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 巨兽之亡(7)——悲情战舰“俾斯麦”号的终点之路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94篇原创文章,全文共6937字,配图43幅,阅读需要18分钟。本文曾于2019年9月28日首发于TTH。如果不能阅读全文,请到同名公众号(ID:bikunet)搜索,或直接输入编号。

图1. 刚下水不久的“俾斯麦”号正面照,她是欧洲战列舰的巅峰之作

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是一艘热度极高的战舰,她的故事在各种语言的平台上都已广为流传,巨兽之亡系列当然不会错过,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1941年5月26日的那个傍晚。

图2. 刚出航时的“俾斯麦”号,由“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拍摄

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15架“剑鱼”鱼雷机又一次找到了“俾斯麦”号,这艘5万吨巨舰在之前的三天里已经经历了多次海战和空袭,吃了一条鱼雷,厚厚的防鱼雷装甲和有效的损管帮助她及时封堵了漏水,航速几乎未受影响,但燃料已经不充裕了。

图3. 1941年5月正在投掷鱼雷的“剑鱼”轰炸机视频

而且,在经历了绕行英伦三岛的一大圈航行后,“俾斯麦”号已经接近法国布勒斯特半岛,再过几个小时,从法国起飞的德国轰炸机就可以威胁到自己周围群狼一样的英国军舰,德国战斗机也可以把那些烦人的慢速鱼雷机“剑鱼”一扫而光,鲜花和美女将在法国的军港等着这条已经立下大功的巨舰。至少,舰队司令吕特宴斯上将是用这些画面来“激励”自己手下的这2000多号海军官兵的。

图4. 经历了红色航线的绕行,俾斯麦号已经回到了接近法国海岸的水域

拦在所有这些画面之前的,只剩下眼前这些慢腾腾的“剑鱼”鱼雷机。

海面上巨浪滔天,黑色的大海上能见度很差,15架“剑鱼”分成两队,分别从“俾斯麦”号的两舷进入攻击阵位,这些英国飞行员一天来上三四趟,都快成德国炮手的老朋友了,不过每一次德国人还是用猛烈的炮火来招呼。

图5. “俾斯麦”号的舰首左舷视角,舰员正在前甲板列队

“俾斯麦”号是德国军工产品的骄傲,除去8门380毫米主炮和12门150毫米副炮外,还有八座双联装105毫米防空炮充当中距离防空网,八座双联装37毫米防空机关炮、两座四联装20毫米、12座单装20毫米防空机关炮构成了她的近距离防空网,这52门高射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半球。

图6. 英国主力双翼鱼雷轰炸机“剑鱼”,正是她的数次英勇出击留下了“俾斯麦”号

这次的空袭看似也并没有什么稀奇,在德舰炮火打击下,至少有5架“剑鱼”显然是受了伤,但是仍有13架飞机投下了鱼雷,在海面上拉起雪白的航迹向巨舰驶来。

图7. 1941年5月26日黄昏,一架剑鱼投下的鱼雷命中“俾斯麦”号的舰艉

舰长林德曼上校经验丰富、沉着冷静,指挥着舵手左支右绌,躲过了大多数的鱼雷,只有两条鱼雷实在躲避不过去,一条命中战舰舯部,另外一条在“俾斯麦”号大幅回转的时候命中了舰艉,两声闷响过后,防空炮火沉寂下来,英国飞机远去了。

图8. “俾斯麦”号最后的防空作战,“剑鱼”才是击沉该舰的最大功臣

战舰开始不听使唤地扭来扭去,舰艉的螺旋桨和船舵是这艘战舰的命门,这条鱼雷不偏不倚地打在了这里。林德曼舰长派出潜水员检查,发现螺旋桨被炸坏,碎片卡住了舵机,舵机舱也有破损进水。“俾斯麦”号只能用一侧轮机增速一侧轮机减速的方法来制止军舰在原地打转,由于舵机舱舱壁很薄,顺风航行将加剧进水,“俾斯麦”号只能忽左忽右地扭动着身躯逆风向北航行,而这个方向再也不可能返回法国海岸。

