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精神的未来走向
儒家传统文化是封建时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对此论断,学术界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然而,学者们对下列问题的答案,却千差万别,各执一说,这就 是:儒家精神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否还有保留价值?它的未来前景怎样?实际上,这个问题至迟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已被进步思想家所提出。

   精神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体现,精神文化建设最需要发扬继承与创新意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辉煌的古代精神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宝贵 的财富。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我们既不可沉迷其中,昏昏欲睡,也不能抛在一旁,盲目创新。儒家精神文化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双重性格。把儒家精神文化说成是 完全封闭性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每当外来精神文化输入中国后,中国固有的精神文化总是在外来精神文化的冲击下,从中吸取其有益成分,不断充实和发展自 己。

  儒家传统精神文化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佛教本属外来精神文化,但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 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寻求真理,冲破闭关思想束缚,实际正是发扬了儒家传统精神文化开放性的优点。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就要在继承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 引进、消化、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精神文化。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中,都有优秀的成分,特别是那些代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反映现代思想价值观念的现代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群体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为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 造不同的精神文化类型。这些精神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纪录,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一个民族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就必须在完善自身精神文化的同 时,吸取借鉴外来精神文化,尤其是那些有较高价值的精神文化。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只能把自己孤立于世界进步与发展的潮流之外,造成民族精神文化的停滞与 倒退。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有目的地选择、取舍儒家传统精神文化,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全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一直处在相互融合 的过程之中,但它们却似若干条渐近线,永远不可能合为一体。精神文化有其多元性特征,无论“全盘西化”或是“全盘中化”、以及“精神趋同论”,都不可能是 世界精神文化发展的前景,也不是儒家精神发展的未来情形。精神文化是有机的整体,但也可以分解,可以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吸取有益的东西。儒家精神是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它有自身的普遍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其自身也处在不断演变之中,这种情形已经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儒家精神不可能成 为历史的陈迹,其精神文化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精华不应被抛弃,也不可能被抛弃。儒家精神在今天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它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虽然消失了,但它作 为一种传统,在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内都有很大势力。儒家精神中的自强不息、重道义、讲操守、重气节、尚礼让、反强暴、求真理的传统精神;求真求实、推己及 人,对善的追求和大同思想;公而忘私、宽容平和、互相尊重的社会和谐思想;重视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倡阳刚之气,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执着追求精神,都是儒家对人生哲学的重要贡献,这些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清代文人赵翼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的传世佳句,可用来形容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儒家精神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具有永恒的社会与人生主题,决不会自行消亡;其中不适应变化了的 文化土壤的那一部分,将被逐渐扬弃,被新文化因素所取代。展望未来,也许还会出现新的儒学思潮,但很难出现那种凌驾于百家之上,令万流归宗的新儒学。儒学 的精华经过加工锤炼,融入新精神文化形态的内部,成为它的有机要素。孔子不再是神,也不再是罪人,而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代表和象 征,受到人们的应有尊重。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我们应站在世界文化潮流发展的前沿,从全局观念出发,赋予儒学以现代甚至超前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儒家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指导意义
儒家道统与民族精神
国学大师陈寅恪提出的“道教之真精神”,指的是什么?
中国文化纵横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