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庐·文化‖高居翰——五幅画作的年代与中西审美差异

中国绘画并非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下文简称宾大博物馆)的优势收藏品,但宾大收藏的重要中国佳画,也并不像此前想象般稀少。一九九九年四月,笔者在博物馆库房中见到约十余幅值得关注的画作(见附录),本文将介绍其中五幅明清绘画。由于在早期浏览过同批藏品的绘画专家的报告中,并未发现有趣之处,笔者对这次参访期望并不高。这批藏品中的中国绘画并未被一一查阅,想必今后还会有进一步的【重新发现】。

这五幅绘画于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分两批由博物馆购进。第一幅为明代大师王谔(公元一四六二——一五四一年后)所作【图一】,第二幅过去传为宋代画家江参(公元一○ 九○——一一三八年)的品【图二】,它们是一九一五年从纽约古董商卢芹斋(公元一八八○——一九五七年)手中所购八幅画中的两幅。此二者,可能还包括同批购藏的其他几幅画作,曾为上海大藏家庞元济(公元一八六四——一九四九年)所有。另外三幅出自一九一六年从另一家纽约古董商科诺德勒公司(M. Knoedler & Co.)手中所购的三十幅绘画(见图三-五),曾为上海收藏家翰·福开森(John C.Ferguson,公元一八六六——一九四五)所有。

〔图一〕 观瀑图 王谔(公元1462——1541年)明代 绢本设色 立轴(装裱),纵165.1厘米,横106.7厘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藏( C94)

(图片采自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1, p.63, fig.1)

之后,这些绘画都被归于一个庞大而定义松散的艺术品类别,它们在二十世纪前二十年通过特殊途径入藏美国(及欧洲):有时是通过上海商人或古董商,有时则经美国的经理人将文物卖给美国(或欧洲)的博物馆或私人藏家。除福开森和庞元济外,上海的渠道还包括古董商史德匿( E · A ·Strehlneek )。他的两本中国绘画图录,一本出版于一九一四年,另一本未注明日期但时间稍晚(发表于东京的史德匿藏品拍卖会),包含诸多曾在美国收藏界现身的重要佳作。

经此途径的绘画,大多具备两组共同特征:其风格及外观年代都令人印象深刻,题材也足够吸引人,对当时的国外藏家极具吸引力;然而对中国藏家而言,它们并不属于著名收购之列,对于画作的【优】【劣】,中国藏家大体遵循传统批评家的箴言。因此,这些作品在中国价值甚微,但能被外国买家所接受,他们尚未全然学会中国人的品位去追求【更好】的作品(于中国人而言),且对支付此类要价更高的画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而且,这些绘画大多被谬判,通常依据【署名】将其归为早期名家,或将年代定得更早(【宋代佚名画家】即典型例证)。以人物画为例,其主题常被歪曲:一幅普通的美人画常被称作某位古代著名女性的肖像;一幅寻常的文人雅集图会被认为是描绘唐玄宗(公元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的宫廷生活〔一〕。出色的中国鉴赏家能识破这些伎俩,并将其归入【赝品】之列,认为不值得纳入任一严谨的收藏。

〔图二〕 风雨归庄图 佚名 明代,公元 16 世纪早期 绢本设色 立轴(装裱),纵175.3厘米,横78.7厘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藏(C91)

(图片采自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1, p.64, fig.2)

可以想见,正因如此,眼光不高的外国买家收购了诸多低质画作,但有一人例外。当查尔斯·朗·佛利尔(Charles Lang Freer,公元一八五四年——一九一九年)甚为严谨地收藏中国绘画时,他已具备极高的眼力。尽管如此,如他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他对中国绘画史一无所知,也无法将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年——一六三六年)真迹与赝品区分开,或无法欣赏曾见过的某幅佳作。外国买家被提供及购买的绘画风格更为保守、具象,画中的个人风格并非最重要的需求;他们所欣赏及追求的价值,并没有因书画作品的张冠李戴与年代错判而严重削弱。他们所藏的画作有明代的院派,及常被误传为宋代画家所作的浙派作品,还包括在中国被认为是质量下乘的人物画与实用画,以及其他受斥类别。这些作品若非外国买家的【拯救】,今天将会更难见到。与之类似,中国重要绘画类别之一的【禅画】,并不受中国藏家珍视,若不是有幸被日本保存下来,这些画作如今或已失传(诚然,这一类比并不全然准确:台北故宫博物院也保存了这类被西方先驱藏家所购买的藏品,也有类似的误鉴;更多的此类画作无疑留在中国,但因为被中国学者所忽视而未能发表,中国学者将其定为与【真迹】有别的【赝品】或无足轻重的作品。不过,外国收藏仍是此类画作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那类【粗俗】的人物画)。于笔者同辈及后辈学者而言,重新评定、鉴别这些画作仍任重道远,这一激动人心的项目有时能为所藏增加一件一流藏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早期,笔者任职于佛利尔美术馆期间已着手此事,近年来其他学者也从事这类有价值的工作,尤其是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如他对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及其他地方所藏的莫瑞斯(DuBois Schanck Morris )藏品的研究〔二〕︒笔者的《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一书,便是基于对中国之外诸多旧藏的重新发现与鉴定。笔者参访宾大博物馆,主要是寄希望于找到更多有助于此项目的绘画,这方面的结果并不如意,但其他方面并非如此。本文所介绍的五幅绘画将证明这一点。

