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坑害孔子的人》001-弦外之音
给坑害孔子的人
《论语》原【第09篇子罕第17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杨伯峻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钱穆译文】先生在川水之上,说:“去的就像这样呀!它不舍昼夜地向前。”
【李泽厚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光岁月就像它啊!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孔子站在河上说:“立志的人应该像这(江水)一样哪,不息昼夜!”
【游梦僧意译】孔子站在河上说:“立志成为君子,并志于改变无道世界为有道世界的人应该像这(江水)一样哪,就应该学习这江水的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详解】《论语》此章,本意与时光流逝本毫无关系,奇怪的是诸多解论者,包括杨钱李三大国学大师,均解读成孔子在慨叹时不待人、时光荏苒。
生生地,把本是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解读成悲怀伤秋的满腹牢骚。可悲,可叹,可惜。
《易经·乾卦·象》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此章,就是孔子版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咱先解读单字。
川,河流,水道。
逝,通“誓”,表决心,立志,发誓。孔子所推崇的《诗经》里,就有“逝”通假“誓”的文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记得高中语文课本有这文章)
者,代词,可指人,物,事。此处指“人”。
如,动词,像,如同。《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斯,代词,这,这个。《尔雅·释诂》斯,此也。
夫,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宋·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舍,止息也。《诗·小雅》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立志的人应该像这(江水)一样哪,昼夜不息!
孔子在川上说的话,字面上的解释,就这么简单,到此就结束了。但这还没完!
所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听人说话,要善于聆听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话里的真正意思,就像听锣鼓一样,要听出它的节奏和音响。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的话外之音、弦外之意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搞清楚孔子说这话的背景:什么情况下说的?对象是什么人?
听话的对象其实很明确,就是孔子的弟子。否则,如果不是他的弟子听说的,就不可能出现在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的《论语》里。所以,孔子说这话的受众,就是他随行至“川上”的弟子。然后这些弟子把这话记录入《论语》来教导看《论语》的人。
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跑到“川上”说这话的?
咱先看看《论语》里的这几章:
【05公冶长篇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07述而篇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1先进篇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以上篇章中,有“子在陈(国)”、“子在齐(国)”和“子畏于匡(地)”这样的文字,再结合一个历史背景——孔子曾带着一众弟子,周游列国十数载,意欲推行周礼,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处处摸门钉(广东话),也就是到处吃闭门羹。
咱可以大胆地作推测,孔子是在周游列国而辗转奔波的路上,某天,来到一条江上,发了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孔子要周游列国?不是因为他有钱有闲,而是因为他是个有志青年,哦不,是个有志中老年人。决心倾毕生所学,推行周礼,改变“礼崩乐坏”的“人不知”的世界。
然而,就在自己的故国鲁国就失败了,失败后孔子选择了离开故国,到别国去找机会。即《论语》所记的“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然后孔子带着一众弟子背井离乡,意欲寻找一方可以恢复周礼的土地,但去了如卫国、宋国、齐国、郑国等等国家,都没人愿意用他,也就是说,孔子是被逼去“旅游”的。
也孔子开始可能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结果还真无处留得了爷。
这里,咱向那些倒孔的人问一个题:如果孔子的学说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是维护统计者的利益的,为什么各国的统计者都不愿意用他!
言归正传!
孔子一行人的“旅游”一点也不惬意。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孔子想坐个动车、搭个飞机,那是不可能的。有读者可能问:“为什么不可能?”我只回答:“费用太贵!”
当时到处沟壑纵横、湖泽密布、山高水远的,在屋后撒泡尿,都会有各种猛兽出来跟你打招呼。加之小国林立,动不动就干仗,轻易人就受到牵涉。比如《论语》中就有“子畏(围)于匡”,师徒都被打散,互相以为对方死于非命的记录。所以旅途的艰辛险阻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舟车劳顿,最后还行道无门,普通人自然是挫折感满满的,这情况,《论语》就有所体现,即在陈国被围,连饭都吃不上,连子路都开始怀疑老师的学说是否行得通了——老师,咱的君子学和周礼不是说好得很吗?怎么咱倾力推行,却落得如此田地。
《论语》【15卫灵公篇0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特别注意,通常解论的人都把这个“愠”字解读成“生气”,实则不然,而应该解读成“郁结”,心情不畅快,用现在流行的词就是“郁闷”。子路只是郁闷,想不通,甚至是有所动摇。否则,他跟自己老师生什么气呢!
所以,愠,发上声,郁结。《虞舜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有这样的话语背景,对于孔子说这句话的理解,就豁然开朗了——孔子借景抒情,借用江水向大海方向挺进的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来自勉勉他——勉励自己,同时勉励弟子们:我们这些人,立志于治学,成为一个君子,并努力推行道,决心把“人不知”的社会改造成“人不愠”的社会,即把“人没有智慧”的世界改造成“人没有郁结“的世界,就应该学习这江水的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不能因在过程中遭受挫折、受到打击就停止退缩,甚至怀疑学说,以致放弃。虽然现在我们辗转各国,均不受待见,无法推行咱们的学说,但我们也不应该怀疑、甚至放弃我们的初心。同志们,不忘初心哪!切记切记!
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再把孔子勉励他们的话,记录进《论语》,以此来勉励看《论语》且立志成为一个君子的读者们,比如你,我,他。
是故,本僧在文章开头就说了,孔子这里说的话,就是孔子版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以天道循环不息为引,勉励君子当以之为榜样,而自强不息;孔子则以江水川流不息为引,勉励立志者(包括自己)以之为学习的榜样。
好,本章解读完毕,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谢谢。
最后,咱再大声朗读孔子的这穿越千年而来,勉励我们为学者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声明:本文观点借鉴于缠中说禅相关文章。
【第09篇子罕第17章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游梦僧直译】孔子站在河上说:“立志的人应该像这(江水)一样哪,不息昼夜!”
【游梦僧意译】孔子站在河上说:“立志成为君子,并志于改变无道世界为有道世界的人应该像这(江水)一样哪,就应该学习这江水的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九)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素说《论语》:子罕篇(十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