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乐观与悲观,

完全在于你的选择。



最近我的QQ坦白说里出现了这样一条好友形容词:从来没被生活击垮过。显示来源是“一个认识七年的女生”。在发出一个发呆的表情之后,我们开始了匿名聊天,她知道我是谁,而我却不知道她是谁。


我很诧异,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标签?她告诉我,除去好奇的成分,在她的印象中,似乎我总是很乐观,是那种天生的乐天派。而在我发送了又一个发呆的表情之后,她开始说起了她的苦恼。


她告诉我,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她过得并不好,总觉得不太开心,但又说不上到底哪里不对,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而她自己却无力改变什么,简直就是个loser。我没有回应她的苦恼,而是告诉了她一个积极心理学中概念——“习得性无助”。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对小狗进行实验后得出的。他把小狗放在通电的笼子里,起初,蜂鸣器一响,笼子通电,小狗会开始狂奔、惊恐、哀叫;而在反复多次之后,即使在通电前打开笼子,小狗也不会逃走,甚至在通电前就已经倒地颤抖呻吟。


后来另一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曼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实验。他把小狗分为不同的组,同时给笼子通电:A组的小狗被绑住,无法移动,只能忍受电击,而B组的小狗虽忍受电击,但可以通过移动触碰按钮,停止电击。


而后,分别将两组小狗放在装有半米高隔板的笼子里,通电时,小狗可以跳过隔板躲避电击。最终他发现,A组的小狗绝大多数不会跳过隔板躲避电击,而B组的小狗大部分都会跳过隔板躲避电击。


在后来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遭遇失败和挫折,那么他就极有可能进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进而放弃努力,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造成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够摆脱这种状态呢?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并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在于个人如何看待、描述这件事,而这又直接决定了人的状态和情绪。


换句话说,“习得性无助”最大的根源是把挫折和失败归因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之中,而破除和改变这种状态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最大程度的乐观,做一个乐天派。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发生很多事情,都会经历挫折,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相对而言,如果你是个乐观主义者,那么你就有可能很快地“满血复活”,重新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积极性心理学认为,乐观,并不是人的天生品质,而是通过后天的联系获得的。因此,乐观与悲观完全在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乐观而活,坐看云卷云舒,也可以选择苦大仇深,终日郁郁寡欢。而那些能够伤害到你的,从来都是你看待事件的方式。



说起乐观主义,或者是乐天派,突然想到一个人,苏轼,那个中国历史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轼的一生经历可谓坎坷,年少得志,名动汴京。然而没过多久就因为与改革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离京,开始远离权力的中心。


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在昔日政敌和同朝好友的营救下,才逃过一劫,被贬黄州。而此时,苏轼也就成为了苏东坡。


宋神宗死后,宋哲宗年幼,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重新执政,苏东坡东山再起,获得提拔,复还于朝,但不久之后却又再次被人诬陷。至此,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调任杭州的东坡居士筑堤修湖,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然而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再次执政,苏东坡被贬至岭南之地,而后又被流放至海南孤岛。而他却在那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不久之后,皇帝大赦天下,苏东坡北上还朝,但在北归途中逝世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后葬于汝州。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作为苏东坡的“超级迷弟”,国学大师林语堂曾为苏东坡作传,名为《苏东坡传》。


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林语堂会为苏东坡作传?或许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答案和解读。


苏东坡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巨人,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却又充满慈爱与悲悯,他的生命似乎有无穷的可能性,达到了最远的广度和最深的深度。


他的乐观和豁达让他从来没有被命运打倒,他一生的主题并不是报效朝廷,而是与命运抗争。他以自己的旷达、坚韧、宽容的人格魅力被众多的人所喜爱,而正是这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让包括林语堂在内的无数文人为之倾倒。


林语堂对于苏东坡的爱,是那种无以言说的爱,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仅仅凭借着脑海中对东坡的记忆,凭着行李箱中散存的有关东坡的,或是由东坡撰写的珍本古籍完成了这本《苏东坡传》。


可以说,林语堂读通了苏东坡,在他的灵魂深处苏东坡一直与他同行,而林语堂的一生也是在践行着东坡的品行。



苏东坡和林语堂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两人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虽多次被贬,却未失豁达开朗之心,而林语堂也经历了漂泊流离之苦,却也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洒脱逍遥。对于政治,东坡极尽文笔讽刺无良官员和政客,但对于民间疾苦,却始终放在心上,尽己所能为民尽责,而林语堂对于那些冗杂无意义的政务也是十分厌恶,大声声讨以政界为后台的文人是“文坛娼妓”。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苏东坡: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


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


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


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也许这些足以概括苏东坡的一生,但似乎却也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那么通过这本书,希望你能够更加了解懂苏东坡,读懂苏东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依然活成了乐天派,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5分钟看林语堂《苏东坡传》“打不死”的乐天派,古代吐槽第一人
苏东坡竟然是一个“打不死”的乐天派?
总像光阴一样伴左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