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西古山村

1,爨底下地处斋堂镇西北太行山脉、清水河流域的峡谷北侧缓坡上,海拔約650米,面积5.33平方公里。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图为三张图片相接,可以看出村落整体坐北朝南,随地形高低变化依山布置。

 

   相传爨底下村是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自山西迁移而來的韩氏家族建立的。清代这里曾是京師至边关的交通要道,是京西古道上一处商旅貨品集散地。现保存着500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整个村落民居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

cuan四声)字的词典注解有“灶”的意思。爨底下,含有躲避严寒,及避难之意。字,共有三十笔,为了方便记忆当地将“爨”字拆开来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正和“韩”(寒)姓可以互补。

穿行在山村的民居间的山道,可以看到明、清代民居、壁画、二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的房屋废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语、古碾、古磨、古井、古庙,确实能让人们感悟历史,感悟苍桑。

前篇《秋日爨底下》,向大家介绍了秋季爨底下的景致。今日就向大伙介绍山村的建筑特色吧。

 

2,影壁,是四合院的附属建筑,分门外影壁、门内影壁。这个村头老槐树下的外影壁上,书着一个大“爨”字,如今成了该村的标志性建筑。

 

3,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等地方。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开在那边,中轴线在哪儿,完全靠风水学所规范。

 

4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明清古居。图为山村东侧上、下层两层的民居。

 

5,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但有三条通道惯穿上下,图中为中间上下山的通道。

 

6,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

 

7,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

 

8,民居以清四合院为主,整體坐北朝南,随地形高低变化依山布置。

 

9全村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坐北朝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颇具特色。

 

10,山村西侧上下两层民居群。

 

11,全村最高点的建筑,财主院和广亮院,村民称其为楼儿上,为爨底下地势最高、居中轴线的宅院。建于清代早期,院内高低相差约5米。上面那个就是著名的“五间半”。

 

12,图为颇似古堡、山城的山村上层民居建筑。

 

13,全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山村上下村落,最高处相差20米。

 

          14,村西古井处的一家民居。

 

         15,河西旅馆的青石台阶、门楼院落、影壁花墙,

          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并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16,在山村下层院落仰望上层村落建筑。

 

       17,爨底下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质地

         坚固而漂亮。在爨底下,给人一个深刻印象,处处有石。

 

18,设在上层村落的石碾子。山村在水井、石磨、排水等方面的布局也很合理。

 

       19,上层村落的山路。

 

20,爨底下的民居,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0年前的一个村子——爨底下村
京郊三日游(三)~爨底下村
\“爨”名天下:蹿出深山的京西名村爨底下
穿越时空,邂逅数百年前的京郊古村落之美(四)
探访京西古道上500年明清古村落
#p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