

3关于麦门冬

《金匮要略》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关于“火逆上气”的“火”,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宋·林亿校订、明·赵开美复刻本作“大”,但《金匮玉函经二注》及《金匮要略论注》俱作“火”。“火逆上气”是指食道及咽喉有火热之气上逆,有烧灼感[],病人伴有胸痛咽喉疼痛。此类病证,临床多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或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GERD)其主要症状是反流(上气)、胃灼热及胸骨前后疼痛。由于反流物刺激,可引起食管及食管外并发症。食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以及食管腺癌。食管外并发症则为与反流相关的病症(包括咳嗽、哮喘喉炎、声嘶、清嗓、龋齿等)以及可能与反流有关的病症(包括咽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麦门冬汤功能益气养阴清热,降逆下气。该方配伍主要特点是重用麦冬七升,轻用半夏一升,其配比为7∶1。但从临床来看,单用麦冬,其清火作用不大,因此疗效并不显着。必须加强清火药物的力度。笔者从临床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青黛治疗此病,对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背痛、反流烧灼感、咽痛咳嗽等,确实有效。因此进一步配合败酱草、蒲公英、黄芩、黄连、石膏等清热泻火药,效果尤佳。

4关于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病篇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原文凡二条。其一:“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其二:“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从文字表述看,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治疗肺痈之方,然从辨证分析,既无“蓄结痈脓,吐如米粥”,也无“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的肺痈典型证候。而“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等恰是肺胀常见的临床表现。再从方剂剖析,本方由葶苈子和大枣二味组成。葶苈子辛苦性寒,功能下气行水,祛痰平喘,为肺家气分药,大泻肺脏水邪。李时珍《本草纲目》谓:“肺中水气贲郁喘急者,非此不能除。”大枣甘温,顾护胃气。参照《痰饮病篇》的“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亦是说明痰饮在肺,痰涎壅塞,以致咳喘不得安息。结合临床,本方常配伍运用于慢性咳嗽、气喘患者后期,心肺功能失常,以致胸部积水停饮,面目浮肿的证候。而肺痈为肺化脓症,治宜清热排脓为主。

因此,笔者认为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主治应为肺胀,而非肺痈。原文中的“痈”字,应为“胀”字之误。

5关于泽漆

本方主治,标明“咳而脉沉”,与厚朴麻黄汤的“咳而脉浮”相对而言。脉沉主里,脉沉亦主水。《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谓:“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故知此证为水饮内停,上迫于肺,而为喘咳肺胀之候。《脉经》卷2云:“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

方中重用泽漆三斤为君,为全方总量的3/5。泽漆为大戟科草本植物泽漆的全草,又名猫眼草,苦微寒,有毒,具有逐水消肿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本经》记载泽漆“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浮肿”。《长沙方药解》谓:“泽漆,苦寒之性,长于泄水,故能治痰饮阻络之咳。”桂枝、生姜通阳化饮,半夏、紫菀、白前化痰下气,黄芩苦寒,以清痰饮久留所化的郁热,人参、甘草补脾肺之气以扶正。综观全方,乃攻补兼施、祛邪扶正之方也。

方中紫参,一作紫菀,具有化痰下气之功;一作草河车,为蓼科植物紫参的根茎,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一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又称石见穿,用于黄疸型肝炎肾炎、淋巴结核、癌症等。

本方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仍以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后期始用泽漆汤治疗食管癌肺癌淋巴瘤等。金寿山《金匮诠释》[3]谓:“泽漆汤很可能是古代治肺部癌肿之方。泽漆俗称猫儿眼睛草,功能利水消痰。紫参今称石见穿,其功能活血散坚。此两药都是攻坚之品,今人用于治癌,那么古人用于治癌,亦在事理之中。”

临床研究表明,泽漆治疗早期弥漫性肝癌食道癌取得满意效果[4-5]。实验研究发现泽漆提取物对人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强度随给药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递增[6]。有人发现复方泽漆散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TGF-B1的表达有关[7]。研究证明,从泽漆分离的2个单体物质泽漆A和B,均具有抗癌活性[8]。

此外,对泽漆及其复方的煎服法,均有研究价值。然而,由于泽漆有毒,峻下逐水,与十枣汤的大戟、甘遂芫花同类,因此临床应慎用,但除泽漆汤之外的8首,则为化痰止咳的平和有效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麻城县卫生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皂荚治疗慢性气管炎临床及实验研究[J].新医药通讯,1977(1):23.

[2]岳旭东.皂荚丸在唿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2,17(4):12.

[3]金寿山.金匮诠释[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127.[4]高志良.大剂量泽漆为主治疗早期肝癌[J].江苏中医,1997,18(2):28.

[5]胡小华,李国强,贾晓光.泽漆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8,26(2):80.

[6]俞发荣,冯书涛,连秀珍,等.猫儿眼植物对人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6):742.

[7]桑希生,吴红洁,曲永彬,等.复方泽漆散对肿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4,21(3):68.

[8]陈红艳,杨新波.泽漆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J].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202.

(李飞.《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病方证探析.江苏中医药,2016,48(10):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子,葶苈子,皂荚子的区别应用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综合练习题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简答讨论题
浅析《金匮要略》之咳喘用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