〔图三〕 寻隐图/文人山水图 周臣(公元1460——1535年) 明代 绢本设色 立轴(装裱),纵177.8厘米,横91.4厘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藏(C127)

(图片采自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1, p.65, fig.3)

第一幅署名的可信佳作由王谔所作(见图一)〔三〕。画上有其名款(仅署【王谔】)及【王氏廷直】的钤印。据班宗华提出的年代推测,这似乎是王谔晚年风格的作品,即一五一 ○年后。此画的选题非常传统:两位文人雅士闲适地倚卧于激流旁的岩石之上,他们身后可见一座天然的石桥穿过山涧之间的瀑布。一位抬头凝望薄雾,另一位反向俯卧;一位男童为其中一人执杖,低头望着流水。地上还有两幅收好的卷轴、一幅半卷的画轴及一把被盖着的琴。构图被暗色山岩上一对挺拔的松树与画面前方的石丘切分。一座峭壁悬于画面上方,却被薄雾遮住,避免了头重脚轻的问题,同时突出松树的主体地位。这一技法承自宋末绘画,尤可见于梁楷(活跃于公元十三世纪早期)的作品和诸如佚名《冬景行者图》的画作之中〔四〕。王谔对宋代绘画技巧的理解,加深了其作为明代画家的感悟,创造出较之前更为刚劲、美观、更具独到之处的画作。

另一幅高品质的明代绘画购自庞元济收藏,为佚名的《风雨归庄图》(见图二)。此画过去被认为是山水画家江参(字贯道)所作,有董源(公元九三○——九六○年)或巨然(活跃于公元九六○——九八五年)的画风。由于此画与被认为近乎江参真迹的现存作品的风格并不相似,这一鉴别结果似乎太过随意。此画可能与王谔同时期,即十六世纪早期,与浙派晚期风格相似。笔者从风格上无法令人信服地将其与同期的任一作者相联;但其确有与安徽大师王肇(字海云,活跃于公元十六世纪上半叶)画作的相似之处〔五〕,但并不足以将之归为王氏所作。与王肇或大多浙派晚期的艺术家相比,此画构图更具连贯性,因为在作画过程中有良好的构图和胸有成竹,包括运用笔墨浓淡的微妙变化,渲染雨中接连成片的大量草木。画面右侧居中开敞的阁楼中,一男子正望着窗外的暴风雨。这类主题在明代其他画作中亦可见到,尤其是周臣(卒于公元一五三五年后)的《北冥图》,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六〕。图下方,一位船夫撑竿离岸;身后,迷雾笼罩山顶。画面的敏感度被处理得恰到好处,且场景极具戏剧张力,使得此画在明早期最好的风雨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周臣的画作及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吕文英(活跃于公元一四八八——一五○五年)的《江村风雨图》齐名。而且,此画为其中捕捉自晚宋以降柔和精妙的气氛渲染最为成功的作品。

〔图四〕 访友山隐图 唐寅(公元1470〜1523年) 明代 绢本设色 立轴(装裱),纵160厘米,横83.8厘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藏(C122) (图片采自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1, p.66, fig.4)

