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坑害孔子的人》016-破解“何为其莫知子”
《论语》原【第14篇宪问第35章】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钱穆译文】先生说:“没有人能知道得我了吧!”子贡说:“为何没有人能知道得先生呢?”先生说:“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只在下处学,渐向上处达。知我的,算只有天了!”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会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会没人理解你?”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真理。知道我的,只有天了。”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没有人懂我哪!”子贡问:“怎么办呢,没有人懂你?”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懂得我的不还有天吗!”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没有人懂我哪!”子贡问:“没有人懂你,那怎么办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懂得我的不还有天吗!”
【详解】读《论语》读者,如果足够细心的话,应该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总感觉孔子最后的话,好像是答非所问?”
你的感觉是对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国学大师误导了你!咱本文重点分析一下。
莫:没有谁,没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译: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莫我知:“莫知我”的倒装。没有谁懂得我。
也夫:语气助词,表达感叹。
孔子说:“莫我知也夫!”不是感怀身世的戚然,而是直面事实的坦然。
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善雄辩,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其言语排第二。
子贡经商头脑发达,被称之为“儒商之祖”,“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对于“何为其莫知子也”一句,历代解论者,远的有写《论语注疏》的何晏和写《论语集注》的朱熹、近的有杨钱李三老,都解读错误了。本僧看了近十个版本的解读,竟无一解对。
下面,本僧就详细解读解读,这让历代大师遭遇滑铁卢的地方,揭开它本不该神秘的神秘面纱。
何:副词,表示疑问。怎,怎么。
为:动词,做,作,干,搞。
何为:怎么做,怎么办?
其: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楚辞·屈原·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何为其莫知己也”,历代解论者,包括朱熹、何晏、杨钱李三老等,都解读错误。如他们所解读的,是问“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那么,孔子答:“不怨天,不尤人”那就是答非所问。
隐者对孔子的冷漠,各诸侯对孔子的冷落,孔子的弟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作为孔子重要弟子之一的子贡,他不可能不了解世人不懂孔子这一事实。所以,他不可能去问:“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这样低级的问题。
事实上,子贡问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办?”即,子贡问的,不是问题的源由,而是问题的处理方法。子贡想从老师获知的,不是解释,而是决策。
何为其莫知子也:是“莫知子也,何为?”的倒装。所以,意思是“没有谁懂得您,怎么办?”
“何为”解读为“怎么办”的,《论语》中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呢?有!
《论语》【02为政篇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求问于孔子,想要的是“民服”的答案,即怎么做才能使得“民服”。想要得到的是措施,而非查找原因。故,后面孔子对答的,是“举直错诸枉”这样的具体操作。
《论语》之外的,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有!但比较长,孔子提问的弟子有三个,咱拿子贡的说。
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知弟子有愠心……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咱拿重点来解读。孔子问“吾何为于此?”问子贡:“对此我该怎么办?”子贡给出的答案是:“夫子盖少贬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老师您的道太高大上了,所以天下人不能容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呢!”(“盖”通“盍”,“何不”的意思。)
子贡给出的措施是降低道的标准,来迎合天下。最终让孔子批评为“志不远矣!”
综上分析,可知,不是孔子答非所问,而是历代解论者解非本义。
尤:怨恨,归咎。《左传·襄公十五年》:尤其室。注:“责过也。”
“下学而上达”这句的解读,实话实说,本僧也没多大把握能解读得好。只能是尽力而为。
咱先看看先辈是怎么解读的。
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引孔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钱穆先生:下学,学于通人事。上达,达于知天命。于下学中求知人道,又知人道之原本于天。
总而言之,就是“下学人事,上知天命”。那这个解读,对不对呢?咱也分析一下。
《论语》【20尧曰篇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14宪问篇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02为政篇12】子曰:“君子不器。”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所以,本僧为“下学而上达”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
下学而上达: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
下面解读“知我者其天乎”。
其:副词,表推测、估计。相当于“大概,或许”。《易·乾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知我者其天乎:懂得我的不还有天吗!
“知我者其天乎”这种,以疑问句表示肯定的句式,在《论语》中有没有呢?有!
《论语》【05公冶长篇0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从我者其由与:跟随我的人不还有仲由吗!
《论语》【09子罕篇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其回也与:不还有颜回吗!
从孔子的回答来看,面对“莫知己”的这种局面,孔子是很坦然面对的——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而非“满腹牢骚”。说“莫我知也夫”只是陈述事实而已,如楚狂、长沮、桀溺和丈人,还有自己的弟子子路。而非感叹“怀才不遇”。
在孔子的眼中,人大地大,天最大。(见《论语》【03八佾篇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是故,还有天懂得他,他又怎么会在意人不懂得他呢?!圣人还是那个“仁者不忧”的圣人。
大师们自己误解了古文原意,然后就由此去评价孔子,可谓“误读经典,坑害孔子”也。咱举一下李泽厚李老的说法,如下。
李老(泽厚):孔子也有不知道(即不使用)自己的埋怨,与前面所讲岂不矛盾?这正好描述出一个真实的孔子面目。怀才不遇而抑郁感叹,乃人之常情,虽孔子亦何能免。孔子虽然没有怨天尤人,但也确乎满腹牢骚,在《论语》中可以多次看到。足见孔子乃普通人一个,并非宋明理学家所描绘的那种超凡入圣、修养“到家”的“至圣”傀儡。
所以,李老(泽厚)所言,差矣!读古文,不可不认真细致也!
本章解读完毕,与“莫我知也夫”相关的章节,至此,全部解读完毕。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第14篇宪问第35章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游梦僧直译】孔子说:“没有人懂我哪!”子贡问:“怎么办呢,没有人懂你?”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懂得我的不还有天吗!”
【游梦僧意译】孔子说:“没有人懂我哪!”子贡问:“没有人懂你,那怎么办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知天命。懂得我的不还有天吗!”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参天地—天与人之四
儒家十诫
日课 |《论语·学而》10
儒家的第一哲学:孔子失传的隐秘学问
《论语》卷16季氏篇诗解2天下有道庶人不议益损友乐三戒三畏
国学经典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