图9. “俾斯麦”号最后战沉地点,距离德国控制下的布勒斯特半岛已经不远

虽然这时候英国舰队还没有到来,讨厌的“剑鱼”机也消失了几个小时,但是笼罩全舰的绝望情绪已经弥漫开来,一开始,舰员们还满怀期望能修复好船舵,继续完成那剩下几小时的大逃亡。但几个小时后,军舰还在摇摇晃晃蹒跚前行,方向也不对劲,大家开始有点慌了。

图10. “俾斯麦”号的艺术画多如牛毛

23时,英国佬又来了,这次是他们的驱逐舰队,5艘勇敢的驱逐舰象饥饿的狼群一样围着受伤的巨兽撕咬起来。对英国人来说,拼管子是不理智的,此时对付“俾斯麦”的最佳武器还是鱼雷。指挥英国驱逐舰队的维安海军上校先用一艘驱逐舰吸引德舰火力,其余四艘奋勇冲上前发射鱼雷,在林德曼的出色指挥下,舵机失灵的“俾斯麦”号居然成功地避开了所有鱼雷!

图11. 一幅艺术风格浓厚的击沉“俾斯麦”号

维安再改变战术让四艘驱逐舰兵分四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攻击,在德舰准确猛烈的火力轰击下,驱逐舰无法占领有利发射阵位,攻击一再落空。维安也不退让,一直持续到27日凌晨,终于有两条鱼雷击中德舰,一条命中舰体中部,一条命中舰首,引燃了舰首燃料舱泄露的燃料,甲板上一片火海,并加剧了舰尾伤势,使其航速进一步降低。

图12. 受了重伤的“俾斯麦”号仍在夜战中困兽犹斗

舰队司令吕特宴斯海军上将向海军司令部发报,要求火速出动飞机和潜艇接应,但得到的只有德国最高统帅部和海军司令部发来的鼓气电,希特勒也亲自发电表彰全舰官兵,但这些画饼已经没有意义了。午夜前后,彻底绝望的吕特宴斯发出诀别电:“我舰已无法操纵,……将战至最后一弹!”

图13. “俾斯麦”号编队的指挥官根特·吕特宴斯海军上将

凌晨1时左右,一艘驱逐舰突然朝天空中发射了一枚照明弹,照明弹拖着降落伞在空中摇摇晃晃地落下,把天空映得惨白,紧接着第二枚照明弹又升空了,照明弹越打越准,越来越靠近“俾斯麦”号,英国佬仿佛用这种方式在发出信号:“你们跑不了啦!”

每当一颗照明弹升空,英舰就趁机乱打一通;一颗照明弹刚好打到德舰上方,朝着船身缓缓落下。警报声响彻全舰,损管人员向舰艏方向奔去——那颗照明弹刚好落在燃料泄漏的舰首甲板上,引发了猛烈的火灾。

图14. 夜战中,照明弹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照明弹一直打到凌晨3点钟,“俾斯麦”号多次中弹起火,如果不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英国驱逐舰就可以结果掉“俾斯麦”号,但是讲究效率和尊重生命的英国人没有那么做,维安上校在向英国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报告了情况后,没有贪功径直率队离去,让托维上将的战列舰去完成最后一击。

图15. 出航前,希特勒亲自到码头送行“俾斯麦”号和海军军官

也是在午夜过后,林德曼舰长下令开放伙食,官兵可以随便吃喝,这是战舰快要完蛋的又一个证明。无甚经验的年轻船员们还在对本土允诺的飞机、潜艇和油轮充满期待,广播里一会“留意我方飞机”,一会又“留意我方潜艇”,一遍一遍地刷新人们的希望,可希望是如此的美好和脆弱!

图16. 返回祖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俾斯麦”号整晚都保持着极低的航速,偶尔还停船,舰体横浪航行摇晃得很厉害。英国舰队的主力到第二天白天无论如何都会追赶上来,要不是为了躲避驱逐舰的炮火,“俾斯麦”号完全可以停下来等死。德国舰员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素养,水兵没有出现过多的惊慌失措,除了偶尔休息一会,都在忙着自己手头的事。到此时,祖国对他们来说只剩下手上正在摆弄的战舰设备,和自己身边的一小群战友!

