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摄影丨第三届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金凤凰”优秀作品“最后的渔汛”


广阔的辽东湾海域有一个伸向海中、三面环水的半岛,从远处望去,它像一支卧在海边的兔儿,因形得名,古称兔儿岛。


勤劳的人们在这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海湾靠海而食,依海而居,半岛滨海自然形成了一个只有一条街道、近百户人家的小渔村,它就是今天的仙人岛村,一个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的佳境。


一年一度的海蜇捕捞季节到了,渔民们急不可耐地扑向母亲般的大海,憧憬着丰收。


乘风破浪奔向渔场。十几天争分夺秒的捕捞佳期就是一场大战,一场人与自然的交战!


捕捞海蜇的日子里,海湾旁仙人庙里的香火很旺。老人家祈福风调雨顺、出海平安、海蜇丰收。


为赶潮汐捕捞,伴着夕阳、海风在吃饭的渔民们。


渔村旁的小山不高,伸向海里,使得村边的海滨出现了一个海湾,海湾的里侧,自然形成了一个港。出海的渔船就是在这个自然港里避风休息、造船修船、装货卸货。


整理网具既费时又难缠,难得理出头绪来。


繁忙紧张的劳作强度很大。利用起网间隙吸烟的黑龙江籍船工。


渔船空间狭小,习惯了甲板上顶烈日、冒风雨,船工们依然自如地喝酒吃饭。


前些年一网几万斤的收成,现在已经难以见到。


湾里的海滩不大,以破碎的礁石为主,只有小片沙滩。而仙人岛村的海滩,是辽东湾渔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是被渔民们称道的海蜇产地之一。最能引起当地渔民自豪的仙人岛海蜇呈白色,光泽度好,片大平整,无杂色、黑斑,肉质厚实均匀且有韧性,口感松脆适口。有人说渤海湾里的海蜇是全中国海蜇中质量最好的,仙人岛的海蜇又是渤海湾里质量最好的。


船工们头顶炎炎烈日,身穿密封防水裤,泡在充满海蜇毒液的甲板上,饥渴难耐。


仙人岛没有深水码头,捕捞海蜇的大船不能靠岸卸货,先要用小船运送到浅海域再用马车运送到陆地。


小船把海蜇运送到浅海后,转运马车送到岸上的处理场地。盘海蜇的大船、小船、马车和赶海人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利用海蜇倒船上岸间隙休息的船工们。


仙人岛村没有深水码头,海湾水很浅,深水捕捞海蜇的大船无法驶近岸边,所以要用小船去接应大船,把大船舱里装得满满的海蜇分放进小船上的筐里。捕捞海蜇利用的是潮汐涨落时间,所以这时候连小船也不能靠岸,为了尽快把新鲜海蜇送到岸上来,渔民们只好动用骡马车到海里接应小船,再用马车运送到陆地,其场面很像“三栖”登陆作战,卸货方式既原始又麻烦。每当海水退潮时,海滩便充满了诗意,盘海蜇的马车和赶海人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冒着小雨边开船边吃饭的年轻船工。


正在岸上海蜇处理场地卸货的马车夫。


海蜇见证了渔民们一年的希望与艰辛。


扬鞭挥马运输忙。


海湾边和小街两旁临道的院落几乎都是水泥铺地的场院,往往还砌有一两个水泥池,这是沿海渔村常见的格局——从海中打上来的渔产品,要先在这样的场院里清理。海蜇汛期时,场院里街道旁映入眼帘的都是运载海蜇的马车队和铺天盖地的海蜇。


靠海吃海,捡片海蜇回家吃。


充满美好希望的船老大。


海蜇卸船,场面壮观,像充满硝烟的“登陆作战”。


渔家女想利用靠岸卸船的时候看看多日不见的亲人。


辽东湾捕捞海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甚至更早。以前海资源丰富,捕捞工具落后,能形成季节性围捕的海产品种类繁多,对海蜇的捕捞不如现在这样规模宏大,有资料显示,辽东湾渔场中每年捕捞海蜇所投入的船只,上世纪70年代为500艘左右,上世纪80年代增至5000艘左右,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其他鱼类资源的枯竭,唯一能形成渔汛的只剩下海蜇,每年捕捞海蜇的船只猛增到了1万艘以上!


即将靠岸的满载小船。


等待卸船的赶车人。


雨中等船的马车如同奔向战场的壮士。


船工们看着丰收的海蜇,雨中劳作的艰辛也随着风雨飘然而去。


立秋左右是捕捞海蜇的最佳时间,本地和外地的渔船齐聚仙人岛,海蜇“开捕日”万艘渔船齐发的阵势被称为“海蜇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竟是水中无骨的生灵,海蜇,顶如伞,尾如须;时沉时浮,沉则踪影皆无,浮则遮浪蔽海。飘忽来去,怪乎其怪。海水一天两次潮涨潮落,捕捞海蜇的节奏也是一天两次。大船要在潮水涨到最满时开到捕捞海蜇的地点,把大网撒到海里。落潮时,随潮水返回大海的海蜇就落入网中。等潮水落到最低处,捕捞海蜇的工作就告一段落,大小船只和马车上的人们纷纷上岸休整,等待下一次涨落潮时再出去“盘”。而下一次潮水的涨落发生在午夜,等海蜇等了一年的渔民们也顾不得白天还是黑夜,在短短10天左右捕捞海蜇的日子里,任何一次涨落潮都不能放过。


浪花里飞出希望的欢歌。


深夜里顶着大雨卸船的马车夫。


走近辽东湾,能清晰地呼吸到扑面而来的鲜活湿润的水乡气息,感受到有如江南明媚清澈的韵致。


秋初的一个月里,辽东湾的渔民不分昼夜每天出海,用大船、小船、马车接力一般把新鲜的海蜇运上岸。仙人岛村的渔民们把这种接力运送海蜇的方式叫做“盘海蜇”,一个“盘”字道尽了过程的周折……


天渐凉,海蜇走了,船也累了。辛苦了一季的渔民们收拾网具,走下船舷,奔向期盼已久的家。


千百年来,辽东湾的水随风起舞,伴月入眠,绿了百草千花,养育了一代代子民。丰收的渔民不单收获了海蜇还收获了幸福!


下雪了!贴在船头的“福”字依然那么抢眼。它道尽了千百年的沧桑变迁,述说着渔村的喜怒哀乐,寓意着来年的美好愿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鲅鱼圈的诱惑 // 赵德发
辽东湾里的捕蜇人
壮观!年产3万余吨大黄鱼,舟山这里曾吸引多地渔民聚集…
省级非遗名录——“舟山渔业谚语”
【一个人的缑城️ 27】中大街(三)
海蜇大丰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