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与国自然何以兼顾——春节标书写作攻略


作者:叶子(转载请注明: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马上就到春节了,但对于广大科研人员而言,年底或许并不是最轻松舒畅的时候,因为可能要出差,也可能要加班,还可能要全职带娃。对于某些人而言,更有可能是——又要写自然基金了。

不同的人写基金的速度不同,最好先给自己做个定位,才能做好个性化的时间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希望能在春节7天假里完成一份国自然标书。当然,从零开始七天写出标书是不可能的,起码要有个成熟的idea和一些前期工作。

准备工作

申请人简历

现在医学口的资助率不到20%,也就是说,你要PK掉四个人才能拿到基金。请向周围看看,你是不是能胜过四个人。所以你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文章、背景、平台资源。现在来说,拿青年需要2-3篇SCI,拿面上要有一篇5分以上的文章,是相对公允的标准。所以你如果没有,还是先积累,而不是盲目地写标书。当然,你非要做分母大家也是欢迎的,这样才能衬托出分子的伟大=_=

前期工作基础

这项很重要,尤其是面上项目,专家们谈得最多的就是你有没有前期工作基础,拒得最多的理由也是前期工作基础不足。所以在整合科学假设的时候也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来发挥,而不仅是有什么热点就靠什么。没有前期的实验数据,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就很难写出一份漂亮的标书,讲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来吸引专家的眼球。前期工作的整理中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支撑立项依据中的科学假设。

科学假设包含了非常多的元素,这些元素应该有60-70%的内容,是在自己的前期工作中已经建立了立论的基础,将要申请的基金只是为了丰满它的羽翼;有30-40%的内容是向前探索,有可能会有创新性的突破,但也存在巨大的科学风险。

也就是说,要让专家有一种感觉,这个基金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就是我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文章都快发了,你资助我一下,我挂个基金号,两全其美;雪中送炭呢,就是你没钱,这个课题八字还没一撇呢,有了钱,做不做得出来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基金都不会来资助你,因为有太多比你优秀的申请人可以选择。

关键科学假设

假设,是需要在动笔前先思考的,是整个基金的核心环节。遗憾的是,许多人写了好多次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科学假设。其实把假设提出来再写基金,整个世界就都通透了,因为你所有证据、所有语言都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哪些是废话不需要讲,哪些证据、文献不需要在这个基金中提,按照科学假设来检验就可以了。

重中之重,找人随时应付那些会打扰到你的亲朋好友。

第一天阅读文献

由于肯定逃不掉晚上的年夜饭,第一天就别动笔了,容易打断思路。但时间这么紧,也不能荒废掉啊,用上下午看看文献吧。把这些文献根据你的综述思路整理成不同的包,最好能整理出一个写作提纲。这也有助于之后完成科学假设,和立项依据中综述模块的写作。

第二、三天背景综述

从疾病到临床问题到科学问题到关键分子再到作用机制,这样一种说理顺序的过程。当然也有其他的写法,需要比较高阶灵活的技巧,新人还是推荐以这个顺序来讲故事,否则容易写乱,写到最后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按这种逻辑清晰展开,就会产生准备工作,要写三篇综述:第一篇关于你所关注的临床问题,它的既往研究,有哪些实验室做过前期工作,大家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第二篇关于你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往往是一个科学热点,这个领域有什么新的研究,包括大牛的论文,要尽量引用新的文献,显示你对热点的紧追;第三个综述是关于你所研究的靶标,它的前人成果也要整理。

所以你会发现,在你真正写立项依据之前,这三篇综述是可以提前按照模块去整理好的。有了这三篇综述之后你会避免一些问题,就是写着写着就要去查文献,查查再回来写故事,这其实是很忌讳的一种做法。这过程中所有参考文献、材料,都是全面事先整理好的。

第四天立项依据

这是块硬骨头在此之前先把支线任务,就是前期工作,包括你的研究成果、工作条件,这些相对无脑的内容穿插地进行。写立项之前先想想假设,讲完故事之后还要做哪些实验,不是写完立项之后再来做实验构思,而是要先考虑好整体框架。

