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拼图解论语》勘误纠错01-[11·17]标点符号引起的血案
《论语》原【第11先进篇第17章】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杨伯峻译文】季氏比周公还富,然而冉求还在帮他搜括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敲锣打鼓地声讨他。”
【钱穆译文】季氏比周天子王朝的周公还富了,而求呀,还替他聚敛附益。先生说:“这人不是我的门徒呀!小子们,你们都可打起鼓去声讨他。”
【李泽厚译文】季氏比周公还阔,冉有夫他搜刮,增加财富。孔子说:“不是我学生!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去反对嘛。”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季康子比周公的财富权力还多还大,而冉求为他聚敛财力而使他的财富权力更盛,”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弟子们可以群起且猛烈地攻击他!”
【游梦僧意译】“季康子比周公的财富权力还多还大,而冉求为他聚敛财力而使他的财富权力更盛,”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弟子们可以群起且猛烈地攻击他!”
【详解】本文,本僧对此章的字意不作解读,只想对标点符号作一些更正。
第一,先申明一个学界共识:比较古老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比如《论语》、《老子》、《诗经》,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到汉代才出现的断句用的“句读”(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对于古人的称谓问题:别人的名,是不可以乱喊的。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论语》的编纂者问题。《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有了以三个基础,咱来分析一下《论语》【第11先进篇第17章】的标点符号问题。
冉求:(前522年—?),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从上可知,冉有的名是单字“求”。就本文起初列的三点基础来看,《论语》中是不应该有直呼他的名的句子出现的,因为《论语》的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冉有是孔子的第一代弟子,所以,编纂者中,最高辈分的人也只能是跟冉有同辈,依礼,都不能直呼冉有的名“求”字。否则,就是对冉有的不敬,有违礼义。
而《论语》此章有“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这样的句子,直呼冉有的字。如果按现在流行版的《论语》的标点符号来看的话,明显有是“直呼其名”的违礼之嫌,犯这样的错误,这对于极力宣扬“以礼治天下”的孔门来说,是极大的讽刺。
那实际应该是如何的呢?才不会有这样的“违礼”行为呢。其实,本章的前半句,划成孔子说的内容,那就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的前半句,划成孔子说的内容后,对于句子的意思,一点也没受影响。更凸显孔子后面说的话有理有据。如此,违礼的,就不是《论语》的编纂的先贤们,而是添加标点符号的后世人的疏忽错漏。
综上所述,现在流行版的《论语》此章的标点符号是不妥当的。应该改如下:
【第11先进篇第17章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如果说“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的话,现在流行版本的《论语》此章的标点符号的错误,可谓是“标点符号引起的血案”!
可能有些读者会说:“《论语》中,直呼'求也’的章节许多呀,是不是都错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其他的章节,都是包含在孔子或其他辈分较高的人(或职位高的人)的话里的。列举如下:
【05公冶长篇0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06雍也篇0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11先进篇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特别注意:这个公西华出生年份是公元前509,比冉求(公元前522)和子路(公元前542)都大,属于前辈)
【11先进篇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另外还有两章有“求”,由于太长,本文不赘述了。
严谨治学,学者共勉也!
另:对于《论语》本章的解读,请参看本僧相应的文章。谢谢。
【第11先进篇第17章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游梦僧直译】“季康子比周公的财富权力还多还大,而冉求为他聚敛财力而使他的财富权力更盛,”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弟子们可以群起且猛烈地攻击他!”
【游梦僧意译】“季康子比周公的财富权力还多还大,而冉求为他聚敛财力而使他的财富权力更盛,”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弟子们可以群起且猛烈地攻击他!”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43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6章》孔子因何让弟子们对冉求“鸣鼓而攻之”?
论语连载(284)《先进篇》第17章,“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
【儒】论语·先进篇(16)弟子给权臣效力孔子这样解决
一起学《论语》11.16先进篇——季氏富于周公
《论语》第169讲 先进第十一 第16节
善读「论语」11.17:聚敛而附益不义,鸣鼓而攻之可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