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说| 王力耕: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与改进

王力耕,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兼职研究员

彩虹化雨才有用,教育常常会陷于困境:看上去挺美,其实啥用没有。

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既不是方向,更不是方法,照搬别人只有死路一条。

每位老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辛辛苦苦教学,学生满意吗?为什么学生还有这么多的不满意?

原因在于我们对学生尊重不够、了解不够、沟通不够、研究不够!

所以,要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反思课前备课

1、有没有目标短视现象?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后劲

因为教学视野的缺失所致!

所以我们必须拓宽教学视野,重新思考目标定位。

目标就是学生预期学习结果,大体分课程目标,模块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就是具体知识点;模块目标,就是学科思想方法;课程目标,就是学科素养。

目标定位就是要思考留给学生什么?

误区:重教学目标,轻课程目标(目标短视)

建议一:教学目标一定来源于课程标准,所以备课先学标准。

建议二:第一节课,千万不要上具体内容,就是和学生一起游览学科的学习目标、告知或讨论学习计划。

建议三:研究章头语的作用,重视章头语的教学。

经验表明: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关注、把控不同。

我们需要关注一节课的目标、内容,关注一个单元的目标、内容,关注整本教材的目标、内容,关注全套教材的目标、内容,关注不同版本教材的目标、内容。

关注学科,研究学科素养。纵览学科教学全局,创造教材上课;

关注教材,研究目标体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改着教材上课;

关注知识点,研究具体教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照着教材上课

2、有没有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

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有瘸腿挂科现象?

因为我们没有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所致!

所以要尊重学生学科智能差异,确立多元智能评价观。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自己的智能弱势。

3、有没有对教材活化处理?

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周详但课堂效果不佳?

因为因为没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所致!

教材处理就是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活化处理。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生活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技能。

备课越细致,越能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教师就能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不一定能成为特级,但要成为'有特点'教师!

二、反思课堂教学

1、是否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差异?

为什么课堂上有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的不集中?

因为学生思维品质差异所致!

我们需要分析学生品质差异,正确归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2、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设计严谨,实际效果却不佳?

因为学生没有参与体验所致!

教学不是告诉,更是一种引领!引领重于传授——“依靠自己的价值原则;教学的目标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引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欲望。

为什么我们调不动学生?不是学生不听话、调不动,而是老师有没有意识,会不会设计问题!哪有学生不肯学习的?是我们教师没有积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缺乏意识,课堂上,老师要控制表达的欲望!二是没有训练,教学中,不能为进度所累!三是居高临下!遇问题,教师示弱是一种艺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知识的可接受性比系统性更重要!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师,会讲课是合格,会引领、会调动才是优秀!

所以,我们必须: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3、是否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为什么有的老师提问丝丝入扣,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不明显?

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致!

会提问是教师教学的必备能力,会启发学生提问才是优秀教师的功力所在。没有提问的兴趣,没有质疑的精神,恰恰反映了教育的弊病和社会的僵化。

讲得多听得懂——讲解与理解的关系;听得懂自己会——记忆与掌握的关系;会模仿会思考——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三、反思课后作业(考试)

1、如何区分知识资料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很好,却思维不够灵活?

因为我们误将资料知识所致!

2、如何理解知识立意能力立意

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分很高,能力却很平平?

因为我们的考题缺乏价值所致!结果,我们培养的是聪明的孩子,没能够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1.能够知道答案2.带着兴趣去听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4.能抓住要领5.完成作业6.乐于接受7.吸收知识8.善于操作9.长于记忆10.喜欢自己学习

智慧的学生:1.能够提出问题2.表达有力的观点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4.能演绎推理5.寻找课题6.长于出击7.运用知识8.善于发明9.长于猜想10.善于反思、反省

3、如何掌握作业量知识巩固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学生做了大量作业,却成绩依然不佳?

因为我们没有分清勤、拙关系所致!

大量练习对于获取高分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遗憾的是这一简单而浅显的道理,却被一些老师以熟能生巧的名义忽略了。

以勤补拙,谁?绝不能以学生的,补老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听《九色鹿》有感
特级教师王生虎: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需”与“忌”(以英语为例)
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好课的“七个维度”
“文”是怎么“化”来的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种途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