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与不信】你出差10天回来孩子就不认识你了

记忆主要是以再认和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儿童何时开始有记忆?对此说法不一。

    有人研究发现,假如把胎儿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记录下来,经过放大,在出生不久的婴儿大哭时播放,孩子就会停止哭闹,变得安静了。研究者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熟悉的胎内环境里。由此认为它已经有了听觉记忆。这个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更普遍的看法是,儿童刚出生时尚无记忆。在最初条件反射出现时(出生后10天左右),记忆开始发生。当新生儿被抱成喂奶的姿势时,就作出吃奶的反应。这说明儿童已“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另外,新生儿对长时间或多次呈现的某种图形产生“习惯

化”,也可以解释为儿童对这种图形产生了记忆,对它有了一种熟悉感,因而注视时间变短。这都是儿童记忆的最初表现。

1岁前的记忆只有再认的形式。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这时,儿童开始“认生”,即只愿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会使孩子感到惊慌不安,甚至哭起来,记忆的范围逐渐扩大到能够再认周围的一些人和事物。

    1岁左右的记忆都是无意记忆,既没有预定的识记目的,也没有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只能再认几天或者十几天以前识记过的事物,妈妈如果出差半个月后回来,孩子就不认得了。

    1-3岁儿童的记忆仍然主要是无意识记,识记保持时间逐渐延长,1 岁时只能保持几天或者十几天,2岁时可保持几个星期,3岁已经能达到几个月甚至保持终生。

    1岁末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再现。当某事物不在眼前时,由于感知到另一些有关的事物,便可引起对该事物的回忆。别人关于该事物的言语也可以引起儿童的回忆。例如,吃饭时不要阿姨喂,哭闹着要妈妈,要妈妈喂。这就是说,喂饭这件事引起了儿童对妈妈的回忆。在幼儿园里,一个孩子哭闹着要妈妈,别的孩子也会想起自己的妈妈而跟着哭起来。这都是再认和再现的表现。

    再认先于再现的发生,因为再认是与所记忆的事物的感知相联系的,有具体的事物作支柱,因此恢复起来比较容易。而再现却没有这种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依靠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进行,所以比较困难些。

    2岁未期,有意识记开始萌芽,儿童可根据成人提出的一些最简单的任务(如“把妈妈的围巾拿来!”“喊爸爸来吃饭!”等)进行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记忆障碍
分龄解读记忆密码
记忆的极简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小学教育:家长应教会孩子科学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