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心别掉进透视的沟里---《91拍照》摄影思维训练单元05

经常遇到有老师在指导学生拍照的时候会说:广角镜头的透视很夸张,而标准镜头的视角不夸张。您看看上图夸张吗?我想它属于略显夸张的那种。和我拍的其他照片一样,在一如既往的保持平实的风格同时带了几分透视上的夸张。我不说您也猜到了,这是40mm的类标准镜头拍的,并非广角镜头。那么,您是否想过老师说错了。


 


摄影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最难的是“透视”。说到透视,我们没有一个人会觉得陌生。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什么是摄影中的透视,我直到接触了座机才开始真正了解起来。从我学摄影的这天算起,差不多间隔了7年。为什么说摄影中的“透视”被很多人误解了呢?我们来看看实例。


 


我从某权威网站上截取下来一段。


 



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化导致的视觉变化上的远近感变化




与使用全画幅图像感应器相机时相比,使用APS-H和APS-C尺寸相机时,焦距仿佛分别伸长至相当于原焦距的1.3倍和1.6倍。严格上来说,仅是视角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换算为焦距变化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所以采用这种换算方法成了一个主流。看测试结果,各镜头的成像效果变化都很大,照片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远摄区域,APS-C尺寸相机的优势很明显,图像感应器尺寸较小的特性变成了优点。可在广角区域方面,不得不说全画幅相机具有突出的优势。但由于APS-C尺寸相机有EF-S 10-22mm f/3.5-4.5 USM镜头可以搭配使用,在实际应用上不会存在什么问题。透视感也伴随视角的变化而发生很大变化。值得一提的还有,随着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小,变形逐渐减弱。从图像感应器尺寸来说,处于全画幅和APS-C尺寸之间的APS-H尺寸别具特色,广角区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视角变化也较小,而远摄区域虽然不像APS-C尺寸相机那样受益明显,但远摄能力得到了加强,具有非常合理的表现。APS-H尺寸相机没有EF-S那样的专用镜头来搭配,不过即使是直接使用全画幅镜头,在广角、远摄两方面都没有什么缺陷。


 


我想说,为什么上图对比中的透视感发生了变化。不是镜头引起的,而是拍摄距离引起的(我想说:摄影师在更换相机后肯定挪动了相机小小,应该是凑近了于是透视关系就变化了。)因此这篇文章的描述有误导嫌疑。见谅!见谅!


 


纸质版的《纽约摄影教材》 非常好的一点是指出了透视和镜头无关。在介绍不同镜头视角的那个篇幅里有详细的介绍。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都忽略了。我想是《纽约摄影教材》 在介绍透视的时候将内容调整得太靠前了。初学者被器材的介绍所吸引了,而不会对透视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直到离开学校后的第7年我接受了座机拍摄指导。通过第二次学习,明白了。因为这本手册上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透视以及透视在摄影中的运用,以及如何用座机来调整透视。



 



 


座机就是这种带皮腔的相机。我在下节课重点介绍和透视调整有关的知识。作为业余玩家,您可能不会接触座机。但是座机对于透视训练确实是个好助手。



在我们日常用的单反相机中,只有非常特殊的1-2款镜头具有类似座机的移轴拍摄能力。这类镜头学名是透视控制镜头。所谓移轴就是改变镜头的光轴。简单一点理解,就是:相机虽然不动,但是已经改变了镜头观察的角度。而一般的镜头,可以说是绝大部分,没有透视调整能力。


 


我们来看看通过座机的透视调整能力可以实现的目的:






话说回来,正常的摄影,透视需要移动相机来调整。 




我们先来看看绘画中遇到的透视。


 


绘画理论术语。“透视”(perspective)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范畴、内容。广义透视学可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原理。在照相机中透视比绘画更为简单。


 


摄影的透视就是机位,就是拍摄的角度,观察的角度。您的相机是如何放置的,就是何种透视。


 


我上面一句话将教材中的很多解释给浓缩了。


 


反正与器材无关,与相机无关,与镜头无关!


 


上面这句话是我特别强调和补充的。


 


 在我写的《135镜头攻略》里有一组测试图片。可惜由于肖像权的关系,我无法再使用了。


 



 


这几尊著名雕塑的尺寸和真人几乎是一样的,您看,14mm的镜头拍出来不夸张吧!14mm镜头完全可以用来拍人像、拍留影。这就是透视在实际使用中的用途。可以让您摆脱器材的依赖。(请留意,拍摄人物时维持良好透视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保持与对方眼睛在同一水平位置,而且务必保持平视)


 



 


将照相机竖起来拍,只要透视合理,一样是没有夸张效果的。唯一夸张的是被拉长小小的影子。透视关系所致。(请留意,保持四平八稳是维持良好透视关系的前提条件;这时您会发现相机内的网格线或者电子水平仪有多么重要,请打开它们)


 



 


有的时候可以画面效果非常夸张,是将摄影的视角彻底改变一下而导致的,并非镜头本身的关系。(请留意,只有我想可以打破传统的透视关系的时候,才会极度仰视,或者极度俯视)


 


在此,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实验来验证透视和镜头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请您用三脚架将相机支好,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分别对准目标拍一张(平视姿态)。然后将广角镜头拍摄照片的中间放大出来,和长焦镜头拍摄的对比一下。您会发现是一样的。《纽约摄影教材》有这个实验。


 


我建议大家比《纽约摄影教材》再多做一步。您换上一支标准镜头或者85-105mm的中焦距镜头,在同一“机位”拍摄。但是稍微做一些仰俯。比较仰视、俯视和平视的所拍到照片区别(可以适当升高或降低三脚架,但是镜头一定要倾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类镜头通常被误解为没有“透视变形”的镜头。这话纯属扯淡和误人子弟。


 


在我写的文章里,除非我特别指出,我所说的机位有别于大家理解的“机位”。没有座机使用经验的摄影爱好者或者老法师,喜欢将机位理解成拍照的位置,或者安装三脚架的位置;而我理解的机位则包含镜头的视角、高低等一系列因素。总之,我认为的机位,准确描述就是镜头瞄准的出发点和角度。


 


 关于透视,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概念必须时时刻刻在脑子里保持好。


 


这里,我再次推荐两篇老文章给大家,帮助加深对透视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的起源和相机的种类
商业摄影大师教程一《大圣:称手兵器》
从零开始学摄影 相机镜头的焦距是什么
立体摄影透视学原理!_3D之家—3D立体资讯网
大画幅移轴
漫谈建筑摄影-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