有了一个科学假设之后,就明白了你所需要整理的前期工作,整理完之后在立项依据的写作中还要反过来穿插到你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对相关分子研究的综述当中。因为好的标书应该呈现一个有丰富的前期工作背景的故事,显示出申请人对这个问题有长期、持续的研究。这种呈现形式会把针对这个问题的持续性研究分成不同的证据,穿插到对科学问题、对分子机制的阐述中。这也是写基金从普通到优秀的一个经验。

有了整合之后的立项依据,你会发现在作用机制中还有一些没研究清楚的地方,这就是你的研究内容。所以是由假设到前期工作,再回过来完成立项依据,最后到研究内容这样一种逻辑传递的关系。

第五天研究内容


Plan A

根据假设来划分,逻辑链明确。假设是发现一条通路A到B到C,于是就要问,A跟B有没有关系,B跟C有没有关系,A跟C是不是一定要经过B,这就是三个问题。逻辑上是有这三个问题,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在这里研究,比如A和B的关系我已经发现了,有证据有前期工作,我现在就要研究A是不是必须通过B,有没有其他通路,这样根据问题来总结,比较有利于梳理整个内容结构,使其一目了然。

这种总结的好处在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应运而生,其实就是这几个问题。接下来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方法就是你的实验设计。

Plan B

按常规研究的层次来划分成细胞、动物、分子、临床组织样本四大块。但并不是要把所有层次都做到,主要是细胞、动物和分子,因为组织水平基本只能做个免疫组化、定量PCR等等,只能做相关性研究,做个统计。但这部分现在往往是要求在前期工作中已经证明的。如果你的临床问题提出来一个很核心的分子,但都没有证明过这个分子在临床上是有意义的,那么你的立论会相对薄弱,所以最好在前期工作中证明。其实青年基金20万,涉及两条内容足矣,也可以写三条,但不要写四条。面上基金一般写三条,四条是极限了,不能写多。

第六天研究方案

这里推荐用Plan B,因为如果按照Plan A,即所要研究的不同问题去设计实验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实验在这要用到,在那也要用到,其实这两个实验你做的时候是合并做的,所以我不推荐按问题来整理方案。细胞实验就放在一起说,动物实验就放在一起说。

在工作量的分配上,我大概根据经验做了个比例,分子机制一定是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是在前期把现象、功能、效应已经研究明确的情况下,研究这个分子为什么、怎么起作用。

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往往是建立整个研究核心的证据基础,而很多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在细胞水平上做的。所以细胞、动物实验也要占到相当多的份额,往往作为临床相关性的验证内容,或在前期工作中呈现。

这两天里可以先把研究内容、研究目的,还有关键的科学问题,包括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这些小模块先写好,再用比较完整的1天半到2天去完成整个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的文字整合。这和立项依据的时间其实是差不多的,但立项依据的难点在于,有很多内容需要自己的文字表述加工,而研究方案更多的是细节的整理工作。

第七天碎片内容打补丁


其中特色创新可能要花些精力,在之前立项依据、研究内容、方案整理的基础上,审视一下你的科学问题有什么创新。最后再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把研究计划、预算整理好。还有一个需要完整时间的工作,就是把内容全部整理完之后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就是你按模块写好后,拼接时却发现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前面说要解决一个小的问题,但后面实验方案部分忘记提到,这种情况要避免。所以整个内容的整合整理也要花个一天。

这样就能在春节里完成一份标书的初稿,最后祝大家鸡年中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犯这些错误,你的基金标书就已经挂了
从四方面来提升国自然标书质量
立项依据到底该怎么写?我给你套路和模板!
衡量基金是否能中的两个“铁标准”
国自然| 2016申请国自然需要注意标书质量的四大要素
国自然实战:大佬是如何2小时搞定标题、摘要、立项依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