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大后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小时候大多有这几种表现,家长别不当回事!→避免培养成巨婴和妈宝男→男孩责任和担当→顶天立地/女孩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心安

好男儿好女儿


问题男→

1/闻风丧胆→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六神无主,惟惟诺诺

2/偏执张狂,自以为是

3/意志薄弱

好男儿→

1/志存高远,凌云之志

2/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3/艺高胆大,没有金钢钻,怎敢揽瓷器活

4/厚德载物,


巨婴和妈宝男
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如果在孩子3岁前没有好好培养,后期再想弥补便是难上加难。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派妈

作者|晨妈
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昨晚,蛋蛋做梦时突然大叫“妈妈,妈妈~”


然后,醒来后发现我并没有睡在他旁边,伤心地哭喊“妈妈,快来~”

我过去后,抱起他慢慢地哄,轻声在他耳边说:

“宝贝已经分床睡啦,你又忘啦?”

睡懵了的蛋蛋,听完后哭得更加伤心,死活拉着我陪他睡觉,不然就不睡了。 


没办法,晨妈只能哄他慢慢睡下!

第二天和宝妈朋友抱怨一通后,大家都安慰说孩子慢慢适应就好啦。

但也有朋友提醒我:“蛋蛋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这句话把晨妈问住了,我知道分床睡困难,蛋蛋适应有点慢。

但从未想过他抗拒的原因,可能是源自安全感的缺乏。

说起孩子的安全感,或许家长们并不陌生!

有娃之后,我们都想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平和、有爱的成长环境。


但安全感的缺乏,却会让这一愿景,变得遥不可及,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下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01
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其实,观察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主要看两方面:

是否能表达情绪;
是否容易被安抚。

当然,如果生活中,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家长也要注意,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1.极度黏人,很难被安抚

最近朋友蔻蔻妈很是烦躁。

自己复工后,让婆婆照顾蔻蔻,结果半个多月过去,女儿每天都跟她上演撕心裂肺的戏码。

死活拽着她的衣服,哭着说“妈妈,不要走,妈妈~”

女儿哭得伤心,朋友也很难过,以致于上班无法集中精神,为孩子黏人的性格,很是伤神。


其实,生活中,孩子黏人很常见。 

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是对熟悉的家人和环境,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

不过,当依恋到达某一程度,会阻碍孩子独立品质的养成,同时会影响他们安全感的健全。

就拿蔻蔻妈女儿的分离焦虑来说,通常来讲,孩子与父母分离难免伤心哭闹。

但如果坏情绪持续时间久,且很难被安抚,家长要多重视。

有可能,家长没有给足孩子安全感。

2.小动作不断,专注力下降

生活中,你是否发现过这种现象——

孩子小动作不断,一会抠抠手指,一会摸摸屁屁;

走路说话,会下意识地咬指甲,咬嘴皮......


刨除生理上的因素,这些动作也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因为像啃手指、咬指甲、摸屁股等行为,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的焦虑情绪。

侧面上,反映孩子当时心理上的紧张。

3.睡觉时,喜欢触摸家长的身体

网上曾刷到一个帖子,讲述了妈妈的困扰:

她抱怨,儿子从小有一个不算好的习惯,睡觉喜欢摸她的胸才能睡着。

起初,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时间长了,感觉很煎熬。

试过各种方法,让他抱玩具,抱妈妈胳膊......最后都在他的哭声中,宣告失败。


而且婆婆也反映,孩子跟她睡时,也有摸胸的举动。

其实,孩子摸妈妈胸的举动,从心理学上讲,可能是“皮肤饥渴症”的一种表现。

他需要通过和亲近的人进行“身体接触”,来提升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过分依赖身体接触,来抚平情绪,家长则要关注孩子安全感问题。

4.性格内向,无法表达情绪

在节目《听说很好吃》中,黄奕曾透露过对女儿的担心:

学校老师向她反映,女儿很乖,但性格有点内向,喜欢坐最后一排。

作为妈妈的黄奕听到后,心里有点难受。 


在她看来:

“孩子是我的整个世界,但她却在世界的边缘~”

对于女儿在学校的“孤独”表现,黄奕很是自责。

认为是单亲家庭环境,才造就女儿敏感的性格,以致于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不被爱。

其实,性格内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不善于表达情绪,无论对于陌生人还是家人,都善于隐藏自己。

02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

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3岁前。

诚然,3岁是孩子的一道坎,在此阶段,孩子不仅身体发育快,大脑和心理层面也日新月异。


比如性意识、审美意识的萌发,包括安全感的体现,都要我们多重视。

而且,这个阶段,孩子与依恋对象建立的关系也基本成形,影响着他们安全感的建立。

因为安全感的基础是,儿童在早期与主要照料者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的质量。

按照他们与依恋对象的关系,主要划分为四种依恋类型——

  • 安全型依恋

依恋的成熟模式,意味着孩子拥有一定的安全感。

表现为,妈妈在时能自己玩耍,并不十分依赖妈妈,但妈妈不在时,会表现不安、苦恼情绪。


但这种情绪会随妈妈的到来,而消解掉,简言之,孩子的情绪容易被安抚。

  • 回避型依恋

依恋的极端模式,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表现为对妈妈是否在场并不关心,表现出一种不在乎的态度。

不过,处在回避型依恋期的小孩,可能情绪表达上会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感受。

  • 抗拒型依恋

安全依恋的对立模式,孩子的安全感可能不健全。


表现为无论妈妈是否在身边,情绪波动都较为明显,且这种坏情绪不容易被安抚。

  • 混乱型依恋

依恋的不安全模式,孩子缺乏一定安全感。

表现为情绪难以捉摸,对妈妈的亲近无所适从,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情绪。

整体来看,除了安全依恋模式外,其他三种表现的孩子,安全感方面,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点问题。

家长们要针对孩子生活中的表现,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不断健全依恋感和安全感。

比如回避型依恋关系,家长要多加强亲子互动,增加亲密接触,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关系。


总之,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少不了家长的深入参与,亲密的皮肤接触、温柔的眼神交流、有爱的互动......缺一不可。

03

有句话是说,孩子安全感缺失,一生都弥补不回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也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基本,让孩子拥有无限可能;

健全的心理是养料,滋养孩子变得更自信阳光,对人生充满无限遐想。

总之要坚信从小就建立充分安全感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了当下,赢在了未来。

*来源 :本期内容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700万妈妈关注的母婴公众号。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离焦虑期”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转载)
孩子分离焦虑是正常的
妈妈送儿子的生日蛋糕插满课本:地球不毁灭,你就得写作业
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想要毁掉孩子,一句“妈妈不要你了”就够
当孩子哭闹时,你的这个举动影响孩子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