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讲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圣君(8)
不知是纯属巧合还是天人感应,这一年蝗虫并未成灾。

  先且不问蝗虫为什么收敛,久旱为何逢甘雨。看看唐太宗的肢体语言,透露出什么?除了责备蝗虫,不该为害农作物,致使生灵涂炭之外,他同时宣示和宗教家一般殉道的决心,——宁可让蝗虫吃他的内脏,也不希望蝗虫吃百姓的谷子;宁可厄运上身,也不要百姓受苦受难。

  对蝗虫说的这段话,另一方面也是对上天的祈祷文。因此唐太宗的传达对象,一是蝗虫,一是上天,还有呢,就是老百姓以及后人。

   也就是说,与其说唐太宗是对天祈祷,不如说是借此传达他爱民如子,为了国泰民安,宁可舍身的伟大情操。口说无凭,必也伴随着吞食蝗虫这种恶心的动作,才 能信服于人。这是政治人物擅长的“作秀”。唐太宗时没有电视机,但有史官记录,传诸后代,流芳百世,而消息经京师散播出去,百姓感动,全民爱戴。小小一个 举动,寓意大焉。

  体恤民心这一点在唐太宗的诗歌中也有所流露。康熙在他的《讲筵绪论》中指出:“诗以吟咏性灵,如唐太宗诸篇,未尝不以天下黎民为念者。”现举几首太宗的诗略作分析:“洪涛经野变,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王。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春日望海》)。

   在观海时他也未忘节欲治国。“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初晴落景》),写自己咏物之意不在单纯讴歌事物本身,而在于考虑治国大业。“已获千箱庆,何 以续熏风”(《秋暮言志》),写自己已享用千廪俸禄,自应有所作为,以解除庶民之困苦。唐太宗咏物诗的比重很大,但这些咏物诗也非单纯吟咏事物,更多的是 借咏物来表达自己作为帝王的心志。“萧条起关塞,扬苨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咏风》), 唐太宗由风天的景象联想到汉高祖的《大风歌》,想到自己应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对此新登岁,披襟弄五弦”(《咏雨》),流露唐太宗关心民瘼,庆幸丰登之 意。另外,在他的《喜雪》诗中当他看到万物被冰雪覆盖、遮蔽的景象时,感慨到“怀珍愧隐德”,联想到世间也会有怀才不遇之人,于是深感惭愧。

   在封建帝王的生活中射猎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唐太宗也有两首表现该题材的诗作,然而他所表现的却并不都是游猎带来的乐趣。《冬猎》的结句中写到“禽荒 非所乐,抚辔而招忧”即是说明在打猎时,还忧虑国家政事。另一首《出猎》中更是明确写道“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打猎的目的是为了为民除害,并非娱 乐。当然,笔者并不否认作为君王的唐太宗也有享乐、奢侈的一面,更不想说他没有吟风弄月、赏心娱情的思想,而是认为分析一个人物应该与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 境和该人物的身份、地位结合起来看。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在他消遣娱乐之时仍不忘国事,不忘百姓,仅从这一点来看,唐太宗的人格也是值得肯 定的。

  恩威并举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突厥、吐谷浑等的侵扰,并进而征服了突厥、吐谷浑等,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

   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在边远少数民 族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以统辖本族。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很信任,不 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还帮助他们的部属,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他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又开通通往西域的大碛道和通往北 方边疆地区的参天可汗道,以加强内陆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树立了声威。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唐高祖起兵时,为了取得突厥的支持,一度对颉利可汗称臣。及统一全国后,突厥不断侵扰唐境。太宗即位之初,颉利可汗以为有机可乘,率领重兵进逼长安。太 宗亲自领兵隔渭水而阵,指斥颉利背信弃义,颉利无辞以对。在唐军的严加备御下,颉利不敢轻进,结果双方在渭桥上,“刑白马设盟”,突厥被迫退兵。太宗有鉴 于此,决心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战斗力。每天引数百人在显德殿前教射,亲自临试,对射中的人赏以弓刀、布帛,由此“士卒皆为精锐”。太宗又整顿府兵制 度,改天下军府为折冲府。当时共有军府六百三十四,而关中置府二百六十一,“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足以克敌制胜。

  正当唐太宗积极准 备反击突厥的时候,突厥汗国由于颉利可汗“纵欲逞暴,诛忠良,暱奸佞”,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及被统治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又加“塞北霜旱,糇粮乏绝”,给唐 朝出兵以有利的时机。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太宗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 灵州大都督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统军十余万众,分道出击突厥。次年春天,李靖自马邑(今山西朔县)出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大破颉利于定襄(今内 蒙清水河)。颉利北走碛口(内蒙二连浩特市西南),途经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北)。李勣先已伏兵于此,又把颉利打得大败。李靖乘胜追击,李勣又伏兵碛 口,堵住颉利逃往大漠的道路,颉利可汗穷蹙被俘,东突厥灭亡。原来隶属于东突厥的各族都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军在这次反击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唐初,吐谷浑虽一度与唐通好,但多次侵扰兰州、凉州等地,阻碍唐与西域的交通。贞观九年(635年),太宗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侯君集、李道 宗、李大亮诸军进击吐谷浑。李道宗在库山(今青海天峻南库库诺尔岭)击溃了吐谷浑精锐。吐谷浑王伏允逃入沙碛。唐军深入追击,他们克服了高寒缺水的困难, 穿越上千里的无人之境,其中侯君集率领的一支军队一直到达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伏允在逃窜中为部下所杀,其子慕容顺降唐。唐军凯旋,从而解除了 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永恒骄傲:大唐帝国李靖一战灭突厥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三)
威振北狄:李靖
《世界军事战争史-102》唐同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
“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21
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隋唐:执失思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