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讲 大唐文明的辐射(3)
尤其是华服的变化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华服最璀璨的年代是在大唐。只有唐代 的衣服、佩饰、化妆、随件和整体服饰形象,才是中华民族服饰最为灿烂的篇章。尤其是通过群体服饰形象所显现出来的那种雍容,那种自信,那种豁达,那种宽 容,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唐人那博大的胸怀,那包容万物、高屋建瓴的气魄,闪耀着中华民族及中华服饰的耀眼光芒。

  唐朝是我国政治、经济 高度发展,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由于长期稳定,生产力极大发展,国力强盛。其服饰无论衣料还是衣式上的发展,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其工艺美 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唐代由于佛、道、儒三教融合,儒家思想被外族文化冲淡,在当时社会思想崇尚开放的自由氛围中,唐朝的服饰终于呈现出品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甚至妇女穿着男装都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唐代服饰普遍华丽、生气勃勃、雍容大度,充满大唐盛世之风范。

   唐时服饰由窄到宽,到盛唐时则演变到了宽松博大。当时妇女上装皆为交领衫,长裙系于胸上方,拖曳于服下,给人一种宽松全新之感。我们不难看出隋唐时期社 会的精神面貌的朝气蓬勃。尤其是隋唐女装,非常富有时装性,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襦裙俏丽修长,披帛飘 然若仙,粉胸半掩,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真是“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慢来罗裙半露胸”。

  唐人不仅讲究服饰的款式造型还讲究发式,千变万化的发式体现着中华诗韵,或是在颂咏着神州山河。那些大胆的构想,那些神奇的巧思,都表现出中国人的艺术天赋以及对祖国、对生活、对艺术的执著的爱。

  唐人讲究面妆,无论是花钿,还是斜红,再或是面颊上的钱纹、花纹、小鸟纹……每一种妆式都有一段奇妙诱人的传说。对唐人那文化性的“满面纵横花靥”来说,今日脸颊上涂面国旗就去足球场凑热闹的球迷,只能望其项背。

   唐人讲究服饰配套,男人幞头、圆领袍衫、马皮六合靴,既具儒雅气,又有骁勇风。女人或榴裙,或胡服,或男装,在高雅之中蕴含着一种娇美,在富贵相中又有 一种不受束缚的人性的酣畅。张扬,但不故作潇洒;随意,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总之有一种大气、霸气,霸气之中又显现着谦和,不拒绝外来文化,所有外民族 服饰精粹都可以为我所用,都可以共同构成大唐的盛世繁华。

  当前,唐服像一阵风似的吹过中华大地。人人都穿上一件对襟立领缎面袄,就好像是衣冠王国崛起了。当然,不管怎样,总算给曾是衣冠王国的臣民们增添了一份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看,这种服装是中国各民族服饰精华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它具备着区别,有西方服饰风格的东方神韵。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只是,我们或许有些挑剔地讲,这股华服风并没有穿出气势来。也可以说,形式轰轰烈烈,内容却显得单薄。

   不要误认为今日的“唐装”就是唐代服装,更不要误认为今人穿上华服,就能渲染出大唐的气势。重要的不是跟风似的穿上一件华服,而是要在现代时装中倾入中 华服饰文化元素,尤其是要持续不断地保持并发展服饰中的中华风,穿出华服或说中国人的气势来。这,才是衣冠大国崛起的时刻。

  景外之景 从月亮遥望地球,肉眼可以清楚地辨认出的人类文明工程?有两项:一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是荷兰的围海造田。古代世界有所谓七大奇迹:其中的五个是建筑物: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德米斯神庙、阿历山大灯塔、哈利卡那梭斯陵墓。现代人喜欢用特定的建筑物来代表特定的城市和地方,例如比萨斜塔、罗马斗兽 场、巴黎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楼、悉尼歌剧院、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北京天安门、华盛顿白宫等等,数不胜数。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这是因为建筑与音乐之间有着很多的艺术相同点、具有音乐美的特性。建筑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组合、比例,与音乐变幻的旋律有着类似的特征。不同的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犹如乐曲中的独唱、对唱、重唱和多声部的大合唱。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把建筑比作画图,他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 手卷画……”梁先生虽然把东西方建筑都比成了画,但是我以为,他在这里想突出表明的是中西方建筑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异样的审美情趣。

  可 是,建筑不仅仅如字典上的定义,是一门营造的艺术和科学;也不仅仅如德国诗人歌德的比喻,是一曲“凝固的音乐”;在我们看来,她还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和社会 文化的物质标志。如同诗歌、文学、音乐、绘画,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体现了历史在空间的延续。当然,在不同的阶段她有着鲜明的时代个性。建筑和城市是以 特定的社会群体和形态为组织结构的,她的地域文化色彩非常浓厚。因为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生活、思维和交流方式,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系、政治制度、 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都影响着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例如中国有宗祠、四合院式的民居;欧洲则有教堂、市政广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种交流有时表现出尖锐的冲突和矛盾,而更多的时候则表现为一种融合和吸收,使人类文化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内涵和多元性。同时也使建筑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唐朝当时的建筑不是反映出官式建筑的特点,就是表现出民间建筑的特点,这标志着唐朝把从在汉代自西域传入中国的代表印度特色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世俗文化相 结合,终于走上了中国化道路,把国外的建筑风格真正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同样,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成也随着中国文化的东传而对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地区产 生影响,推动了东南亚建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 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 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唐 | 一起聊聊日本古建筑
中国3分钟丨中国舞再现大唐之美:四方交融 美美与共
丝绸文化博物馆(上)
《大唐芙蓉园》普通邮资明信片
拂亮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标志
汉服、汉字、拔河、火炕、蚩尤、东夷,韩国为何觊觎中国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