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功修炼法门 ——真意、得中、返还
原文发表于《武当》杂志2020.06期

余自幼习练太极拳,弱冠之年即得明师启蒙,直指太极真谛,数十年间苦练不辍,深研古典拳论及内功心法,小有所成。本文将自己的练功体悟,做一总结,飨于同好,共同探讨。“似有意似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这是古人对真意的直接描述。日常对意的理解是思想意识,意识指导我们的行为,一切行为举止,都用意识支配,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等等,无不用心,这就是意识的作用。作为太极拳习练者,我们想知道的是真意与生活中的意识有什么区别,对我们练功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根据我个人的练功体会,真意要诚、必无二念,专一而已。《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练功者所追求的真意,于拳理上讲,此“意”要在有无之间,“意重则滞、无意则散”。而于真意的修炼,即是要求习练者的心法要正确,用意在体内呈现出形象来,形象正确才能逐渐出功。练功者意纯、法正,方有可能窥其真谛。反之,意不纯、心不专,习拳练功也只是个肢体运动,体操而已。

内功心法是太极拳的核心。走架盘拳皆是为其服务,同时也可独立练习。“初级功夫以有为而为,高级功夫以无为而为”。或曰“初级有象,高级无象”。所以习练至高功者,重神而不重象。无形无象、似有似无、应物自然。

诚然,修炼需要一个过程,有为,而渐入无为。初级练功者体内有形有象,是为“呈象”,随着修炼收摄的深入,身体有了感觉,象就可以适当放弃了,正如登岸弃舟,此种境界不可急功近利,日久年深,习练不辍,自会产生真气。由象产生的真气在身体内的神阙穴(丹田)收敛凝聚即是“得中”,也就是太极拳所谓的“中定”。

有了中定之后,不偏不倚、支撑八面,得中之法在体内各点复制,真气遍布周身,挨何处何处是丹田,则周身皆“丹田”。之后周身一家,形成一个大“丹田”。至此也就完成了丹田劲的修炼,真气充盈身体,要固摄不可使之涣散,须知聚之难,散之易。故谙此道者,必生活有节、洁身自好以蕴其气。得中之人内壮,劲力充足、气血充盈、精力充沛。常持之,则外邪不侵。

得中之真炁(丹田气)疏导有法,则可返还到人体的更深处—即入髄、入骨。《素问》中言“肾主骨,生髓”,肾气藏于骨内,是为先天之气,后天元炁乃是修练“得中”所得之丹田气,后天元气补充先天元气即是“返还功夫”。简单表述就是把后天元气用逆运之法敛到骨髓里,此为“炼精”,精足则骨坚,此所谓后天补先天。精足之后元炁又溢于筋膜,通过心法导引,增厚骨膜,即为“化气”。二者修成,则为“炼精化气”、“易骨易筋”,先后天元炁混为一体,产生的劲力也称“混元劲”。

此练法相传为梁武帝时期天竺僧人达摩所创,也有学者指出,实则源自道士所传,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籍《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就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著作《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五年易髓,六年易骨”等等的记载。可见返还互补之功古人早有修炼。

通过不断习练达到后天返先天之效果,完成丹田劲到混元劲的转换,先天又滋养后天,如此形成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太极拳功若有所得,必当明其理、谙其法、用其功。道理了然、方法正确,须知功到才会自然成。是故,太极功法习练者必要取精于勤、舍荒于嬉,反之尽皆枉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 坤元经
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归根炁穴
凝神入气穴与凝神入炁穴
《性命法诀明指》八-2
内丹术小周天修炼之道,丹道周天功精修不二法门
罗浮山道家养生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