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解读唐诗】傅庚生:简论李杜诗

傅庚生:简论李杜诗


    二十年前,即 1962 年纪念伟大诗人杜甫诞生 1250 周年之顷,我在拙文《探杜诗之琛宝·旷百世而知音》中曾说:
  李杜齐名,千秋佳话。今年恰值李白逝世 1200 周年,杜甫诞生 1250 周年,尚友之 思,曷其能已!
  我们每一涉想到古典诗歌,马上就会想到唐诗;一涉想到唐诗,首先就会想到李白 和杜甫。李杜齐名,但又风格不一。严羽《沧浪诗话》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 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现在一般都认为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可是也不容我们不信服高尔基的说法:“在伟大的艺术家们的身上,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时常好象是结合在一起的”(《我怎样学习写作》)。
  冯雪峰先生在《中国文学中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一 个轮廓》一文中,论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时说:
  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倾向是和现实主义的精神相通的,相互渗透的,并且我们可以把 它看作现实主义的精神与特色之一而概括到现实主义之内去的。
  他又说:
  被现代人称为浪漫主义者的李白,在他精神的积极方面,也是和现实主义相通的。 我们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与相融去研究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会有 很多发现和收获的。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有云: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 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 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始终,排 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 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王世贞尝云:“元微之独重子美,宋人以为谈柄。”自元稹写出这一篇《杜 君墓系铭》之后,从中唐一直到清代,甚至可说一直到今天,对唐代这两位 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确实是多有评骘论列的。胡元瑞云:“李、杜二家,其 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照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又唐 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故诗流习杜者众也。”昔人每誉李白为“诗仙”, 尊杜甫为“诗圣”,学习、仿效、注释、评论杜诗的人比较多,学李白、注 李白的寥寥无几;到了当代,已经很少有人重视古典诗词的格律了,只有少 数的专门家和研究者,各依其在文学理论上的、形式内容上的以至于门类风 格上的所知、所感和所遇,而分别迎拒,抑扬于其间。但总的说来,历代对 李杜的评价多半是作抑李扬杜说的。
  直至 1972 年,郭沫若先生出版了大著《李白与杜甫》,一反过去的陈案, 虽然口头上声称是作“李杜并称”的,但实际上已经是明显的“抑杜扬李” 了。郭氏的《李白与杜甫》,缺点错误是相当严重的,在学术界造成了很坏 的影响。然而,郭氏对李杜的评价,虽然自身就没有能够摆脱“李杜优劣论” 的桎梏,道是人家俗,自家先已俗了;但是他却对自建国以来在李杜研究中 广泛存在的“抑李扬杜”的观点进行了大胆且尖锐的批评,这对于全国的学术界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我们以为应该给予郭著充分的肯 定,因为我们永远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无论对古人或是今人。
  当然,尽管在批判“抑李扬杜论”方面,郭氏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但今天看来还是很不够的。如前所述,因为郭氏本身就仍然在走着“李杜优 劣论”的老路;所以,自郭著出版问世后,有许多专家虽然都改变了过去“抑 李扬杜”的观点,但是却又创立了另外一种理论,那就是“李杜分论”说。 譬如,说对李杜两位大诗人的研究,“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等。诚然, 对李杜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今天作的 还很不够;但是我们细心地去分析李杜两位大诗人所反映的那个特殊时代 里,诗歌在风格上、手法上以及内容上、思想上的异同,这样我们又何尝不 能够有所发明和受到启发呢?当然偏执于个人的主观爱拒而轻率地抑扬于其 间,是研究者们所应力戒的;但是这种任凭主观地抑扬迎拒与客观地对李杜 进行研究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不能一看到有人评论李杜,立即就顿生疑心, 怀疑他是在抑扬李杜。李白与杜甫同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巨星,“离之”当 然是“双美”的;然而“合之”,只要我们能持以客观的科学态度,参寻辩 析,将更其是“双美”而无“伤”的。

  (一)