图17. 俾斯麦号出击前,希特勒曾亲往码头送行并检阅战舰

27日早上7点,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来临,“俾斯麦”号的末日也到了。此时该舰尚在距离布勒斯特半岛西北740公里外,缓慢地以10节航速向北航行,离布勒斯特越来越远,已无可能返回法国。

图18. 5月24日拦截“俾斯麦”号编队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编队

十多年来我曾无数次读到“俾斯麦”号最后这一段的海战故事,从没有质疑过为什么会让姗姗来迟的战列舰部队来执行最后的一击。表面上看来,托维海军上将指挥的战列舰队拥有对“俾斯麦”号的绝对优势,由这支主力来收拾残局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事情果真那么简单么?

图19.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动态影像

就在3天前的5月24日,“俾斯麦”号曾在丹麦海峡以一敌二,仅用五次齐射就摧毁诱爆了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舰巡洋舰,打跑了另一艘新锐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这么出丑的战绩让整个皇家海军特别是战列舰部队脸上无光,好歹在航母舰载机“剑鱼”的奋战下,奇迹般地把“俾斯麦”号弄成了腐子。

图20.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沉没

由谁来摘取“俾斯麦”号这颗熟透的桃子?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按理说,“剑鱼”轰炸机部队完全有能力继续出击,用很小的代价把已无法机动的德舰送入海底,但如果这么做,怎么体现战列舰的主力地位?皇家海军自打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来就是以战列舰队为主力,所有的高级海军军官全部来自战列舰部队,他们必须让战列舰队找回三天前被打碎一地的“面子”。

图21. “大和”号完全彻底死于舰载机之手,即使遇上美舰,结局也必然与德舰一样

与此相比,1945年4月,当面对着同样熟透的桃子——“大和”号时,美军上将斯普鲁恩斯虽曾有片刻的犹豫,但仍然将消灭“大和”号摘取胜利果实的殊荣让给了舰载航空兵。虽然英国皇家海军有机会在1941年5月就这么做,但是他们毕竟没有这么做。

图22.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英国人最大最新的一级战列舰

27日上午8时20分,英国人的主力舰队终于赶到!包括两艘主力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以及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英王乔治五世”号是英国战前建造的最新一级战列舰,装备10门356毫米主炮,“罗德尼”号则是“纳尔逊”级的二号舰,她的9门406毫米主炮全部集中在舰首,是战前世界海军“七巨头”之一,两舰共拥有19门大口径主炮!

图23. 纳尔逊级罗德尼号战列舰,其独特的前置三炮塔拥有9根16英寸大管子

8时50分,“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拉开约2000米距离以便分散德舰火力,在2.3万米距离上,“罗德尼”号的406毫米主炮率先开火,困兽犹斗的“俾斯麦”号毫不示弱立刻还击,在舵机失灵的情况下极其困难地缓缓右转,将战舰侧面面对英舰,以便发扬全部主炮火力。

图24. “俾斯麦”号正在开火回击

开始时德舰炮火还相当准确,第三次齐射还击中过“罗德尼”号,但随着德舰主炮射击指挥仪被毁,射击精度大幅下降,已经不再能对英舰造成实际威胁。

图25. “诺福克”号重巡洋舰

趁着“俾斯麦”号火力被战列舰队吸引的机会,英军“诺福克”号、“萨福克”号和“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迂回至德舰侧翼,从几个方向包围并猛烈开火,行动越来越笨拙的“俾斯麦”号无法应对,舰体上不断被大口径炮弹命中,炮塔接连被毁,三十分钟后,该舰的四座主炮炮塔全被击毁,只有几发近失弹给英舰造成了轻微损伤。

图26. 外观奇特或奇丑的纳尔逊级往往被中国网民自称为“老衲”

