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烽火戏诸侯历史真实性求证, 周幽王、褒姒可能被黑了两千多年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他是我们小时候历史的启蒙读本事件,甚至收录在历史教科书中。因为不但有教育的意义,还是西周灭亡的导火索,更拉开了春秋战国时代序幕。

几千年以来,故事中的周幽王被称为荒淫无度的帝王,为博妃子一笑而戏弄诸侯,最后被灭亡。不过,这个故事有很多值得商榷考证的地方。随着考古新证据的出土,或许会给周幽王平反。

西周末年,周幽王非常宠爱嫔妃褒姒,但这个嫔妃是个高冷的人,从没见过她笑过。为了取悦褒姒,周幽王听取奸臣虢石父的建议,点燃了烽火。众诸侯见到烽火后,赶紧领兵前来救驾,结果发现上了周幽王的当。褒姒见状果然哈哈大笑,因此幽王多次点燃烽火,以至于诸侯都不相信了。

之后,犬戎果然来袭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但已经没有救兵。最后镐京被破,周幽王被杀,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而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虽然看起来这个故事没有什么问题,不就是先秦版的「狼来了」,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捉弄他人以免自食恶果。

但其实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多漏洞。首先诸侯国的问题,整个周代有多少个诸侯国其实很难考证。按照荀子的讲法,周代至少有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包含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盟国兄弟,如秦国、楚国、齐国等。

这些诸侯遍布在整个华夏地区,而西周的镐京位置在今天的西安市,离这里最近的诸侯国是秦国,也有几百里的路程。其他吴越、巴蜀、燕齐等边陲地带。整装过来没一年半载的时间是到不了的。难道周幽王和褒姒整天没事干在那等诸侯?隔着数千里来召集诸侯只为了取悦褒姒。

接着是烽火。烽火是一种古老远距离传递讯息的方式,可以传遍整个边防。目前中国最早的烽火记录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周幽王时期有没有烽火还需要打个问号。

况且这个故事最早是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故事与司马迁的《史记》差不多。最大不同之处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是用击鼓的方式来召唤的诸侯。这个方式到司马迁这里可能觉得击鼓召诸侯不切实际,从而改成了烽火。此后烽火戏诸侯就这样流传了三千年,周幽王也成了昏庸的君王。

实际上,烽火戏诸侯在先秦的其他文献上都没有出现过,如与《史记》相悖的《竹书纪年》中都没有记载,以至于很多历史学家都质疑它的真实性。

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别于《史记》的烽火戏诸侯而《国语》的记载则比较真实。《史记》中记载褒姒是六、七岁的宫女怀了八年才生出来的,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而《国语》中则讲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把一名姓姒的美人献给了周幽王,所以称为褒姒。

褒姒还给周幽王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做伯服。之后,褒姒和大臣虢石父内外联合,赶走了原本的太子宜臼,让周幽王改立伯服为太子。太子逃到外公家申国,申王看到自己的女儿被欺负,孙子被废,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最后联军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周幽王原来的太子建立了东周,称周平王。

所以,根据《国语》的记载,根本就没有烽火戏诸侯,且司马迁还隐藏了一段的历史……

这一切的问题,在2008年清华大学受赠的一批战国竹简中,有一些大致的轮廓。

而且,这些竹简都不是正规的考古途径获得的,而是由盗墓者偷盗后卖到海外,最后才被校友从香港买回从而捐给清华大学研究。清华的记载大致与《国语》差不多,周幽王的大王后是申国的公主,所生的儿子为宜臼。因为是嫡长子,而被立为太子。

后来在褒姒与虢石父的操弄下,宜臼被废,然后出逃到外公家申国求救。周王后的娘家申国,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家世地位显赫,与周朝的关系十分紧密。周幽王与申王很有可能是政治联姻。

后来,周幽王废掉王后与太子宜臼,可以理解为宠爱褒姒。也可以理解为对申国提出政治上挑战,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清华中竹简的独家记载,废太子宜臼出逃后,周幽王先起兵攻打申国,最后才是申国联合缯国与犬戎,攻破镐京而后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因此灭亡。

根据《史记》的记载,因为镐京遭战火破坏,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在晋国和郑国的支持下,东迁洛邑,使得王室权力衰弱,东迁的原因是为了「避犬戎」。但是犬戎不就是平王带进来的吗?怎么还规避呢?原因就是《史记》中少写了一部分。《左传》和《竹书纪年》中都有记载「周二王并立」。

清华研究后则进一步填补上了这一空白。在周幽王死于犬戎之乱后,申王所拥护的是前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而周幽王的一些老臣,则拥立了周幽王弟弟余臣,成为携王。此时,周朝有两个王,且持续了二十二年,因此才称为「周二王并立」。最后在晋国、郑国和秦国的帮助下,周幽王的弟弟携王被杀,平王成为正统而东迁,原本的关中地带则归为秦所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平王东迁的原因可能是避秦而不是避犬戎。随着,镐京被犬戎被破坏,周王手上已经没有军队了,而整个关中则都是秦国军队。如果周平王回到镐京,必然会变成秦国的傀儡,因此才决定东迁,定都洛邑是为东周的开始。

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话柄也不怎么光彩,周平王没有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可才会改立周幽王的弟弟为王。即使最后在晋国、郑国的帮助下,得到了周天子的称号,然而并没有什么威信。

烽火戏诸侯这则虚构故事的直接作者当然是司马迁,不过再往上追踪幕后之人可能有两人。第一人就是周平王集团,一个王朝灭亡后,继承者为了证明自己取代前朝的正义性质,都会抹黑前朝的末代君王,其中红颜祸水则是常见的手段。

因为以前的老百姓没怎么受过教育,这一种说法最容易传播开来。周平王有弑父夺位之嫌,自然得用这种故事证明自己的正统。

另一个幕后之手有可能是秦国,秦国在 「骊山之战」中率领沉寂多年的秦军撒往东方。但秦国一开始的立场不定,是要帮助周幽王、携王集团,还是犬戎身后与平王的联合军队,

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最终秦王站在周平王这一队。

有可能是周平王许诺要分封给秦国大片的土地,并把秦国由大夫国升格为诸侯国以换取秦国的武力支持。

所以周幽王被自己的儿子或者秦国抹黑了上千年,更为西周的灭亡背了数千年的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灭亡——两王迷茫
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
18、周王朝,犬戎破镐京
褒娰顶罪烽火戏诸侯到底有多怨?
烽火戏诸侯也是司马迁虚构的?
褒姒的故事:一笑天下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