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前期没有国丧,而薛宝钗也没资格参加这种嫔妃选秀

《红楼梦》中最虚伪的人非薛宝钗莫属,反派薛家从一出场就让整本书的剧情画风突变,伴随而来的全是一桩桩丑陋的罪恶和谎言。

什么宝钗选秀,薛蟠的抢女人打死人命,官商勾结的黑名单“护官符”都是一桩桩的罪恶与骗局。

薛家进入贾府之后炮制出的“金玉良缘”更加不知羞耻。

宝钗选秀很高贵?公主陪读轮不到她,只配选宫女还被薛蟠害的过不了政审

总有爱宝钗的读者喜欢拿选秀说事儿,好像能参加选秀就多么高贵不凡一样。

只要一提到薛宝钗赖在贾府七八年不走,没脸没皮不害臊地追求贾宝玉,他们就会抬出“选秀”大旗来反驳,说宝钗看不上宝玉,人家在贾府是为了等候选秀,去给皇帝做老婆,做贵妃。

额滴神呐!请清醒一点!首先薛宝钗在京城有很多房产,去自己家里住着会耽误她选秀吗?不比她一个成年大姑娘在姨父家里寄人篱下,还和表弟厮混毁了名声要强得多?

什么选秀能七八年还没选完呢?书中明确写了薛家“现领内府帑银行商”,说明薛家的设定就是清朝内务府管辖内的上三旗包衣奴才,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儿参加选秀只能参加“内务府选秀”,也就是选宫女,一年选一次,一次被淘汰后,就不能再选,可以自行聘嫁。

就算是清朝选嫔妃的“八旗选秀”也不过是三年一选,就算遇上国丧之类的推迟顺延皇帝也会下旨,很显然《红楼梦》中前期没有国丧,而薛宝钗也没资格参加这种嫔妃选秀。

所以,让薛宝钗以选秀为借口赖在贾府不走,还和宝玉厮混实在是太烂的借口,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薛宝钗能参加的内务府选秀一点儿也不高贵,就是为了给皇族选宫女,充实后宫劳动力的。只要是隶属于上三旗的包衣奴才家的女儿,都必须要去参加。这个选秀实在是选秀中的下乘而已,没什么值得鼓吹的。

虽然其中也有人被选为脑力劳动的女官,甚至后来被皇帝册为嫔妃,比如康熙的良妃、德妃,乾隆的令妃等但毕竟是少数,晋升也十分缓慢。大部分还是要成为服侍皇族的奴婢,等到二十多岁,一身疲惫地被打发出宫来。

至于《红楼梦》书中说宝钗要去参加公主郡主的陪读,其实是个谎言。薛宝钗的出身直接决定了这根本不可能。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关键词是“仕宦名家”四个字,也就是说必须要官宦之家的女儿才有机会参加,薛宝钗的曾祖父做过一个五品官“紫薇舍人”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儿了,谁还会记得这码事,薛家已经三代经商,家里早已经没有什么书香气,第四代男主人薛蟠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皇帝的女儿需要商贾的女儿陪读?顺便教公主郡主怎么识别当票、分辨真假人参吗?简直是可笑之极!京城里多少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尚书宰辅的家的嫡女庶女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可能轮到薛宝钗这个外地破落户的商家女子。

公主、郡主的陪读和皇子的陪读都是非常不错的差事,有近距离接触皇族核心人物,如皇帝、后妃的机会。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就曾经是乾隆十公主的陪读侍女,被乾隆看中,亲自指婚给嘉庆做了侧福晋。

孝和睿皇后是什么出身呢?当时的清朝八大姓氏之一钮祜禄氏,祖上是开国元勋弘毅公额亦都,虽然她家这一支没落了,但她父亲当时的官职是佐领。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是《甄嬛传》里面沈眉庄父亲那么个官职。

只有这样出身的大家闺秀才有可能被皇室选中作为公主的陪读,荣国公的嫡亲孙女贾元春,进宫之后也是做了侍奉皇后的女史官而已。

真以为皇帝的女儿千千万,公主陪读谁都能干吗?真以为皇帝公主都不挑食的吗?

