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第五章 第8条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8条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身体羸弱,气血不足,无力抵抗外邪,风寒湿邪侵袭入里,痹阻周身关节,阻滞气血运行,故见关节疼痛肿大;湿邪留滞下焦,水湿下注故而小腿肿胀;湿邪困阻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吐、短气;湿邪上泛清窍,故见头晕目眩。

治疗选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中桂枝、麻黄、防风、生姜祛体表之风寒湿邪,白术、附子化里之寒湿,芍药、知母利水消肿而不伤阴,兼制术附之燥,甘草和中。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诸肢节疼痛,即历节也。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形气不足,而湿热下甚也。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湿热且从下而上冲矣,与脚气冲心之候颇同。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温温当是“嗢嗢”。

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体魁羸,即上条身体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肿如脱,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嗢嗢欲吐,寒邪盛也。而不用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也,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术、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寒湿也。多用生姜,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

李彣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节病也。身体魁赢,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欲吐,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湿伤关节,则生疼痛,营卫不行,则肌肉瘦削,浊阴阻格,阳不下根,则生眩晕,气不降敛,则苦短促,胃气上逆,则欲呕吐。桂枝芍药知母汤,术、甘,培土以敌阴邪,附子暖水而驱寒湿,知母、生姜,清肺而降浊气,芍、桂、麻、防,通经而开痹塞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历节一证,大率起于皮毛肌腠,阳气不能外达,寒湿遂留于关节,此即肢节疼痛所由来,所谓不通则痛也。身体魁羸者,统血之藏久虚,不能营养分肉也。脚肿如脱者,寒湿下注之象也。头眩为血虚(西医谓之脑贫血,亦有见于历节治愈之后者),气短为湿胜(病痰饮者,多喘,湿胜故也),独胃中尚有浮热,故温温欲吐。温温,如釜中冷水被炭火下迫,釜底时有一沤上浮,俗名胃泛。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惟知母一味主治欲吐,余则桂、芍、甘草、生姜以通阳而解肌,麻黄、附子、白术以开表而祛湿,防风以祛风,方治之妙不可言喻。

予尝治一戴姓妇人亲验之,但病因与仲师所举大有不同,乃知肢节疼痛,仲师特下一「诸」字,正以其所包者广也。盖此妇妊娠八月为其夫病求医,抱而乘车,病人身重,将腹中小儿压毙,夫病愈而妻病腹痛,乃求医,医药而堕之,腐矣。妊妇本属血虚,死胎既下,因贫不能善后,湿毒留顿腹中,久乃旁溢肢节,死血与寒湿并居,因病历节手足拘挛,入夜手足节骱剧痛,旦日较缓,其为阴寒无疑,盖二年矣。予因用原方以每两折为二钱,用熟附块四钱,二剂不应,二诊改用生附子,汗乃大出。两剂,肢节便可屈伸,足肿亦小,独手发出大泡,有脓有水,将成溃烂。予用丁甘仁法,用大小蓟各五钱,丹皮一两,地骨皮四钱以清血热,二剂而痂成,四剂而痂脱,遂与未病时无异,以为可无患矣,忽然阴痒难忍,盖湿毒未尽而下注也。予因令其用蛇床子煎汤薰洗,良瘥。未几,入市购物,卒然晕倒,诸恙退而血虚之真象见,予乃用大熟地一两,潞党参五钱,川芎、当归各四钱,龙骨、牡蛎各一两,凡二十余剂而止,今已抱子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久痹而出方也。肢节疼痛,邪气痹于骨节表里之间,而脾主肌肉,胃为表里,胃受痹邪,脾气亦不充于肌肉,故身体魁羸。风湿下流,脚肿如脱,上行则头眩短气,扰胃则温温欲吐,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上言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等,尚未出方,兹更申言其虚极之证,而补其方。诸肢节疼痛,历节之证既成也。身体魁羸,其虚证一望便见,而且脚肿如脱,气绝于下,头眩短气,气虚于上,温温欲吐,气逆于中,此三焦气血两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此方肝肾俱虚,虚极而营卫三焦亦因之而俱病也。徐忠可云:桂枝行阳,知、芍养阴,方中药品颇多,独挈此三味以名方者,以此证阴阳俱痹也。又云: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肝肾已痹,故桂芍知附,寒热辛苦并用而各当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论述风湿历节的辨证论治。风寒湿邪侵入机体,邪留关节,痹阻阳气,气血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阳,故温温欲吐;流注下焦,故脚肿如脱;若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晕而短气。至于身体魁羸,乃为耗气伤阴正虚之候。