  李白和杜甫,只为其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歧异,在诗歌上所表现的风格也 不同,而其本质的内容则是相近的。李白在诗的风格上走的是“飘逸放纵” 的路,杜甫走的是“沉郁顿挫”的路。但是,如果不从文学的现实主义主潮 出发,是搞不清楚问题的。如历来所推崇的敖陶孙评诗:“李太白如刘安鸡 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臞翁诗评》)这就是只就虚无 缥缈处去了解李白的诗,不能认识真实的李白。
  至德二载(757)二月,永王璘兵败,李白亡走彭泽,坐系浔阳狱,作《万愤词投魏郎中》云:
  ┅┅树榛拔桂,囚鸾宠鸡。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 分明是诟骂当朝。长流夜郎后,作《流夜郎题葵叶》一篇云: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正是务耕不臣的打算。由于这种反抗的情绪,与当时的统治王朝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在,才激起他生活思想上的狂傲。按《旧唐书·文苑列传》载:“(李 白)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 这样狂傲的习性,反映到作品中,因而成就为“天马腾骧”,“清新俊逸” 的风格。显然,这种浪漫主义的作风是有很深的现实生活的依据的。
  作为李白代表作品的《蜀道难》,突出地表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所蓄蕴 的浪漫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却是在于他对现实所表示的意见: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从这一核心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横绝逆折的雄奇瑰伟,直到三复斯言的“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夸饰,原都是为此一主题而效绩的。此诗的现实性 遂赋予浪漫主义的手法以积极的精魄。又如李白的《关山月》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借戍客的思归申明非战的思想,用浪漫主义的波澜助长了它气魄的宏丽。《吕氏童蒙训》云:“如:‘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几)万 里,吹度玉门关’┅┅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 这种“气盖一世”的魄力,也是通过对现实表示的意见而酝酿以成,而用浪 漫主义的手法表述了出来。
  由于对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反抗性,构成了李白诗格为积极的浪漫主义。 又由于这种积极的浪漫精神并没有脱离现实(不是超现实的,而是与现实主 义相通的,互相渗透的),他这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是作为“现实主义的精神 与特色之一而概括到现实主义之内去的”。所以我们说,李太白的诗歌,归 根到底基本上仍然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的。
  李白的生活现实,压迫与反抗之间的矛盾,逼得他走上几乎要发疯一般 的道路,它反映于文学的,也就有了想象上超凡入圣的造诣,令人咋舌。欧 阳修《六一诗话》尝云:“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所谓“豪 放”,就指的是诗人睥睨一世,摆脱任何拘束,豪迈不羁与热情奔放的风格, 接近于近世所说的浪漫主义。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又引:
  六一居士云:“‘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ǚ花下迷。襄阳女儿齐拍手,大家齐唱 白铜鞮。’此常言也。至于‘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后见太白之横 放;所以惊动千古者,固不在此乎!”
  用李白的《襄阳歌》说明哪些是“常言”,哪些是“惊动千古”“横放”的句子。但我们以为此例只能说明李诗的“放”,却还不能说明它的“横”。 若举“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庶乎近之。诗之“横”,必是从反抗性 产生的,而它的价值,则在于对当时现实的批判。断绝了淑世之心,才能够 “横放”;而绝淑世之心,正是摆脱了一切束缚的阶级“浪子”的行径。李 白诗歌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就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了。但是,对于 李白诗歌中所体现的这一浪漫主义的精神,如果不从批判现实或对统治者的 反抗去领会分析,则只能看到它的现象,深入不到它的本质。

  (二)

  清·吴乔《围炉诗话》有云: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变尽。吃饭而饱, 可以养生,可以尽年;饮酒而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昔人以炊米为饭喻文,以酿米为酒喻诗,话说得虽不够全面,却也有些见地。 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作这样的推衍:浪漫主义又是诗中的曲蘖。杜甫虽然 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然而在他的诗歌创作里并不是没有浪漫主义梳织于 其间的。试读《兵车行》的一起一结: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 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所运用的夸饰和衬托,分明都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必须从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相结合去了解与衡定某些作家,也必须从二者的结合去领会与分析某些 作品,才可以觇其全豹。
  试再读少陵的《羌村三首》之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这一篇也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这一首诗虽短, 却概括了羌村生活的去、来、今。“忆昔”两句是回忆过去树下纳凉的幽静 生活;“萧萧”两句是描写目前枯枝萧索的落寞生涯。“赖知”两句是在无 可奈何之中,强自宽解之词。用篇末幻想里的“慰迟暮”,与篇首的现实中 的“迫偷生”相呼应,实际上是以虚映实,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沉郁之感。也 就是说,用浪漫主义的虚构,勾勒出一种气氛来,用以强调出现实主义描写 的力量。

