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奕論語新解】不要给父母长者带去心理负担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也去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去劳动,你去干了,不要让你的父母,老师去干。
就比如,孔子曾经想救鲁国的一个军事上的灾难,想自己去别的国家游说这件事。子贡知道了,子贡就去做了,没让老师去干这件事。
这就是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有酒食,先生馔。
意思是,有什么好吃的,比如,吃饭的时候,先让长者、父母、老师去吃. 而不是自己跟长辈一起吃,也不是抢着吃。
这难道就是孝吗?显然这不是孝. 那么真正的孝是什么?其实就是色难。还是态度问题。跟上一句的:“不敬 何以别乎?”遥相呼应。
你虽然帮长者做了事情,但是你脸色不好看,不情愿, 这其实给长者内心压力了。
你虽然让长者先吃好食物,但是,看到长者吃的 时候,不高兴,这就不是孝。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色难”,其意思是指在侍奉父母的时候,想要长期保持着和颜悦色的状态很难。
大家都知道,凡事都可以勉强,唯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为人的神情是由心理决定的。
只有对自己父母有着深切笃定的孝心,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和婉的神色。
所以说,若能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着和悦的神色,就能算作真孝顺了。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再加上日常事务烦扰,有时心情会很坏。这个时候,见到父母,态度不一定会好,脸色也不一定好看。
当然,这并不是内心不孝。但话又说回来,即便你孝心再大,父母整天看着你烦躁不安的神情,看着你喜怒无常的脸色,
恐怕也难以感受到你的孝心,心中自然也高兴不起来。这样,你的一片孝心就会打折扣,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孔子认为,若是真心孝顺父母,不仅应对父母心存敬爱,态度恭敬和脸色的和悦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点,对于性格急躁、反复多变的人尤为重要。当父母看到你的不安和烦躁,可能会认为你对他们不耐烦,心中怎么会高兴起来。
如果他们对你有着深刻的了解,不认为你不孝,则会认为你遇到了大麻烦,自然会对你忧心不已,也不会快乐。
要以轻松和悦神情出现在父母面前
因此,孔子的这个观点还提醒我们,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见父母,如果不可避免,应尽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以轻松和悦神情出现在父母面前,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愉悦。
另外,孔子还特别强调,若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帮忙代劳,为人子弟者有好的酒菜,请父兄先来享用,
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并不能作为判断孝顺与否的标准。在前文中,子游向孔子请教何为孝道,
夫子告诉孝在于内心的敬爱,而到了子夏请教孝道时,夫子则告诉他孝的关键在外形上和悦。
子游与子夏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在侍奉父母这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孔子此言也是怕他们对父母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才会有此种说法警示他们,
让他们明白侍奉父母除了敬养于内,还应表现于外,不让父母亲有疑,才是真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老师带你读《论语》(11)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什么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每个人都有一颗孝心 | 论语心解024
论语共读——色难
“色难?”“容易!”只有四个字的对联,道出了怎样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