总之就算是让贾府里最不起眼的贾迎春去做陪读,也不会选中商贾之女薛宝钗的。家世、门第、学问、人品、才情、容貌,祖宗八代的政审考核一样都不能少。

不管是选公主陪读、内廷女官还是在后宫伺候皇帝和嫔妃的奴婢宫女,没落商贾之女薛宝钗其实都没资格被选上,她哥哥的人命案子已经彻底断了她的入宫之路,皇帝和他的家人们也不敢用呆霸王的亲妹子来服侍,他们惜命。

就算薛蟠没有人命官司,也必须要王子腾帮忙走后门,薛家肯出大价钱,宝钗才有可能做个女官。但是想要接触高级别的皇宫主子们也是很难的。清朝的宫女大部分都是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官员家的女儿,父亲都是有官职的,她们才是真正的仕宦千金。

在后宫,贵人小主以上身边服侍的宫女都是包衣官员家的千金。也就是说以薛宝钗这样的家世出身,家里连个当官的父亲兄弟都没有,她就算当了宫女也只能服侍常在、答应这种低微位份的妃嫔而已。

那么为什么薛宝钗还能“亲名达部”,薛蟠还能大摇大摆的“送妹待选”呢?因为选宝钗本来就有选宫女的资格,薛蟠当时也没打死人命,当然可以送宝钗去选秀。至于所谓“亲名达部”,就是薛家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因为金陵一霸薛家的嫡小姐去做奴才感觉挺丢人,干脆就说去选女官呗,反正薛家有权贵亲戚,一贯无法无天惯了,谁还敢嘲笑质疑不成?

薛蟠者,孽子也,无法无天草菅人命,到了京城成为一文不值的笑话

《红楼梦》中薛家的家世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从薛家的人口和教育上就可以看出来。

薛家虽然祖上做过五品官紫薇舍人,在当时可能也是属于土财主的儿子当了官,像傅试一样的暴发户。要不然也不会薛家发展了四代人,才只有八房人口,全部都在金陵原籍厮混。

对比贾、史三家,动不动二十房人口,一多半都在京城袭爵做官的权贵来说,薛家出了有钱之外,真的和刘姥姥家没有太多区别。刘姥姥家晚上数数可能都有科举做官的先人,毕竟她女儿能嫁给小京官之子,不可能是平民老百姓。

薛家也就只能和王家攀上关系,王家对比贾家和史家来说其实也很弱,祖宗是个伯爵,三代之后爵位就完了。如果不是暴富发财,王子腾赶上了好机会建功立业重新当了武官,王家也早撤退回金陵去当大乡绅了。

所以薛姨妈虽然是伯爵家的孙小姐,但其实也没那么尊贵,她嫁给紫薇舍人的孙子,也没有那么委屈。以王家当时的情况,已经赔了大笔嫁妆把长女王夫人送进贾府,剩下一个小女儿嫁给薛家,让薛家父子玩儿命给王家赚钱才是最划算的。

《红楼梦》中王家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比较糟糕,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没有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薛姨妈又是个糊涂软弱的,她老爹把她送给薛家其实也挺明智的,以她这个能力和双商,如果嫁给贵族官宦人家,可能会被婆家嫌弃的。

薛家十分珍视薛姨妈这个伯爵的孙女,自认为从此攀附上权贵亲戚,从此薛家儿女的血缘中也有一半的贵族血统了。

薛姨妈生了一儿一女,管的老公很严格,别说庶子庶女了,连个小妾通房都没听说过。于是薛蟠就是薛家第四代的单传嫡子,孽根孤种。

孽者,薛子,蟠者,恶龙,薛家的儿子薛蟠是个恶龙,他就是带着罪恶出场的。这就是作者给他和薛家的设定,妥妥的反派无疑。

按理说,薛家偌大的家业,长房嫡系就薛蟠这么一个儿子,将来就是第四代家族接班人,应该好好培养才对,就算不爱读书,也应该让他学学做买卖,将来好顶门立户,继承家业。

可是薛蟠,干啥啥不行,作死头一名。他爹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对他放弃治疗了,把希望都寄托在薛宝钗身上。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薛父为什么会放弃薛蟠?按理说小孩子调教一下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薛父之所以放弃,其实应该是赌气,跟薛姨妈这个不贤的妻子赌气。

他不敢得罪薛姨妈背后的王家,所以也不敢去管薛姨妈溺爱薛蟠,干脆就气的不管了,好好培养女儿,把她教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美貌才女,将来借着外祖家的余荫找个官宦人家的女婿,也能帮扶一下娘家。

可惜,薛父还没把薛宝钗培养好,就早早地死了。于是,薛姨妈母子俩就更加放飞了自我。

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整整一大段介绍薛蟠,就没有半句好话。总结起来就是:有这样的主母和少主,薛家肯定药丸!