如前所述,这两幅绘画为一九一五年收购的八幅绘画中的两幅,这八幅画作若非全部,也有部分出自庞元济所藏。同年,庞氏将其大量藏品在洛杉矶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拍卖;其助手庞赞臣(推测应为其亲属)在美国安排拍卖事宜,并特别印制一本图录作为广告,即《中国浙江庞元济私人所藏中国名画录》(Biographies of Famous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Private Collections of Mr. L.C. P, ang,Chekiang China )(上海,公元一九一五年)。一九一五至一九一六年间,佛利尔从庞元济处购买了三十三幅绘画,其友尤金( Eugene ,公元一八七五〜一九五九年)、梅尔夫人(Agnes Meyer ,公元一八八七——一九七○年)与哈弗迈耶(Louise Havemeyer )购买了其他画作。梅尔夫人所购晚于佛利尔。宾大博物馆所购的画作很可能得到了佛利尔的引荐,当时他是庞元济的朋友。佛利尔对上文两幅画作的评价(对王谔的画作评价为【极佳】,对另一幅画所评【令人愉悦的】)保存在博物馆的档案中。二者在庞元济的图录中分别为【编号二十、四十七页】【编号五十二、一百一十一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及四十年代早期,佛利尔美术馆再次从庞元济手中购画。此次是通过纽约通运公司的姚叔来,所购为十几幅元代与明代的重要画作,卷轴居多,现均为馆藏珍品。如钱选(公元一二三五——一三○一年后)的《浮玉山居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曾被时任主任的约翰·埃洛顿·洛奇(John Ellerton Lodge,公元一八七六——一九四二年)拒绝入藏,因为在他看来,画面中的题跋及钤印过于杂乱。

依笔者之见,余下的三幅画作可从风格上判断其作者,其中两位活跃于十六世纪早期,另一位主要在十八世纪早期。三者皆属于购自科诺德勒公司的那批藏品,且为福开森所藏。福开森并非古董商,但有时会将其藏品出售,有时也为那些欲售卖藏品的中国人作中间人。一九一五至一九一六年期间,他在美国短暂停留后,便重返中国接受了政府顾问一职,也许他需要钱来资助这一举动。一九一三年,他卖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诸多重要的中国文物〔七〕。

〔图五〕 春园喜宴 袁江(活跃于公元1691——1756年)清代 绢本设色 立轴(装裱),纵132.1厘米,横73.7厘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藏( C116)

(图片采自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1, p.67, fig.5)

这一组绘画中的第三幅可确定为周臣所作〔图三〕。此画的命名各有不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被记录为【寻隐图】 ( Searching for Truth )或【文人山水图】( Landscape with Philosophers ),并在图录中记载【佚名】。画中的山石、树木、人物、建筑都无疑是周臣的风格。构图也很典型:前景的暗色乱石中有一曲径,人物与建筑位于画面中部,背景是绵延的斜顶山峰。周臣的画法更严谨工细,取法于李唐,而不是如他在其他作品中的画法般运用快笔草书风格。真正的主题是画面中某人宅邸的夏日旧友雅集。主人与第一位到达的客人于屋外树下的石桌对弈,一男童执扇侍于一旁;其他仆人在屋内为稍后的酒宴做准备。第二位客人在前景的入口处,手持羽扇,一仆从携包裹好的琴伴其身后。

在购买记录及题名上,第四幅画《贤士雅集图》被认为是马远(活跃于公元一一九○——一二二五年后)所作〔图四〕。但据其绘画风格,笔者认为可将其定为周臣学生唐寅(公元一四七○——一五二三年)的作品,应更名为《访友山隐图》。如同图三可确定为周臣所作,而非笼统地归为【院派】大师作品;同样,此画中的每一元素,都能与有确信为唐寅署名的画作对应。同样的风格渊源可溯至李唐之画。在明代的画家中,周臣、唐寅以及周臣的另一位著名学生仇英(公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是将风景画转为有山居、人物的清朗山水画最成功的三位画家,能唤醒他们同时期的苏州文人悠然隐居的理想。画中隐士坐于小楼二层,凭栏远眺,二仆立于其身后,随时伺候主人。屋内桌上摆着观赏石、古代青铜器及陶壶,以彰显其品位。一位访者路桥而过,侍童牵马随其后。画面左下方一位衣衫朴素的老人沿着山径而行,肩挑一竿,上挂一酒葫芦;他可能是被派去取酒的仆人(旧题跋上通常鉴定其为【香客】)。最初将此画归为马远之作,可能是因为画面采用了对角线式构图,以及用松树作为反向对角线,此外还呼应了前景【 V 】形斧劈皴山岩。

