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笔谈|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潘虹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由于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引起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20世纪60年代第1次以表型描述。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遗传病理基础是染色体22q11.2区域有0.7~3 Mb片段缺失,累及多系统,具有表型异质性,是第二位常见的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和发育迟缓,以及最常见的腭裂综合征的遗传性疾病[1]。男性和女性均可受累[2]。1990年至2000年早期,由于基因检测方法的限制,活产儿中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6 000~1/3 000[3]。但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进步和产前诊断病例的积累,胎儿患病率约为1/1 000,如有超声结构异常,特别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患病率可高达1/100[4-5]。22q11.2微缺失大部分为新生性,家族遗传性少见,如果为家族性,则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2]。亲缘来源分析提示,缺失来源于母亲略多于父亲,但并不受母亲妊娠年龄的影响,父亲的年龄与发生缺失的频率也无关[6]。

一、分型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亚型[7]。

  1. 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 syndrome,DG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 188400]:DGS于1965年由Angelo DiGeorge医生首次报道,婴儿期表现为先天性胸腺和甲状旁腺缺陷,其后又有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流出道异常而被命名。主要指新生儿期甲状旁腺发育不良引起低钙血症、胸腺发育不良为突出表现和心脏流出道缺陷的病例。

  2.腭-心-面综合征(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VCFS,OMIM 192430,又称Shprintze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儿童期腭发育异常导致的说话鼻音重,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及认知、精神、学习和行为异常等。

  3. Takao综合征(又称圆锥动脉干异常面容综合征,conotruncal anomaly face syndrome,OMIM 217095):由日本首先报告,DGS以婴儿期心脏表现为突出,该病因甲状旁腺发育不良引起的低钙血症、胸腺发育不良更为突出。

  4. CATCH22:以22q11缺失引起心脏畸形、异常面容、胸腺发育不良引起的T细胞缺陷、腭裂和甲状旁腺发育不良引起低钙血症的英文首字母命名(Cardiac abnormality,Abnormal facies,T cell deficit due to thymic hypoplasia,Cleft palate,Hypocalcemia due to hypoparathyroidism resulting from 22q11 deletion)。

  上述4个亚型的命名中各自突出了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共同表型谱中的某些特点,文献或临床工作中最常用DGS/VCFS。1996年Daw等[8]报道发现了第2个位于染色体10p13-14的引起DGS/VCFS样表现的位点(DiGeorge syndrome/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 complex-2,OMIM 601362),具体致病基因尚不明确。

二、遗传病理机制

  染色体22q11.2区域基因组结构复杂,包含至少4个低拷贝重复序列(low copy repeats,LCRs)组成的多重复元件块(several large blocks of LCRs or segmental duplications)[9-10],序列同源性为95%~97%,这样的结构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易发生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AHR)的基础[10-11],NAHR引起22q11.2再发性缺失。染色体22q11.2区域结构如图1所示[1]。LCR22A与LCR22D之间的NAHR产生3 Mb片段缺失,占22q11.2缺失的85%;近着丝粒端LCR22A与LCR22B、LCR22C之间的NAHR可产生1.5~2 Mb片段缺失,占22q11.2缺失的5%~10%[9-10]。这些缺失导致了22q11.2缺失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LCR22B与LCR22D和LCR22C与LCR22D之间的缺失也产生与22q11.2缺失综合征重叠表现,但外显率低于LCR22A与LCR22D之间的缺失,更常见于家族遗传性的病例[12]。在LCR22A和LCR22D之间3 Mb的缺失区域内,包含大约90个已知或预测的基因[13],含基因剂量敏感基因,单倍剂量不足(haploinsuffciency)影响胚胎早期咽弓、心脏、骨骼肌和脑的形态发生。缺失的大小与表型并无明确的相关性,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在22q11.2缺失区域外存在引起心脏发育异常的修饰基因[14]。最重要的关键基因是TBX1,属于转录因子家族,编码T盒转录因子[15-16]。另一个基因是DGCR8,编码DGCR8微前体复合体亚单位,是一种双链RNA结合蛋白,介导微小RNA(microRNA,miRNA)生物发生,miRNA通过与特异的mRNA结合转录抑制或降解调节靶基因[17]。miRNA表达水平的微小变化可影响脑发育和突触可塑性[18],也与心血管系统和胚胎的其他发育有关[19]。其他相关基因还有编码细胞质接受生长因子信号传递受体蛋白CRKL基因[20],最新报道其与肾脏缺陷最相关[21];编码突触体相关蛋白29 kDa基因(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29,SNAP29)[22];编码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23]和编码Ran GTP酶结

合蛋白1(Ran GTPase-binding protein1,Ranbp1)[24]等基因。

三、临床表现

  22q11.2微缺失累及多系统和器官,临床表型谱广且变异程度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1,25]。

  1.胎儿期:超声检查可见先天性心脏缺陷,其中圆锥动脉干缺陷最常见,其他还有血管异常和左心发育不良。胸腺异常也是重要的产前超声征象。泌尿系统缺陷,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如神经管缺陷、脑发育异常也有报道。面部异常诊断困难。

  2.新生儿期及儿童期:表型变异大,轻重不一,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与年龄相关。主要表现有行为问题、发育迟缓、学习困难、先天性心脏病、腭缺陷、发音鼻音重、免疫缺陷和特殊面容。80%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为圆锥动脉干和主动脉缺陷。圆锥动脉干缺陷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和主动脉弓离断及右心室双流出道。非圆锥动脉干缺陷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房室瓣膜异常等。法洛四联症最常见,主动脉弓离断B型特异性最强。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引起的低钙血症是典型症状之一,16%~70%的患儿出现低钙惊厥,新生儿期更易诊断。婴儿期肌张力低下和韧带松弛非常常见。神经系统常见认知缺陷,智商一般为70~75,数学差,但记忆力良好,视觉空间感障碍。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有精神发育相关的问题,如注意力缺陷、焦虑、抑郁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部分患者有发音和语言交流障碍,听力障碍也较常见。继发于胸腺发育不良的免疫缺陷是另一个重要表现,程度不一,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数目或功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减低见于少部分患儿,在婴幼儿期表现为易患肺炎。但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功能会逐渐增强。患儿常有特殊面容,包括以下特点:长脸,面颊平,眼距增宽,眼上斜,泡状上眼睑或眉弓遮盖上眼睑、内眦赘皮,鼻梁宽且低平,球状鼻或鼻翼发育不良,小下颌,耳廓畸形,小嘴,歪嘴哭面容等,但低龄儿不易识别。肾脏可有结构异常,如发育不全或发育不良、尿道梗阻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其他如消化道表现如胃食道反流、便秘和腹痛等。眼科检查中弱视、屈光不正、斜视较常见。体格发育常常落后。

  3.成人期: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成年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被诊断,主要因特殊面容、发音异常、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以及心脏和精神问题。

四、诊断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诊断一方面依据上述临床表现,特别是几个主要表现的组合,确诊依靠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特异性22q11.2探针TUPLE1,主要检测缺失(定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SALSA MLPA P250 DiGeorge probemix试剂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BACs-on-Beads,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等。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不仅可定性分析,还可以定量明确缺失的片段大小。

  总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从首次报道,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明确诊断对产前诊断、妊娠期指导,以及患儿治疗和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最常见的基因组疾病——22q11.2缺失综合征
王若光教授专题之[出生缺陷](54)22q11.2缺失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
DiGeorge综合征
Poland 综合征(先天性胸肌缺失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识别线索(续)
王若光教授专题之[出生缺陷](42)Toriello-Carey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