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行痹,驱除风寒湿三邪。方中桂枝、麻黄发散风寒之邪;白术去湿;附子散寒;防风散风;生姜、甘草和中止吐;芍药、知母滋阴清热,以御燥药伤阴之偏。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诸肢节疼痛,历节嘛,所有的肢节,即四肢关节,全都疼痛。身体魁羸,魁,就是一种不匀称,就是畸形,羸是瘦。人瘦,但是身体不是那么匀称,有的地方有些畸形。脚肿如脱,脚肿得厉害,疼得厉害,不仅肿,也疼。如脱,就是行路不方便的意思,脚肿的好像跟身体脱离一样。

头眩短气,这都是内里头有湿有饮有水的一种问题。胃有停水,人就头晕,所以咱们临床上常遇到的,人头晕,用苓桂术甘呐,而且得利尿。头晕的水,水往上去,常常有气上冲的毛病。由于气上冲,这个水协着这个气一起往上冲。所以寒水这种东西,如在上边,就是说在胃了,再有气冲,影响头脑,就头眩啊头晕啊,或者头沉,这都是一个水在心下,就是在胃。

那么同时呢,有水也短气,它压迫横隔膜,就呼吸困难,尤其往上冲的时候最厉害。咱们讲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里讲了,气上冲心,温温欲吐,胃有水,他要吐的,老要想吐,温温欲吐,并没吐出来。古人这个温温,与这个愠愠是通用的。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论语上一句话。愠,就是恼怒烦恼。就是这个恶心,咱们现在说的这个恶心,使人烦恼、烦心,就是恶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温温欲吐。

我们根据上面所讲的,总之这个关节痛,它是湿特别重,脚肿如脱,所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治关节痛,尤其脚特别肿,挺好使,也常用这个方子。他里头饮也盛,湿也盛,外边的水气也有,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脚气上冲的情形也有用的机会,主要的是桂枝治上冲。

我们看看这个方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他是恶心的厉害,临床上恶心的厉害,多加生姜,后世说它是散寒啊,其实它不是,它是去水气降逆,不让水往上逆,所以生姜它有这个作用。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这个方子,它仍然是桂枝汤的底,它以桂枝汤去大枣,大枣有点壅满,这个它往上冲,这种甘药不要用太多,所以他把大枣去了。另外,他合用麻黄、防风,散外邪了。用桂枝这个方子的主要目的,加上麻黄、防风祛外邪的力量,一方面祛外邪,一方面治气上冲啊,不是只用麻黄剂,桂枝的量用得特别重。由于恶心得厉害,所以生姜加量。知母这个药啊,不但解烦,同时能够祛水,尤其祛下边的这个水,由于脚肿如脱、脚肿大嘛,所以搁上知母。附子咱们讲过了,是祛湿解痹的,就是痹痛,它能够从皮肤外祛水气的。

那么这个方子最常用了,一方面能够外解所谓风邪了,那么同时偏于治呕祛水气。祛水,我们要是有浮肿祛水,没有不用麻黄的,它要没有表证则已,要有表证更得用麻黄。但是一方面也得搁利水的药,白术也是了,同时加知母更加强祛水的力量。这个方子很常用,不一定得是历节都疼,如果下肢关节疼,有肿,这个方子就好使。

他底下又有写历节了,这个前后次序,这个书编次的时候没搞好,应该底下这段也给搁上头才对呢,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以上才对,它是讲历节的原因。这个历节病不属于上边这几项,还有饮食不节,也容易造成的,他底下就说这个了。

其他医家

《金匮玉函经二注》:“此风寒湿痹其荣卫、筋骨、三焦之病。头眩短气,上焦痹也;温温欲吐,中焦痹也;脚肿如脱,下焦痹也;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筋骨痹也……然湿多则肿,寒多则痛,风多则动,故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枝,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荣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量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一剂也。《三因方》云:每服四钱。”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第3条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头风摩散方。

第4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第5条: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第6条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第7条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近效方》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熟读成诵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什么
【听胡老讲经方】:胡希恕讲痹证(之二)
历节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八步法分析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义、方证、病机分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