果然,薛蟠觉得整个金陵都装不下他了,准备带着母亲妹子进京城去撒欢。正好薛宝钗的年龄也到了,可以去参加选秀,就找了这个借口大摇大摆的去了要北上去京城。

倒霉的是,还没等出发,就在遇上了被拐子发卖的甄英莲,丧尽天良的拐子一女卖两家,谁料薛蟠和冯渊都不是省油的等,互不相让,都要人不愿意退钱。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冯渊敢和薛蟠争女人,就说明薛家在金陵没什么权势,不过是和冯渊一样的乡绅之家,薛家只不过比冯家有钱,另外又两门有权势的亲戚而已。如果薛蟠有官职或者是官员之子,借给冯渊两个胆子,他也不敢跟薛蟠相争。

薛蟠可不这么想啊,他觉得自己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外祖家有位当大官的舅舅,大姨妈还是公府豪门的主母,他薛大爷没道理干不过冯渊这个小乡绅的儿子。

于是薛蟠就“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然后他完全没当回事,大摇大摆的带着母亲妹子,和抢来的甄英莲带着行李物品进京城去了。

薛蟠不当回事,不代表这件事不严重。“呆霸王”是个“呆”人,呆就是傻,不聪明的意思。他一个傻货懂得什么厉害关系,但凡脑子好用点也不至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一个连自己家的钱财都看不住的傻儿子,谁还能指望他懂什么世事?事实就是薛蟠打死了冯渊,后果非常严重,他直接“社死”成了黑户,还断送了宝钗的选秀前程,并严重影响了宝钗未来的婚姻之路。

本来薛家的资本就只有钱而已,是倚财仗势,无法无天在,横行乡里的“金陵一霸”,在当地臭名昭著,薛宝钗就算想嫁给本地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基本都很难了,这下再加上薛蟠的人命案子,导致金陵本地的乡绅士族更加恶心薛家了。

薛蟠的人命案子一直拖了一年没有判决,知道贾雨村来才胡乱结案,是因为前任知府无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冯渊的父亲是有功名的乡绅,虽然死了,但在当地有些根基,不是可以随便打死,草菅人命,多赔几个臭钱了事的小民。

也就是说,薛家仅凭自己的身份地位,根本惹不起冯家。冯渊的父亲如果还活着,地位比薛蟠的父亲还要高,是知府都要结交的读书人,士农工商的格局就是这样的,薛家不服也没用。

后来能结案还是多亏了贾府和王家的介入,贾雨村就算特别想讨好贾王两家,也不得不判决薛蟠“暴毙而亡”,给了冯家和当地士绅一个交代。

薛蟠在金陵已经是个被销号的“死人”,因为他的族中和地方上已经“共递一张保呈”证明薛蟠已经死了。所以他后来只能在京城混迹,就连后面南下采办南北货也不敢回金陵,而是去了姑苏地界。

在京城无法无天的薛大公子,到了京城简直一文不值,活得像个笑话一样,就连贾府的那些幕僚清客也比他有面子。

当然薛蟠自己也不太在乎,他只要快乐就可以大把撒钱,在贾府私塾搞“龙阳之好”,在贾府奴才的家宴上调戏世家子弟柳湘莲被暴打一顿,在冯紫英和宝玉的宴会上唱“哼嗡韵”更是丢尽了脸……

幸亏他是个呆人,但凡是个正常人,恐怕早就奋发图强,重整家业,绝不可能跟着母亲和妹子憋屈的寄人篱下,还把老婆也娶进大姨妈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惹人笑话,这就不是个正常思维的成年老爷们能干出来的事儿!

“护官符”是横行乡里的黑名单,“皇商”薛家不过是仗势欺人的破落户

薛家引出的“护官符”其实并不是什么金陵排名前四位的大家族,尤其是薛家,根本就是个攀附权势小门户而已。

门子对贾雨村是这么说的,听上去十分唬人,仔细一分析就很搞笑。

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护官符”上面的都是“乡绅”,就连贾府、史家、王家这些目前还有爵位,也有人在京城做官的权贵,只要留在本地的这些族人就只能被称之为乡绅。

还有一种就是有举人以上功名,或者以官僚身份居住在原籍乡间的人,也可以被尊称为“乡绅”。

很明显薛家只能沾上祖宗薛公紫薇舍人的一点儿边儿,自称个乡绅人家而已。如果没有祖上紫薇舍人这个好名头,就只能叫商贾富户财主家,跟“绅”是不沾边的,因为绅关联着“官”,而薛家没人做官。

至于贾雨村看见“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首先贾雨村看见的肯定是贾家、史家、王家,这三家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大族名宦之家,至于薛家既然沾亲带故,祖上又曾做官,还有八房族人,也算个规模不小的家族,难道还要让贾雨村内心鄙视一番不成?

要知道贾雨村的官儿就是贾家和王家给谋取的,他根本连这两家的亲戚也得罪不起,只有拼命巴结的份儿。如果薛蟠的父亲还活着,只怕贾雨村也要尊称一声“皇商”薛老爷呢!

