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解谜·破解“人之不己知”》03-狂妄又如何
《论语》原【第14篇宪问第30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不怕人的不自知,就怕他没有才能哪。”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一个人,不怕他不自知,就怕他没有才能哪。不自知而有才能者,尚可堪用之!”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钱穆译文】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的不能。”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不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愁自己没才能。”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详解】按杨钱李三老所解读的意思来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愁的话,人人都要郁闷至死了,为什么?因为你身边那么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强求所有人了解你、懂得你,总有人不了解你、不懂你,这种无时无刻都存在的状态,你以之为“患”?!那就纯粹自寻烦恼,吃饱饭撑着。
现实的世界是,几乎没有人会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因为这是人生的必然状态。连自己都很难了解到自己,又何求他人能够了解到自己呢!!
全世界都不以之为“患”的问题,且大家都意识到的问题,有必要你来跟别人说:“这都不是事”吗?!
那《论语》此章,真正想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呢?咱分析分析。
患,《说文解字》:患,忧也。本义就是“担忧,忧虑”。
“患”与“不患”连用,表达的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实际上“患”与“不患”所带的内容,正常情况下,都是需要“患”的,即需要“担忧”的。但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咱取其轻者。
比如,父母对于孩子外出工作,他们“不患”孩子赚不到钱,“患”孩子学坏。难道“孩子赚不到钱”,自己都独立不了,就不担心吗?担心,必须担心!只是跟“孩子学坏”相比,父母宁可取轻者(前者)。
咱常常听到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患……不患……”,完全可以用“不怕……就怕……”这个现代常句式来替代。
“不怕人之不己知,就怕不知人也。”看,毫无违和感。
知,了解,晓得。《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方面,“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也就是说“不自知”,不能正确掂量自己的斤两。即,无自知之明。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怕人的不自知。
其,指示代词,他。代指前面的“人”。
能,形容词。在某方面见长;有才能;有本领。
不能,没有才能,没有能力。《论语》【08泰伯篇0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以能问于不能”,就是“(自己)很有才能而问学于没才能的人”。
患其不能也,只怕他没有才能、能力哪。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人的不自知,就怕他没有才能哪。
说实在的,本僧真的不想把“患”解读成“怕”字,一转换,就失去了它的美和意境。
但为了随顺现代人的理解,不得不为之。这是古文译成白话文时,常常遇到的无奈。
所以,本僧一直提倡的是:先读古文原文,带着疑问去读白话文解读,最后还是要回归古文。读原文,方得其真味。
言归正传,咱谈谈“不己知”。
谈及“不己知”,即“不自知”。通常情况下,咱们想到的是“狂妄自大”是不自知。自以为的能力远高于实际能力,练了几招三脚猫功夫,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与之相反,一个人“妄自菲薄”,不自信,严重低估个人能力,这也是“不自知”。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论语》两处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分别与“不知人”和“不能”相比较,结果是“不己知”相对而言就“不足为患”了。就是那句话:“两害相较取其轻”。
从常识来说,人的不自知,是常态,甚至是必然的。必然存在的,就自然不是该“患”之事了,因为你“患”与“不患”,它就在那里。
“人之不己知”会跟你说:“你患与不患,我都在这里,不悲不喜”。
不自知,但能知人,则可用人,借人之所能成己之大事;不自知,但有能力,则可为人所用,助他人成大事,同时成就自己。前者如刘邦;后者如韩信、萧何。
所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就是“不患人的不自知,患他没有才能哪”。
对本僧的这个解读,《论语》有没有直接的论据呢?有!
《论语》【05公冶长篇0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使漆雕开仕”章的解读,咱留到下一篇文章再行解读。
《论语》此章告诉我们:作为人,比起“狂妄自大”或“妄自菲薄”等的不自知,没有才能是更该担心的事情。
人,不自知而有才能,如玉之有大瑜,又何患有瑕,瑕不掩瑜也;既不自知,还没才能,那就是一无是处。用比较搞笑的网络语来形容就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浪费人民币。”
(注意,引用网络语,纯粹活跃一下气氛,无恶意。与世无争,也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不自知,且不能知人,那就不能用人;一个人不自知,又没有才能,就不能为人所用。前者更偏重于诫勉上位者,后者则偏重于诫勉下位者。
一个人,不自知,又“居上位不能知人善任,处下位不能为人所用”,必为“大患”也!
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又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人的才能是怎么来的?天赋而来?不敢说没有,但寥若晨星。更多的人是通过学习而来。故《论语》此章也是在勉励人们为学治道的。
此章解读完毕!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论语解谜——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第14篇憲問第30章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遊夢僧直譯】孔子說:“不怕人的不自知,就怕他沒有才能哪。”
【遊夢僧意譯】孔子說:“一個人,不怕他不自知,就怕他沒有才能哪。不自知而有才能者,尚可堪用之!”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
孔子谈学习、谈为师,精选《论语》金句,圣人教你怎样学习、为师
专题知识:《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经典小古文100篇|原文·译文(下)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国学经典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