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论语】里仁篇第十三则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弘丹
IP属地: 上海

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篇第十三则。

1、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2、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能以礼貌谦让的态度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有什么难呢?不能以礼貌谦让的态度治理国家,又能用礼做什么呢?”

“礼”即人际关系的具体规范,“让”即人与人互相尊重的态度。“礼让”合称,则指礼貌谦让的态度。礼而不让显得骄傲,就会丧失礼的本意了。

傅佩荣: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

常有人批评有权势者傲慢,就与此有关。其实,从政者应该多读几遍《论语》,每天早上起来,随便翻一页都可以得到启发。人心都是肉做的,想法都差不多,你让我一分,我让你两分,这是常见的事。如果一步都不让,一定要争,那么谁怕谁呢?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家都来争,谁吃亏呢?

互相尊重、互相礼让的态度,往往需要有人发动,谁发动呢?当然是有权力治理国家的人。有权在手,更要礼让,如此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这段话主要还是表达了孔子在政治治理方面的理想——希望通过“礼”来约束天下,发挥礼的作用。在统一的礼仪制度下,大家按规则各行其是,不逾矩、不犯上。孔子一直强调实质大于形式,所以如果空有礼仪制度,而不施行,那拿礼来根本无用。

孔子所在的鲁国就已经发生了各种僭越礼制的行为,其他诸侯国更是如此。当时天下,礼制已经成为一种摆设。“何有?”其实蕴含了孔子的感叹,哪里能找到还按礼制治国的地方呢?

4、弘丹学习心得

孔子崇尚“以礼治国”,比如【2.3】则,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八佾篇第三里重点讲了“礼”,几乎每一章都是在讲礼。

“礼”即人际关系的具体规范,“让”即人与人互相尊重的态度。“礼让”合称,则指礼貌谦让的态度。礼而不让显得骄傲,就会丧失礼的本意了。

现在,想要“以礼治国”或者“以德治国”比孔子时代更难了。孔子时代至少人还没有那么多,现在是接近14亿的人口,“以法治国”只比较可行的方式。可以在“以法治国”的同时,辅助“以德治国”和“以礼治国”。

孔子说过:“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我觉得这段话对于现代社会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法律是冷冰冰的,礼仪是暖暖的,透露出人性的光辉和对彼此的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祀要虔诚——《论语》学习51-52
孔子的管理思想
《论语?先进?子路等侍坐章》资料
黄朴民——礼之大体:我读《论语·八佾》
感悟《论语》专栏 | 24:以礼治国
任重而道远|《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