见“俾斯麦”号火力趋弱,托维下令两艘战列舰抵近射击。9时40分,“罗德尼”号甚至抵近至仅距“俾斯麦”号约3600米处,对准德舰的上层建筑猛烈轰击,“俾斯麦”号的上层建筑早已烈焰翻滚,浓烟四起,面目全非,吕特宴斯上将很可能在这样残酷的炮击中早已被打成了齑粉。

图27. 27日上午,被打成一片火海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船舱内,蒸汽管道被炸断,气雾弥漫,海水大量涌入舱室,舰体开始左倾。

甲板上,到处在爆炸燃烧,到处是尸体,主炮已全部被摧毁,只有个别副炮还在顽抗。

图28. “罗德尼”号对着“俾斯麦”号泄愤式的打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10时许,“俾斯麦”号开始下沉,10时15分,德舰所有炮火全被打哑,听任英军宰割。托维认为德舰沉没已是时间问题,便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和“毛利人”号驱逐舰留下来实施最后一击,其他军舰开始返航。

图29. 由英舰拍摄最后战斗前的“俾斯麦”号

10时30分,“多塞特郡”号驶至“俾斯麦”号右舷,在近距离上连射两条鱼雷,全部命中。随后,该舰一边继续炮击,一边绕到德舰左舷再发射一条鱼雷。此时,“俾斯麦”号上残存的水手们纷纷跳海逃生。据说林德曼舰长和他的副官坚持到了最后,在发出凿船令和弃舰令后,他们在倾斜的甲板上奋力向船头攀爬并到达旗杆处,然后站在那里随着战舰沉入海底。

图30. 由英军舰艇拍摄的“俾斯麦”号沉没后海面上的水兵

10时36分,“俾斯麦”号沉入大西洋,海面上有数百名水兵在仅有13度水温的海水中挣扎待救。“多塞特郡”号丢下绳索,救起85人,“毛利人”号也救起25人,但在11时36分,报告说附近发现了德军潜艇,两艘英舰立即终止救援撤离现场。海中挣扎的数百名德军水兵最后只有5人后被德国气象船“萨克森沃尔德”号和一艘潜艇U-74号救起。

图31. “俾斯麦”号沉没后,英舰救援了部分德国水兵

“俾斯麦”号的编制人员多达2000人,幸存者却只有115人,吕特宴斯和林德曼都未在其中。

“俾斯麦”号之亡,是德国海军继日德兰海战之后,又一次挑战大英帝国海权的失败。虽然德国水兵战斗得极其勇敢,但是在大时代的变化中,德国海军交出了一份错误的答卷,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充当了反面教材。

图32. 欧洲人认为这样才是海战,舰载机只能给主力舰打杂

进一步的说,发生在欧洲的海上战争其实只是一战海上战争的升级版,主力仍然是战列舰,只是增加了搜索雷达和舰载机这些新奇的大玩具。对航空母舰这种划时代舰种的追求,欧洲的海军强国都反应迟钝。

图33. 英国装甲航母和其上的“管鼻燕”式双座战斗轰炸机

英国皇家海军的案例最具有隐蔽性的,毕竟英国人早在一战中就使用水上飞机进行海上侦察,并在二战爆发时拥有7艘航母(多为改装航母,另有四艘航母正在建造)。但是,由于皇家空军对舰载机部队的控制欲,一直到1936年才将舰载机部队指挥权完全移交给皇家海军,这就让英国航母舰载机战术研究远远落后于日美两国,英军对航母载机的定位就是侦察、袭扰、反潜、防空这些辅助性工作,是为了战列舰上大管子扫清道路的,这与日美两国让舰载机唱主角有本质差别。

图34. 二战早期英国舰载战斗机主力还是双座的“管鼻燕”

另外,舰载机的开发更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开花结果。由于英国地处西欧边陲,与法德等主要对手距离不远,皇家空军对飞机的要求上往往将续航里程放在较低的优先级。