  浪漫主义的色彩在杜诗中是时常闪现的,试读他的一首被称为“笔笔写 生”(浦起龙《读杜心解》)的蜀中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曲终 余音”,“通篇大结”(王嗣奭《杜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几乎每一个字里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风采。“安得”、“千万间”、“大庇”、 “天下”、“欢颜”、“安如山”、“何时”、“突兀”以至于“死亦足” 都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精神的。今昔的论者一直把这几句诗看作是诗人实在的 思想,没有体会到其中夸饰的成份,因而长期以来对它的评价,一直是未称 公允的。
  从杜诗里去发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如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叙述险象环生的象征之词: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 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辚辚。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棅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又如《北征》诗里描述乱离中小儿女无辜的生动情景: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 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问 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新婚别》的比兴之旨: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梦李白》的惝恍之思: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 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 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还有《醉时歌》毫无顾忌的醉后狂言: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以及《洗兵马》的切盼之词: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释闷》的热骂: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 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客从》的冷嘲: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等等;这些都何尝不有浪漫主义的神韵与手法行于其间?这真是俯拾即是 的。
  杜甫还有许多咏物的诗,也奕奕地流溢着浪漫主义的神采。如《画鹰》 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时危安得真 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淞半江水?”尤其是《义鹘行》,通篇都闪烁着传奇的光影,与《除 草》都是浪漫主义的寓言诗。至于《望岳》、《饮中八仙歌》、《乾元中寓 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登高》等,从内容到形式, 就更加明显地是浪漫主义的诗篇了。

  (三)

  我们以为,对古代诗人与古典诗歌的评价,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形 式及风格的鉴赏,似乎不必只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个名词之间画一道鸿 沟。尽管诗人辄有偏胜,但仍然是从二者的结合上多考虑一些为好。李杜二 人,只是诗的风格不同,在思想等方面及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又是相通的。 他二人生在同一时代里,不能因为李白代表浪漫主义诗风,杜甫是现实主义 作家,而去强作割裂;应当结合着去看。
  读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可与杜甫的“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捣衣》)相互发明;李诗“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玉阶怨》),又可以和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参看;《战城南》与《兵车行》;《清平调词三首》和《丽人行》;《与史郎中钦黄鹤楼听吹笛》,《江南逢李龟年》;《寄东鲁二稚子》,《忆幼子》;《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解忧》;《古风五十九首》,《偶 题》;《早发白帝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舍弟》,《天边行》;《赠新平少年》,《莫相疑行》;《苏台怀古》、《越中怀古》、《昭君怨》 及《宿巫山下》,《咏怀古迹五首》;《月下独酌》,《独酌》;《宣城长 史弟昭赠予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房兵曹胡马》;《春日醉起言志》,《江汉》;《温泉侍从归逢故人》,《酬高使君相赠》;《客中作》,《陪 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得舍弟观书自中 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 词》;《寄远》,《客夜》;《别内赴征》,《月夜》;《鲁郡东石门送杜 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梦李白二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 酒》,《可惜》;《山中答俗人》,《江亭》;《山中与幽人对酒》,《漫 成二首》;《咏邻女东窗海石榴》,《病橘》;《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 御》,《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可以相互参寻,求得二人风格的异同。
  总之,了解太白的诗,要从积极的浪漫主义是现实主义表现的风格之一 去认识,就虽不中而不远了。认识了这一问题,就可以肯定李白的诗歌创作, 仍然是循沿着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的,它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 历史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我国诗史上这两位最伟大 的诗人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统一起来,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有益的。李 白和杜甫一样,他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过在封建社会里,很少有 人能赶得上他这样的高才与狂傲,所以学习他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就视他 为诗中之“仙”,而以杜甫为诗中之“圣”;“仙”与“圣”,本没有优劣 上下褒贬的扬抑之意,而只是说明两者在诗的风格上有所不同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李白杜甫优劣论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杜甫(修订版)
贵在创新——《论诗》(李杜诗篇万古传)赏析
李白杜甫试比高
李白和杜甫谁更技高一筹?读完他们描述长江的诗,答案一目了然
天才与言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