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化的系列电影——以《蝙蝠侠》系列电影为例

美国电影的火爆使得越来越多的题材被搬上电影银幕,翻拍经典也是众多手段中的一个但续拍经典系列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尤其是一个陷入泥潭的系列电影。

蝙蝠侠作为美国的经典漫画,早在1943年就被搬上了银幕,以短片形式进行放映,等到华纳公司第一次推出正式的电影时已经是1989的事了。当时由蒂姆·波顿执导,迈克尔·基顿主演。两人又于1992年在续集《蝙蝠侠归来》中继续合作。到了1995年,·舒马赫接棒执导了《永远的蝙蝠侠》,男主角也换成了瓦尔·基尔默。舒马赫还导演了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其中的蝙蝠侠由乔治·克鲁尼饰演。但是蝙蝠侠系列电影每况愈下,在第四部《蝙蝠侠与罗宾》过后,彻底陷入僵局,最终陷入沉寂。这其中华纳公司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得不说是一大祸根,虽说这四部都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评论越来越差,可以说《蝙蝠侠》漫画所创造的资本在这一刻已经耗尽,电影没有很好的增加漫画的影响却反噬了漫画本身所带有的影响力,尤其是《蝙蝠侠与罗宾》一部更是被各界诟病,丧失了观众基础。

在这之后DC的同行漫威的系列电影发展迅速,《X战警》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蜘蛛侠》系列迅速抢占市场,作为两大超级英雄阵营,DC不能只有《超人》系列与之竞争,《蝙蝠侠》系列回归变得很有必要,这也就促成了克里斯托弗·诺兰打造一段传奇。

在《蝙蝠侠》系列消失一段时间后,终于在2005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操刀使之重出江湖,诺兰和另一位编剧大卫·S·高耶2003年初开始为《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出力,旨在建立一个更黑暗、更逼真的基调,人性和现实主义将成为电影的基础,这也是为了更符合漫画原著中最真实的蝙蝠侠。不过在剧情上的创新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将漫画原著中的忍者大师改编后加入到剧情当中,使蝙蝠侠的成长历程更加丰富饱满,也使其不杀人的特点完美展现,虽说改编较为大胆,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向原著致敬。在其后跟进推出的《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则将这一股黑色继续渗透,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超级英雄,让人看到了他的阴暗面与脆弱的一面,收尾时用一个悲观基调的风格也是在众多超级英雄电影中的一次勇敢创新。四年后《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再次掀起侠影狂潮,作为诺兰《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诺兰仍然采用之前两部的主演阵容,克里斯蒂安·贝尔再次披上蝙蝠侠的战袍,诺兰也继续大胆创新,在第二部中推翻了之前《蝙蝠侠》系列电影中已经出现过的小丑和双面人既有形象后重塑,在第三部中他又将前作当中的贝恩、罗宾以及猫女塞琳娜·凯尔再次重新塑造,也请来了汤姆·哈迪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安妮·海瑟薇分别饰演这三个角色,星光璀璨。最终收到效果反响剧烈,《黑暗骑士》以及《黑暗骑士崛起》两部续集的全球两部续集的全球票房都超过了10亿美元,让蝙蝠侠成为仅有的两个拥有两部续集达到这一成绩的系列电影(另一个是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持续的高票房也避免了重蹈之前《蝙蝠侠》系列一路走低的覆辙。于是诺兰用三部《蝙蝠侠前传》成功将这一系列带出了曾经的低谷,并与其一起走上巅峰。诺兰的三部曲,得到影迷与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并且在商业效果上也收到了极好的回响。

在商业宣传上两起意外事故无形中加强了两部续集的宣传效果,在《黑暗骑士》上映之前主演希斯·莱杰意外身亡,坊间对于其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一直在揣测,对于其入戏太深的说法得到了众多人的认同,因为希斯莱杰表演时入戏太深,导致每次演完一个角色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在参演蝙蝠侠黑骑的时候,他为了揣摩小丑的心理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酒店房间中很久,重复联系舔嘴唇,捋头发,说话语气等等,最后才造就了一个希斯莱杰的小丑!入戏太深导致其过量服药,最后药物急性中毒的说法便流传开来,于情于理也都能说的通,于是电影中的小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了一次意外的商业宣传。在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上映时则是更大一场悲剧—丹佛枪击案,正是在美国的首映仪式上发生这样的悲剧,顿时将《黑暗骑士崛起》笼罩在更加黑暗的基调当中,与电影完美融合。当然也收到了众多批判,认为电影中的暴力镜头过多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舆论博弈之下电影在全球上映,票房再破10亿美元大关,恐怕华纳公司也没有想到这两个悲剧的发生竟然无形中成为了电影的宣传。主创团队也在悲剧后的第一时间表示慰问,又契合了整个系列的蝙蝠侠特色,总是与悲剧、伤痛并行。

最终来比较一下诺兰指导的《蝙蝠侠》系列与其他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不同吧,比起其他正能量爆棚的超级英雄,《蝙蝠侠前传》给刻画出来的蝙蝠侠不同于其他的生来正义的英雄,反而是个黑暗的一面,他也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英雄,他存在的意义以及自己内心正与邪的斗争成为了人物心理的主要矛盾,从一定角度上来讲,蝙蝠侠与反派角色都是“怪胎”,这是其他超级英雄电影里不曾有过的,在大制作大手笔的商业化电影中诺兰能将这个英雄塑造的如此突出,在众多商业电影中突出重围,取得非凡成就,这一思路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影的剧情也将这一思考展现出来,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间,蝙蝠侠就消失了数年时间,一直到第三部最后他再次选择假死隐退,都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反复思考。最终得出的结论为他并非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

做商业电影并不难,做系列电影也不难,但做好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诺兰的这三部作品拯救了《蝙蝠侠》系列,居功甚伟。当今的时代下单靠大制作已经不能做成一部很成功的商业电影,何况是众多超级英雄电影的一支,诺兰的思路也为商业电影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模式。商业化下的系列电影今后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如何继续突破重围,就要看导演们的本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成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部神作的出现,刷新了大家对超级英雄片的认识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评分最高的的超级英雄电影!
最好看的15部DC电影:神奇女侠好评,黑暗骑士三部曲封神
最难懂的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
为什么蝙蝠侠必须身处黑暗而不像钢铁侠一样表明身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