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风微言||孩子喜欢偷东西和说谎,怎么办?

莫教授中午好,我想跟您请教下老师和家长如何更好的教育这样的小朋友:他今年六岁多了,之前有过偷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经过教育,目前没见再偷。他会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藏起来,骗家长说没有作业,骗老师说忘记写了。班上有个不爱说话的小朋友,被欺负了也不会说的那种,然后他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用脚踩这个小朋友。他欺负了别的小朋友会拉住小朋友不给他跟老师说,还以威胁的语气说:“你敢”。他还故意把别人的书包藏起来,说是为了好玩。但凡老师和家长说过不能做的他都会背着偷偷做,明明知道有规则但却故意不遵守规则。批评教育过,也鼓励教育过,但是依然死性不改。家长反映他在家也是经常欺负自己的哥哥姐姐,很懒,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在家长面前表现乖巧,背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坏事善于撒谎,善于隐藏该怎么办呢!感谢指教!

(1)对于偷窃:问一问幼儿其“偷窃”的动机。当教育者发现幼儿有“偷窃”行为时,首先应该问一问幼儿为什么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然后认真地听听幼儿对事情的解释,了解幼儿做出“偷窃”行为动因后,再根据具体动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询问幼儿时,教育者的态度要温和,免得幼儿被吓坏,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幼儿以撒谎的方式来应对成人的询问。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幼儿“偷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窃,如果乱用“小偷”、“贼”等外号来谩骂幼儿,挖苦挖苦幼儿,久而久之,幼儿真的会“承认”自己就是“小偷”,就是“贼”,“小偷”和“贼”将会成为幼儿今后发展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大障碍,幼儿今年可能真的会变成小偷,甚至惯偷。粗暴地给孩子贴上“小偷”、“贼”的标签还可能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避免对幼儿的“偷窃”行为视而不见。有的教育者认为幼儿的“偷窃”行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的,因此,对幼儿的“偷窃”行为采取视而不见的应对策略。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没有让幼儿认识到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是错误的,那么,就相当于教育者默许幼儿的“偷窃”行为,这样,有可能让幼儿继续不断地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并形成一种习惯。让幼儿偷窃后有尊严地归还所拿的物品。通过对幼儿进行合理教育后,使他们明白到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而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所以应该将“偷窃”回来的物品主动还给失主或者还给幼儿园。在归还过程中,要注意在归还的过程绝对不能出现让幼儿感觉到有被羞辱的感觉,最好是“偷偷地”将物品还回去,同时,对幼儿愿意或者主动归还物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让幼儿知道: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2)欺骗、欺负、不守规则、说谎

    这是孩子想引发成人关爱的一种表现。平时,多关爱孩子,多与之交流,多给之表现机会,多亲密动作,表现好时多表现,表现不好时也不要批评,因为批评正好满足他的被关注需要,适当忽视是个好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幼教》杂志【推荐】
做有“爱”的教育者,让孩子拥有“爱”的童年
面对不勇敢的孩子,我们如何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日一句观后感
57、孩子欺负其他小朋友怎么办
幼儿教师应注意的一百个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