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专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
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
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
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18节,学分1)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用任务 (1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学前儿童的生活中以及在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意义。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一。二、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他们后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四、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二、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兴趣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组织有目的性和科学性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2.
全面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体系,分析并把握各年龄班教育内容相互间逻辑联系。
3.
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的关于数量关系的知识。

第一节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二、    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    符合学前儿童数学要领认知发民遥规律和特点

四、    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为为入学作准备的需要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二、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幼儿思维发展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二、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力因素

第四节国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介

一、     前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二、     美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有哪些途径及各自特点?
2.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基本方法的涵义及掌握的要求,重在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要求
3.组织一次见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途径、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三、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四、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操作法
 
二、游戏法
 
三、比较法
 
四、启发探索法
 
五、讲解演示法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七、运用以上数学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计划和记录(4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制订数学教育学期计划的步骤和内容,并实践制订学期计划。
2.
懂得设计具体数学活动计划的结构、内容,运用练习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设计一次数学活动计划。
3.
明确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和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计划

一、学期计划二、数学活动计划三、其它数学活动计划四、说课第二节幼儿数学教育的记录

一、数学教育的记录的意义二、数学教育的记录类型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计划举例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其对幼儿学习数学要领的重要性。 2、能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 3、教会学生能表述分类的内涵和知道幼儿有哪些种分类,掌握分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4、教会学生初步学会组织和实施“1”许多的数学活动的能力。 5、组织学生设计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教学体验设计实施教育活动过程。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一、     2岁—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     3岁—4岁儿童已经迈步感知到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集合的界线,而且,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精确的一一对应。
  三、4岁—5岁儿童已经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元素,并能初步理解和子集的包含关系。
  四、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护展。

第三节物体分类的教学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相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一、分类的意义
 
二、幼儿的几种分类
 
三、教育要求
 
四、教育方法

第四节区别“1”许多的教学 一、区别“1”许多的意义

二、教育要求三、教育方法

第五节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一、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育意义二、教育要求三、教育方法

 ()重叠法(二)并置法(三)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计数教学活动的含义、结构和发展,了解计数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掌握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概念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
3.认识10以内基数、序数和数组成的知识和实施教学要求。通过示范和练习基本掌握其教学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一、什么是计数活动计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

 二、计数活动的实质

三、计数活动的结构与发展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第二节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

第三节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一、教育要求二、教学方法第四节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一、教学要求(中班)二、教学方法第五节认识10以内的数组成的教学一、教学要求(大班)二、教学方法第六节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一、教学要求二、教学方法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幼儿实际分析阐述学前儿童加减应用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基础上为掌握其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2.使学生领会口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编应用题的要求、幼儿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的规律等基础知识及它对幼儿学习加减法的作用。

3.教师必须运用范例、见习或模拟教学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数学活动,较好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和训练让学生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教育活动以培养并掌握基本教学方法。

4.明确10以内加减运算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一)从具体到抽象。(二)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年龄特点第二节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中的作用一、应用题的结构

(一)应用题的结构(二)应用题的特点二、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法中的作用三、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四、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

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应用题结构。(二)让幼儿学会10以内加减法

二、教学方法(一)学习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二)借助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减法的含义(三)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及算式(四)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法的方法(五)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其他方法

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量、什么是连续量、量守恒、量排序、排序的双重性,传递性和可逆性等知识,必须认真领会学前儿童关于大小、长度能力、重量感知能力、排序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并作为实施量的教学依据

2.了解学前儿童量的教学要求

3.运用见习、教师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设计量的教育活动片断,并通过实践体验和初步掌握组织教学活动基本方法和教育技能。

第一节学前儿童认识大小和长度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重量感知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量排序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认识量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教师讲授并使学习了解几何形体方面的知识并能用幼儿语言表达以及懂得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

2.知道幼儿关于平面图形的教育要求,通过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教会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认识图形基本特征和守恒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认识图形间关系的教育方法等。

3.教会学生设计一次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并进行见习和教育能力训练。
  

第一节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二、教学方法

第三节 认识几何体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2.使学生必须知道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理解幼儿认别空间方位的过程、区域。
3.运用讲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幼儿园关于空间方法教学的要求,并初步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

第一节关于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空间方位和对空间方位的辨别二、确定物体方位需要有一个立足点

第二节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

一、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二、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第三节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二、教学方法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让学生理解关于时间的概念及特点等知识

2.讲授并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主要特点

3.掌握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

第一节关于时间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一、时间的概念二、时间的特点

三、表示时间概念、词汇的种类

第二节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一般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年龄特点第三节认识时间的教学一、教学要求二、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建议
1.
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
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
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林嘉绥、李丹玲著;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大版金浩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超棒的资料:小学数学最经典应用题,考中率99%!不看简直可惜
带你了解“高宽”教育理念
蒙氏教师必备知识2013/7/20 18:40:14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版)--张华东博客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