本文将要介绍的最后一幅画〔图五〕,原被认为是宋代无名画家所作,但实际上应归为清代扬州画家袁江(活跃于一六九一——一七五六年)之手,亦或其子或侄子袁耀(关系不明)—他们之间的风格差异极难区分。收集此画的福开森认为画面主题所绘为唐玄宗的宫殿,但实则其应为权贵官员的豪华宅邸。画面中可见主人坐在开敞的房间中,红衣着帽,从任一角度来看,其都处于构图的绝对中心。其子约十几岁,立于身旁,与其帽相同(可能为表职业意向),更年幼的孩子在乳母襁褓之中。许多女子围绕在主人身边,可能是他的妻女或丫鬟。此次集会也许是为其庆生,或是新年;画中花树环绕,应为早春之季。其他的官员、雅士在宽敞庭院中的廊亭、楼阁漫步;左边的几位在楼上听女子吹笛。这幅画所描绘的并非某一特定的人物或地点,而是想象中的美好行乐,是每一位有抱负的官员的愿景。这被同僚们用来表达希望某人能实现高官厚禄的期望,正如图中所庆祝的一样。

上述五幅绘画无疑是具有复古风格的画作,但仍需鉴定。这五幅绘画的年代和作者一旦得到准确鉴定,便可被列入公认的传世经典画作之中,它们并非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既定认知,而是有所补充。更重要也更艰巨的任务,是扩大所谓经典绘画的范畴,拓展我们的品位和包容度,从而将现在被排除在外的绘画囊括进来。这些绘画由于其题材、风格和功能等特殊原因而遭到拒绝,其品质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这种评判在今后必须继续进行)。两个项目都要求我们在其他问题之外,利用不断增加的知识和洞察力,持续致力于从视觉和风格的角度研究中国绘画。否则我们所建立的理论,不管何其娴熟地运用了非视觉的方法论,最终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译者:秦苓育)

附录

此行所见仍有几幅重要的绘画,介绍如下:

〔一〕 黄应谌作于1673年的巨幅绘画,时七十六岁( C245) 。黄应谌为顺治(公元1644〜1661年在位)时期的宫廷画家,其画风明显受欧洲风格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晚明画家吴彬(公元1573〜1620年)与清代画家焦秉贞(活跃于公元1680〜1720年)之间的桥梁。

〔二〕 李范(?)所作的《老子图》( C125),华亭人(活跃于十八世纪中期);其他画作可见注释[八]。

〔三〕 佚名,《文人雅集图》( C114),可能是仿古画,为某明代画家所作。

〔四〕 仙姑图,所绘可能是蓝采和,并无署名,依风格而看,可能是活跃于十八世纪早期的某位扬州画家。

〔五〕 几幅有趣的花鸟图,笔者并未记录。

注释

〔一〕 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所藏的两幅绘画:C116及附录中的C114,前者从题跋上看被认为是袁江所作。

〔二〕 对此部分的论述,见班宗华等。大明画家:宫廷与 “浙派 ”[ M].达拉斯, 1993 :5-18.

〔三〕 对王谔及其相关作品的信息,见班宗华等。大明画家:宫廷与 “ 浙派”[M]. 达拉斯, 1993 :260265.

〔四〕 高居翰.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M].剑桥, 1996 :图1.54, 1.58, 1.59.

〔五〕 班宗华等.大明画家:宫廷与 “浙派 ”[ M].达拉斯, 1993 :322.

〔六〕 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 1368-1580 年[M].纽约与东京, 1978 :封面、图84.

〔七〕 罗覃( Thom as Lawton)曾评:福开森是一位感觉不太可靠的人,见 LAWTON T.John C.Ferguson:A Fellow Feeling of Fallibility[J].ORIENTATIONS,1996( 3) :65-76;罗覃 . 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交汇:端方 与福开森[M].堪萨斯大学1991.

〔八〕 关于其更多的画作可见喜龙仁.中国绘画—名家与技巧:卷七[M].伦敦与纽约

高居翰(James Cahill )1926年-2014年2月14日

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于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仙逝于加州家中。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一。主要追随已故知名学者罗樾(Max Loehr),修习中国艺术史。

· END ·


相關章節:

雲廬·文化‖楊仁愷——魏晉南北朝的書畫藝術(一)

雲廬·文化‖楊仁愷——關於《唐宋元集繪》幾個問題的探討

雲廬·九友‖張繼剛:詩韻九首

雲廬·研究‖避難與行蹤(石濤的心性與筆墨研究)

雲廬·文化‖楊仁愷——對董其昌在我國繪畫史上的評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京喜欢的艺术作品:与西欧最顶级作品媲美的俄罗斯学院派艺术代表作丨艺海拾真
梵高博物馆:细品梵高的经典名作、解读大师的传奇一生
陈佩秋:鉴定慈善 · 惠及社会
《阿维尼翁的少女》:一幅改变艺术历史的绘画
65幅过亿的书画,大饱眼福!
国宝的画作——《湖山平远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