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实 I 百年油坊-古法榨油



记住乡愁:寻找远去的老手艺,古法榨油,技艺传承。

在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上汤乡,至今还保存一间古老完好的手工榨油坊,延续着原始榨油工具和传统技法的老油坊,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这间榨油坊沿用传统的'火烤、石碾、水蒸、包饼、排榨、槌撞'等工序,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这是当地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家手工榨油坊,每年冬季进行加工生产,加工工艺独具山乡特色,榨出的茶油浓郁醇香。老旧的土砖结构榨油坊里,老榨坊的师傅们先将茶籽烘烤--水冲碾磨--蒸粉--做茶枯饼,再将茶枯饼放进榨舱体中去,在枯饼的一侧塞进木楔,固定好后,便开始用吊着的撞杆朝着榨仓向上方荡起'秋千木撞',如此反复,黄亮醇香的木榨茶籽油便从油饼里溢出,香气四溢。

这家百年榨油坊很好找,就离镇子不远的马路边上,而且远远就能闻到扑面而来浓郁的茶油的香味。走进油坊,就听到厂房旁传出水车哗哗的声音,据说这家榨油纺前几年还上过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

走进油坊,榨油师傅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木碾、灶台、油榨、木锤这几个物件,便串联起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但每一道工艺都是传承几千年的技艺。

水车翻转,碾磨飞舞,进入油坊,恍若时光倒流。

古法榨油坊工序很多,从筛籽、车籽、烘籽、碾粉、蒸粉、包枯、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很多道工序,这些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

榨油师傅正在翻烤油茶籽。下面烧的是木柴火,封闭式烘烤,目的是去除水分,让榨出来的油不含水。

榨油师傅在蒸油茶粉。只有蒸熟的油茶籽,才能榨出油来,就像生的猪肉挤不出油一个道理。

每到榨油季节,榨油师傅们每天要清晨六点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

将蒸熟的茶籽粉倒入铁环中踩实,制作茶油“枯饼”。俗话是这样说的:一坯二碾,三包四打。包枯也要包得好,不包平就不出油,油就藏在里面。

为了动作的轻便,大冬天师傅习惯赤脚上阵,动作熟练犹如婆娑起舞。

茶籽饼成型后,上垛、压实。

茶饼装上木榨。这动作得非常小心,因为枯饼只是稻草包裹着,很容易散。

调整好茶籽饼间隙。

蒸茶粉这一环节关系到出油量,蒸熟到什么程度完全靠师傅们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所得。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全部由师傅掌握。

他们榨的山茶油不仅非常走俏,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参观,他们希望这种传统技艺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让这种逐渐消失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已传承下去。

蒸茶粉的火候也是一门技术,火候的控制直接影响到茶粉的出油量。

榨油师傅们劳累一上午后直接在油坊简单的午餐(早上从家里带过来的)。

随着现代机械操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原始的手工加工方式逐渐被人们淡忘。在过去,酒坊、油坊、酱油坊等手工作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榨油方法虽然工艺繁杂,但这种传统手工榨油没有高温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香味更浓,颜色更纯真。

在这个小山村之所以还保留着木榨榨油的老手艺,主要是这个乡及周边的油茶很多,这种木榨油环保、香纯,附近湖北的市民都很多开车到这里来买茶油。

枯饼放入油榨中后,加入两排木楔,用木槌榨油是古法榨油坊工序中劳动强度最大,对榨油师傅的榨油技艺要求极高。

茶饼装毕完后,师傅们开始踮起足尖加劲用吊着的撞杆,朝着榨仓向上方荡起“秋千木撞”,只听的师傅们和着号子“嘿”的一声大吼,木撞杆撞向楔子,“轰!”。如此反复,随着“嘿”“轰”有节奏的沉闷撞击声,黄亮醇香的木榨茶籽油便从油饼里溢出,香气四溢,飘香数里,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在乡村田野。

 “咚、咚、咚”,沉闷的撞击声,成了一种师傅们熟谙于心的韵律,起步退步,拖后进击,油饼的稻草闪闪发亮,油槽里金黄的清油如暴雨般喷洒而出。

在八九十年代,榨油坊是南方很多农村地区都有的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法榨油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样的木榨作坊已经很稀罕了,

希望这个原始传统的老榨油坊,

在几乎都被机器榨油代替的时代下还能生存下去,

将手工木榨油这份古老的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摄影/编辑:朱杰(光影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搭上40载光阴,他复原百年油坊,让“东方的液体黄金”再度流淌
行将从记忆里消失的榨油坊
福建大田:榨油坊里觅乡愁
乡村手工榨油坊
一座老油坊里,一段浓得化不开的岁月
高州这果子越来越少了,现在已经吃不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