图35. “管鼻燕”的原型是一款轻型轰炸机,最大的特点是机翼可以折叠得很小

到二战爆发时,英国舰载机部队的主力还是速度很慢的双翼鱼雷轰炸机“剑鱼”、大而笨重的双座战斗轰炸机“管鼻燕”和双翼战斗机“海斗士”。

图36. 英国航母上的“剑鱼”双翼机和“管鼻燕”战斗轰炸机,在美日看来早已过时

这几种飞机如果拿到太平洋上就麻烦大了,同一时间美国舰载战斗机已升级到下单翼的“水牛”和“野猫”,日本人更是搞出了回旋性能和续航力逆天的“零式舰上战斗机”(详见同名公号搜索“零战”)!

图37. “剑鱼”在此战中本可成为击沉战列舰的首个战例

更由于皇家海军对战列舰主力地位根深蒂固的认识,英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只能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为战列舰部队的上场创造条件。虽然“剑鱼”立下了关键性的大功,但最终击沉“俾斯麦”的殊荣却必须让给战列舰。

什么叫思想腐朽观念落后?这就是!

图38. 1941年12月,坚持战列舰为主力的Z舰队遭到了日本海航的歼灭

部分遗老遗少仍然非常推崇这个曾经首创出“无畏”舰、坦克、雷达等等经典兵器的老大帝国,但在二战初期,皇家海军在海军新战术的研究应用上实在是落伍了。舰载机力量上的不足让英国舰队的主力瞬间过时,即使还有多达近20艘战列舰、近百艘巡洋舰的庞大水面力量,但在一支拥有空中优势的敌国舰队面前,水面舰队将处在一个“追不上打不着”的尴尬处境,最终必然在敌国航空兵的打击下流干鲜血!半年后的马来海战、一年后的印度洋海战就是案例。

图39. 法国航母“贝亚恩”号

欧洲海军的扛把子都这个尿性,其他列强就更烂了。法国海军只有一艘老航母“贝亚恩”号,德国海军在空军司令戈林的坚持干扰下,一直造不出那艘唯一的航母“齐柏林”号,意大利也是如此,连海军条约里给予的份额都造不出来。但凡是成立了空军的国家,海军都别想得到自己的飞行玩具,这不啻于对海军的另类重大打击。

图40. “齐柏林”号航母的作战想像图

但无论如何,舰载机在歼灭“俾斯麦”号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再也无法让海军遗老们忽视,虽然摘下这朵桂冠的荣誉没有留给舰载机部队,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和忽略他们的功绩。而在大洋彼岸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双眼睛,却深深地看准和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图41. 安眠于大西洋海底的“俾斯麦”号,她的残骸保持得相当完整

1989年6月10日,一支美国探险队终于在水面下4763.185米的海底深处发现了静静地躺在洋底的德国巨型战列舰的残骸,与“泰坦尼克”号断成两截不同,“俾斯麦”号舰体保存相当完整,端正地坐在海底,几乎和刚刚战沉下去时差不多。

图42. 沉没于海底的“俾斯麦”号的电脑复原图

一般认为,在战斗开始后不久,“俾斯麦”号就失去了指挥,英军发射了大约2000多发8英寸以上的大口径炮弹,命中400余发(一说700余发)。但在长达两小时的炮击中,大部分炮弹都落在了上层建筑和水平甲板上,船体垂直甲板未见明显穿透,因此虽然已是一片火海,但船体尚可保持浮力。

图43. 经重新上色过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照片,此时刚下水不久

但当“俾斯麦”号成为一片火海后,抵抗已无任何意义,据说德国水兵打开了通海阀门,让这艘战舰选择了自沉。“多塞特郡”号发射三条鱼雷时距离该舰最终沉没只有6分钟,也未见到该舰弹药库被诱爆的记载,所以“俾斯麦”号自沉一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ID:bikunet)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二战德国最强战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的真相
围歼“俾斯麦”
百大血腥战役之塔兰托战役
虹摄库尔斯克
老而弥坚——英国海军“剑鱼”式鱼雷攻击机简史
断腿狂魔,围歼俾斯麦的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