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后来终于中了秀才,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1832年,曾国藩连考6年不中,文章还被当成反面范文示众,说出来别不信,这位半个圣人其实也如多数人一样天生愚笨。

曾国藩祖上没有出过读书人,其父曾麟书立志要让曾家成为书香门第,结果屡考屡败,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后来竟和儿子一同赶考,每次都名落孙山,爷俩成了七里八村的名人。

是这爷俩笨?还是秀才难考?

大清的科举制度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虽然没啥收入,好歹也算是有学历的读书人了。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进士,就可以参加殿试了。

殿试由皇上出题,每3年一次。

通过殿试者分三甲,一甲3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进入翰林院,成了吃皇粮的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进士需再一次考试,才能进翰林院及各部任职。

曾麟书对儿子寄予厚望,在曾国藩5岁时就教他识字,8岁已经学完五经,9岁开始学习八股文,小小年纪便遨游书海。从曾国藩14岁开始,爷俩便踏上了科考之路。

可惜,父亲考了15年,儿子考了5年,依然还是童生,父子俩考不上秀才誓不罢休!

这一年,爷俩又来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头发花白的父亲中了秀才,曾国藩可惨大了,不但榜上无名,而且文章还被当作反面典型贴了出来。考官的批示是:辞藻尚好,文理欠通。

啥意思?

就是说文章词句挺好,但是道理没有写明白。并排贴的是一篇文采出众的文章,太尴尬了!看热闹的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曾国藩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这人丢得刻骨铭心哪!

他沉默了好几天,自己白天学晚上学,连梦里都在背书,科考却连连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想起,有次吃过晚饭就开始背书,直到半夜还没背上来。突然,从梁上跳下一个小偷,气呼呼地骂他笨死算了,自己在躲在梁上听都听会了。小偷一字不差背完,拂袖而去,曾国藩却被惊得呆若木鸡。

再想想学了这么多年,连文章都写不明白,自己确实是个笨人哪!既然天生笨拙,无法改变,那就改变学习方法吧!否则自己也会如父亲一样,为考个秀才熬白了头。

于是曾国藩改变以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法,开始用心琢磨怎样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慢慢的,文章越写越好,结果下次考试,曾国藩考中了秀才。

从此,他在科考之路上高歌猛进,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又进了翰林院。考秀才的经历让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对方法,坚持就是胜利。

同样是考秀才,太平天国的洪秀全7岁进私塾,12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15岁开始科考,直到30岁依旧榜上无名。

据说他备受打击,竟然晕倒在榜前,从此心灰意冷,放弃科考,走上一条与曾国藩截然不同的道路。

困难面前,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笨拙天分,他没有把天分当成失败的借口,而是坦然接受,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短板。

因为笨,他懂得笨鸟先行、勤能补拙的道理,所以事事行动在前,埋头苦干;因为笨,他从小受尽老师地责骂,也习惯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抗压能力无人能比;因为笨,他做事勤勤恳恳,从不会投机取巧。

曾国藩将自己笨拙的天分发扬光大,他的坚持让笨拙蕴藏出新的力量,虽然开始走得很慢,熬过黑暗时刻,一切都会云开雾散!

正是因为曾国藩脚踏实地的坚持,所以学习基础非常扎实,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考中秀才,如鱼得水,也才能在为官期间做到10年7迁,成为奇迹。

现代社会,人们过多地讲究速成、快捷,连学个新知识、新技能都不愿花时间下功夫,张口就问:“有没有啥技巧?有没有啥窍门?”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此!

看了曾国藩的故事,你是否还在为自己的笨拙而自卑?是否还在为孩子学习上的不开窍愁眉不展?借鉴曾国藩的智慧“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改变的,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43岁的父亲和儿子并肩赶考,父亲中了秀才,6年后,儿子中了翰林
一文读懂古代科举制度
历史上的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童试
比较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当于今天的何种文凭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