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虫剂分类速查表



类别发展简史代表
有机磷类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941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昆虫的毒性,1944年德国人合成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1944年合成了对硫磷。敌敌畏、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辛硫磷、氧乐果、杀扑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1925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属于天然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40年代开发出第一个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地麦威,1953年联合碳化公司合成甲萘威。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涕灭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以及杜邦的茚虫威
拟除虫菊酯类模拟天然除虫菊植物中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杀虫活性、稳定性更好的药剂。美国人在1947年首先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丙烯菊酯,1949年商品化生产,日本人紧随其后,在70年代初开发出苯醚菌酯和含有α-氰基的氰苯醚菊酯;英国人在1972年开发出第二代菊酯类药剂,二氯苯醚菊酯,接着,日本人、德国人相继开发出多个新类型的药剂。Ⅰ型:结构中不含α-氰基,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苯醚菌酯、二氯苯醚菌酯等;
Ⅱ型:结构中含有α-氰基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氯化烟碱类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拜耳公司于80年代中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日本曹达紧接着在80年代末开发出啶虫脒,武田1989年开发了烯啶虫胺,瑞士诺华(先正达的前身公司之一)1991年开发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啉等
抗生素类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虫的药剂。苏云金杆菌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的。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发现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阿维菌素,成为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抗生素的新里程碑。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浏阳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苯甲酰脲类70年代荷兰人研发除草剂时意外发现了一种没有除草效果但对昆虫有效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几丁质抑制剂。灭幼脲、除虫脲(敌灭灵)、定虫隆(抑太保)、氟铃脲(盖虫散)、氟虫脲(卡死克)、伏虫脲(农梦特)等
酰胺类1998年日本农药和拜耳公司联合开发出第一个诱导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氟虫酰胺,即垄歌。杜邦公司在2000年开发出在作物体导管内上下传导的鱼尼丁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垄歌:氟虫酰胺;
康宽:氯虫苯甲酰胺;
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氰虫酰胺。
吡唑类1989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公司将吡唑杂环和氟元素结合开发出第一个吡唑类杀虫剂氟虫氰。氟虫氰、丁烯氟虫氰
季酮酸类拜耳在开发除草剂时发现了螺螨酯,其后进一步合成了螺虫酯和螺虫乙酯螺虫乙酯(亩旺特)螺螨酯、螺甲螨酯
吡啶类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在1988年开发。吡蚜酮(吡嗪酮)
吡咯类1987年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含有三氟甲基吡咯腈的杀虫杀螨剂虫螨腈(除尽、溴虫腈)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烯虫酯,是1973年第一个商品化保幼激素类杀虫剂;1985年美国罗门哈斯则第一个开发出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抑食肼。保幼激素类:蚊蝇醚、双氧威、苯虫醚---主要用于卫生害虫防治;蜕皮激素类:抑食肼(虫死净)、虫酰肼(米满)
沙蚕毒素类异足索沙蚕,日本人钓鱼用的鱼饵,是一种生活在海滩泥沙中的环节蠕虫,起初发现这种虫子对蚊蝇有毒,接触多的人也有恶心、头痛等反应,1934Nitta从中分离出一种活性成分——沙蚕毒素NTX1962Hagriwara首次人工合成,1965年武田公司首次开发出第一个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巴丹、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
植物源杀虫剂萜类从植物器官或组织中提取出的杀虫活性成分-从楝科乔木植物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印楝素
植物源杀虫剂有机酮、酯类—从鱼藤中提取的酮类化合物
—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酯类化合物
鱼藤酮除虫菊素



植物源杀虫剂生物碱类从苦参的根茎叶等器官提取
从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中提取
苦参碱藜芦碱
微生物杀虫剂1901年日本人在蜡状芽孢杆菌群内发现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药应用
5分钟了解杀虫剂作用机理及抗性分类
巴斯夫农药研发及近年来上市的新产品
农药归类,方便临床查询!
杀虫剂分类大全(必收藏的精品)
常见杀虫剂分哪几类?如何增强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害虫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