所谓的“护官符”护的是贾雨村这样的当地父母官,其实就是一份恶势力黑名单,谁家有权有势,谁家有权贵亲戚,谁家喜欢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才会上榜,因为得罪不起这些人家,“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正经本分的诗书仕宦之家,治家严格,福泽乡里,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这种“护官符”去恐吓告知新上任的父母官。他们的名望德性全靠口碑传播,老百姓都知道这是积善人家,父母官和他们也会合作愉快,根本不需要参考这种“黑名单”。

而且作者写的很明白上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再次证明仕宦大族的标准就是要有官有爵,房次人口繁盛。很明显,薛家无爵,已经三代经商了,好意思把自己叫做什么仕宦之家,也真够厚脸皮的。

其实说起来,也不过是仗着权贵亲戚的势力在欺负人,硬撑面子而已。如果没有贾府和王家的亲戚关系,薛家不就是个没落商贾破落户么!薛蟠很快会把家业败干净,薛宝钗以这个身份,别说想嫁给宝玉为妻,整什么“金玉良缘”,她就是给宝玉做妾都不够格,连贾府的大门也进不去。

贾母就是压根瞧不上薛家的出身,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借张道士之口,贬低薛宝钗给宝玉做妾都嫌年龄太大,其实并不是没根据的。

亲戚家再有权势跟薛家并没有多大关系,古代男女结亲,最要紧的就是门当户对,女方娘家的出身根基代表了女孩子家教能力,以及她能带给夫家的一切利益。

《蜃楼志》作为和《红楼梦》相同时期的一部社会人情小说,重点描述了清代商贾的生活。其中很多商贾的女儿在家败之后都只能给家业兴盛的商贾之子做妾,甚至小官为了巴结上级,把女儿送给贵族做妾比比皆是。

薛家这种无官无职的“皇商”也不过是自封的,根本不值钱。连《蜃楼志》里的洋行富商苏万魁都比不上,老苏好歹还捐了个五品官职呢!薛家哪里来的勇气敢自称是“仕宦名家”?

自古以来只有官商是厉害的,那是真正有官职的宫廷采购,官方买办。到了清朝,是有“八大皇商”的说法,不过是顺治皇帝在清朝初年给八大山西商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的荣誉称号而已。

除了这八家之外,其实都不能也不配称之为皇商。只不过是领帑银行商给皇室采购物资的内务府采办商人,外面的人称之为“皇商”其实是一种抬高的恭维,毕竟他们领的是国库银子,买的是皇宫需要的物资,拥有一些官府授予的特权,不捧着还能怎样?

清朝这样的“皇商”非常的多,数量不固定,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甚至还可以向民间招募民间商贾做临时商业项目,也发给帑银让他们去采购办事,甚至也会让这些临时招募的商贾去为内务府变卖人参、贡品等。

这样的“皇商”在地方上采购物资,经营买卖的时候非常嚣张跋扈,倚财仗势,作恶多端,跟薛家出场的嘴脸简直一模一样。但是,当他们回到内务府,实际上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基层人员。

清朝真正厉害的内务府商人,还是清初“八大皇商”的后代们,尤其是范永斗家族,做的都是盐、铁、木材、人参等大宗暴利的商业行当,其家族也发展庞大,人才辈出,科举考上功名做官的子孙也非常多,发展到后来也是官商结合。

或者像曹寅这种,本来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官员,担任着织造和巡盐御史这样的紧要官职。为了帮皇帝赚更多钱,也为了丰富自己的腰包,就兼职领帑银做皇商,也是官商结合,赚的盆满钵满。

薛家,不过是采办“杂料”的,木材方面祖上曾帮亲王采购过棺材板,也有人参、洋货、丝绸、当铺等生意。但是薛家居然连一官半职也没有,薛姨妈作为一个出身尊贵的伯爵孙女,居然连个敕命夫人都没混上。

也不知道薛家是怎么想的,白白守着这么多钱财,好歹捐个五品官儿也好,清朝的一个五品官职,乾隆时期不会超过3000两银子,对于薛家来说也不贵。

冯渊根本不可能敢和五品官职的薛蟠抢女人?薛宝钗想嫁给官宦人家也简单多了,也不至于白白耽误成个二十多的老姑娘无人问津,变成了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宝钗选秀是笑话,她都不好意思再提,真正目的更是让她尴尬八年
《红楼梦》| 薛家是商人身份,凭什么跻身于四大家族之列?
薛姨妈为何来到贾府之后,闭口不提搬走的事呢?
红楼梦之小姐身子丫鬟命的香菱!锦绣红楼06-23 01
薛宝钗的情商有多高?薛蟠挨打后,她不器反笑的一个举动里有答案
读懂《红楼梦》:宝玉与薛姨妈很亲近,但他为何贬损薛姨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