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心说|学而篇1.15:“告诸往而知来者”
《大梦一场》----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正月廿三 于家中作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个,师徒二人,又开始被安排着演上了。这次是二人对话的形式……和《论语·学而1.15》相背书的,则是《论语·宪问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便是给开篇孔子所说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做背书了。
是典型的“榫卯结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结构非常结实。具体可以参考许多国内的古建筑,古典家具……等等。这种前、后呼应,互呈背书,互为补充的形式使《论语》这部书的核心观念非常紧固,与扎实。
可以说是坐坐实实的,罢孔子儒家思想精华包裹的扎扎实实的一部书。非常结实,且整体又显非常明朗。《论语》是一本核心价值观点非常结实,且明朗的大论文了。道理是一样的。非常结实,扎扎实实的一部《论语》。确实是“论”语。议论,论述,证明所用的语言,我之前的修道,或者叫:修学也行罢,我所用到地方法,即是:写论文。这是我修道的:法。这种法,可能在西方哲学界称为:理性主义,或者:解构主义。不管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方式本身,给修道者,作者自己本人带来的效果,与变化……那不是你有多少观众,或多少人看过这种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自己有没有所得。你自己有没有精神上的试炼,与进步了。这是修道这种行为方式,对于修道者,作者本身的根本性,同时也是我认为的决定性意义了。如果你只能体会到被人夸奖,被人夸耀地乐趣的话,那是另外一种道理了。不一样的。这种向内求的写作,这种行为方式不一定人人都具有。有天赋、造化的原因……很多因素。故,《论语》这部书我说他:名副其实,我说它名副其实,是因为他确是一本'修道用’的书。道理是一样的。
我之前在修道的过程中,在写论文的过程当中曾大量地参考了《论语》,《大学》,《中庸》,以及《孟子》当中的内容……引经据典,或者叫:“引书据典”吧。引书据典,为己辩证。最后经过写论文过程中所经历的几番鏖战……得出的结论,为己所用,为:自得之也。道理是一样的。就这样,我曾经每写完一篇论文,因其所得之结论,乃自得之也……故我曾经每写完一篇论文,既像是'上了一蹬台阶’一样。而这样的情况,既:'一蹬,一蹬的上台阶……’的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儿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现在我可以清楚的说:我那时确实是在修道。
我的方法,就是凭写作,看书。我认为我至今也属于内向型的写作选手,这可能与我一开始便热爱写作,以至于后来逐渐演变成的将写作变作'道’,且越写越能自得之,越写自己越能蹬地越高,有关吧。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能通过凭自己地写作这种法而越登越高……这(既:越登越高地)甜头,或者说享受,我觉的也不为过,这种享受,与甜头真地是一个很私人的感受,他可以拿来分享,我以前写地文章,也都保存着……也都在,但我未必认为,他人能体会到我地感觉,但我地感觉,与所得,也只能通过文字,论文,来分享给你。他确实是对我有帮助的,我修道过程中地论文,对那时地我,有极大地帮助。少一篇都不行,少一篇都没有现在的我……但那只是过程,连起来是我走过的:心路。也因为这个,既: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写文章,确实是为我自己……故我至今也不太在意外向型的这些东西……向外求,名声,荣誉,掌声与诋毁,荣耀与憎恨、妒忌,它们是同在地。也不是怕,只是我确实更注重内在的修养,与人格的自我完善,所以我确实有点儿习惯性的,不太爱重视'外求’的一切……自我完善是最重要的。在我看起来。故,我认为《论语》这部书,是相对早的,走'文’这条路的文人们,儒生们用来修道,论述,使自己越辩越明的论文集。《论语》是一部论文集,同时,也是我们后世'文道’人,以写论文,写文章为修道地主要方式的参考资料了。故名曰:“论语”。《论语》地编著者们,应该也是文道人,走文路,亦或者也是先秦,以及秦汉时期儒家的拥趸们……他们使自己越辩越明的依据,或者他们已经具备自己完善的思想体系,只是希望将之表述,表达出来,他们地方式是借助孔子,及其门下弟子们的言,行,以前后互成背书地“卯榫”结构,来为自己证明,或表达。尚不清楚,《论语》是一部行仁义的作品,还是一部由仁义行的作品(“由仁义行”,以及“行仁义”出自《孟子·离娄下》),因为《论语》地编著者,不是同一时期的同一人……《论语》大抵上经由多个时期,多人编著而成。故,他们地水平,已很难考证。但是《论语》这本书地扎实,与明朗,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把他们想让我们理解,灌输给我们地“儒家思想之精华”,表现的淋漓了。道理是一样的。某种程度上说,《论语》这部书包裹地内核,很结实。从这个角度而言,《论语》的存在,是当初编著的有心者们地成功。
道理是一样的。而,与先贤,先圣不同的是,如今依然选择'文道’地我,并不像他们一样,有着近乎一手的资源……和条件,因为《论语》地编著者们,和孔子、以及颜回的时代,很近,他们有可能,真的见过孔子,见过颜回……这让我钦羡不已。但与他们相同的是,我亦从《论语》中取'论语’,来扩张我地人格,修道我地心了。道理是一样地。故,若有人问:《论语》为什么叫“论语”,我可以答:你去看我写地《论语心说》罢。《论语》为什么叫:论语,因为他就是文道人,可以直接拿来用,用以辩论,或写论文时引述地语言啊。《论语》对文道而言,不就是:'论’(写论文、文章)语吗。道理是一样的。
1.
不就是干这个用的吗。故,《论语·学而1.15》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而乐,实际上这个'乐’,就是子贡引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这种情况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何种情况。就是修道啊。修学。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指的我提到的:“一蹬,一蹬的上台阶……”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这个修道地过程,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了。
2.
孔子说的:“贫而乐”之乐,为何而乐,只是一个结果,孔子是“由仁义行”,而说的这句话,既:“未若贫而乐”。而子贡说的,是为何能够'贫而乐’,达至贫而乐地过程,资本究竟是怎样地一种情势,和形态。是言的:所以然。
3.
而孔子说的是:然。贫而乐,是'然’,他只是一种现象,而子贡说出了这种现象的经过。既:修道。故,子曰:“赐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往,是由仁义行,是孔子所讲的:“贫而乐”的现象……是然。
4.
而来者,是经过,是子贡所讲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是所以然。故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出自《论语·学而1.15》)这一去一回,就构成了整个儿地人生。
道理是一样的。----作者:退休的魔法師 庚子年 正月廿三 于自家中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长夜孤灯话《论语》——贫贱与富贵
论语1.15
素说《论语》:学而篇(十五)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此简单的几个字,以前竟一直读不懂
【辉光日新1323】天天读经典: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农民春晚海选之逛新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