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从医!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闫金才

“这些医闹、伤医的事件发生,谁有这么大胆?我们的政府机关干什么去了?法律机关干什么去了?正义何在?法律何在?以后谁还敢从医啊?”——今年五月,山东省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这样说道。

医闹在中国向来是让人头疼的一个话题。医疗行业是业务性很强、风险很大的行业,而临床医生正面临巨大职业风险,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执业环境,最终受益的是千千万万的群众。严厉打击一起医闹,维护的是千千万万患者的利益。

医疗机构本应是最安静的地方之一,而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却成了最喧闹的场所之一,喊声、哭声、骂声此起彼伏,伤医辱医事件频频发生。“医闹”人人痛恨,为何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治缺位,惩罚不足。

医患之间不能是买卖关系

当前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影响沟通的关键因素——时间、改变行为模式,增强沟通效果、有效沟通的基础是沟通双方认同感的建立。

医患纠纷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点在于,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而医患关系的主体对客体的期盼是一致的,双方都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损害。

实践中,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患者生命健康权的受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患者到医院就诊(挂号)就形成了合同关系,并且把这种关系当做一般的买卖合同关系,这是错误的、即使把医患关系看做一般合同关系,那也是不平等的合同关系。

出现纠纷时,医患双方应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可以查清患者受损害的真正原因,给患者及家属一个明白。我们应变被动为主动,万不可回避推卸责任。我们应对承担的责任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不要诋毁同行

由于每个医疗机构的条件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有不同,因而对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更何况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故医生不要评价他人的诊疗,否则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法律与情感不能混为一谈

另一方面,医德医风滑坡,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维权方法并没有提高。媒体误导、医务人员把技术观点作为处理纠纷的依据、法院错误的解释,无限扩大医疗纠纷的受案范围与赔偿范围、司法鉴定的不规范………把法律与情感混为一谈。

社会大众、司法部门往往会认为患者或家属已经很不幸了,发泄不满情绪是正常的,打闹医院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不分缘由地把患方定性为了受害者、弱势群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

政府不能总是用稳妥方式处理

作为医务工作者群体,我们呼喊正义,我们渴望尊严和安全!没有制度的保障,以后类似的事件还会层出不穷!为了息事宁人,有些地方领导们只会让医院拿钱了事,表面上事件平息了,其实埋下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谁会真正的关心医务工作者这个弱势群体?

医务工作者需要的不是解决个案,需要的是医疗环境的改变!是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权益!医生是人,不是神仙,常常是尽力去帮助,并不能完全决定生死,世人们别对医生期望太大,政客们须对可悲的现状反思…

上级领导应该知道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能力有限,知识有限的,不要对医务工作者过于苛求,不要让医务工作者心凉!我们伤不起!如果每次医闹一味的赔钱伤得是谁?是伤了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心呐!伤了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最终伤害的只是患者自己!

再这样,就真的“见死不救”了

特别要提防的是有些相关部门调解的医闹,最容易激发死者家属想方设法“大闹”医疗机构,总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度降低,医闹也越来越频繁,只要出事儿了就会认为是医生的责任……

我想,这种事情如果屡屡发生,是不是真得会激发医务人员“见死不救”的情绪!逼得医务人员人人自危、自保!一旦遇到风险较高的危重病人,救还是不救?只要你救了,治好了是应该的;治不好就骂你!打你!告你!杀你!所以,总会有一些有希望获救的病人白白死去。这难道真得是医学的本质吗?

难怪北京一位医学大腕曾调侃说,碰到这样的情况只有见死不救!不是我们当医生的没医德,见死不救!是我们不敢救啊!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只要坚决严格按照诊疗常规操作,并注意与患者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等,可以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如果万一与患者发生了医疗纠纷或事故,即使出现了错误,要敢于承担,造成损害时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安全离不开医患的主动配合

对医务人员来讲,只有拿出勇气,直接面对风险,主动应对,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在认识上不肯面对风险,就谈不上预防和解决;对患者而言,也必须正视其客观存在性,只有主动的配合,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

更新医疗纠纷处理基本观念、危机管理日常化、正确引导病人依法处理纠纷(不以个人技术观点)构建医患沟通渠道、建立医疗服务投诉机制、重视病人的“不满意”通俗易懂,注意谈话对象多用良性语言,不要用刺激性语言、注意聆听病人的意见、不要用模糊性的语言、不要用让病人产生疑惑的语言。

责任分清,不能再走老路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以法律为准绳,以科学为依据,把纠纷与犯罪分清,把道德与违法分清,把瑕疵与后果分清,把医疗缺陷与不负责任分清,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再走一闹就赔,以赔代罚的老路。

我们医务工作者衷心希望国家对医闹加大打击力度,让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都看到希望,感觉有奔头。才能在医生中营造出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

前阵子,山东和陕西就在处理医闹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政府就是要有所作为,亮明态度,分清责任, 谁不对罚谁,对于不作为和稀泥的官员,坚决予以处理,处理医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我认为,国家应该从法律和政策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更多政策,一旦发生意外,能真正有法可依。在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双方的矛盾是多元的,对于赔偿的数额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靠医院和医患调解委员会的介入,力度明显不够。

同时我建议,鉴于家属在现场可能的恐慌、愤怒和对医生的不信任,最好有领导到场,向家属讲明权利和追查死因、鉴定以至起诉的法律程序。

每一位医生的目的和患者以及家属是一致的,谁也不想发生医疗事故。医患是战胜病痛的共同体,共同体基于充分的信任。医患双方如何建立信任?

如今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疾病复杂多变,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风险高,不少治疗尤其手术治疗其实是在冒险,为了救病人医生随时在冒险,许多医生要反复掂量,犹豫不决,而患者经常命在旦夕。此时,医生最需要为患者冒险的理由:是一种来自患者及家属的真诚信任和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衣救命遭索赔,如此这般谁之过?
【Earls】医生自我保护31条
做到以上五点医患关系轻松搞定!
医疗纠纷的原因和防范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探索】医闹阻碍医患关系,入刑为何执行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