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节 大清王朝的黄金时代(1)
在《清史稿》中,对康熙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康熙时的大清帝 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那时清朝的疆域也许是令我们非常惊叹的,东起大海,西至葱岭, 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康熙大帝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经 过了平定三藩叛乱以及收复台湾,中华版图基本上奠定了当时的清朝疆域。

  在东北方向,康熙帝抵御外侵,并且缔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约,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

   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同俄 国在尼布楚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土地,归中国所 有。这是一次独立外交的胜利,便于康熙皇帝在正北方向与多伦会盟,治理蒙古。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的基础上,康熙帝进一步解决漠北蒙古、 初步解决漠西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两千年古代历史上的北疆难题,到康熙帝时才算真正得解。

  康熙之后,蒙古是中华各个民族防御沙俄南进的长城。在西北,康熙皇帝三次亲征,败噶尔丹。康熙帝又经过了先后三次亲征,遏制噶尔丹势力东犯,不仅稳定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局面,也稳定了漠南内蒙古的社会,更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

  在东北打败俄国的侵略,解决并巩固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东北的广大地域,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

  在北方,中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明代的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己巳与庚戌,蒙古军队两次攻打京师,明英宗甚至成为蒙古瓦刺的俘虏。

  清朝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就这样康熙依次收服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复越汉唐”。

   在西南,康熙命人进兵安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又派兵平定西部蒙古势力对西藏的扰犯,维护西藏的社会安定。后乾隆《钦定西藏章程》设驻藏大臣、在西藏 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金奔巴瓶制度,西南云贵川的苗、瑶、彝等,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个地区民族的管理,在康熙皇帝英明的统治之下,清朝实现了中国 皇朝史上多民族国家新的和谐。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当时康熙对农业也非常重视,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在位的时候就下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了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在康熙年间,他还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帝还热衷于园林 的修建设计,曾经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雍正、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 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修建了很多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等,留给后人很多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三山五园”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 《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中华文明在清朝不仅得到传承,而且延续了活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艺术 文化才能繁盛,中华文明在清朝得以传承发展与这个时期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康熙强调藏富于民,普免天下钱粮共达545次之多,其中普免全国钱粮三次,计银一亿五千万两。统一台湾之后,虽然社会矛盾和民族纠纷没有根除,但没有大的、严重的社会动荡。

   康熙帝是一位很幸运的帝王,在他生命中的后四十年中,中国社会处于由乱到治、由动到静的稳定时期,原有的社会冲突已经释放,新的社会冲突还没有积聚起 来。在中国两千年的皇朝史上,统一王朝皇帝在位四十年以上的,有汉武帝(天汉民变)、唐玄宗(安史之乱)、明世宗(庚戌之变)、明神宗(萨尔浒大战)、清 圣祖和清高宗(王伦起义)六位,而中原地区连续四十多年无战争的只有康熙朝。

  在康熙朝,秋决死刑数字比较少,康熙十二年(1673年),“死犯共有八十余名”(《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后来“决一年之罪犯,减至二三十人”。(《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康熙十六年(1677年),终岁决断死刑,“不过十数人焉”!

  对于一个上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年被处决死刑的只有十余人,这个数字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比较稳定的。

  康熙帝多次四方出巡,他三次东巡、六次南巡、五次西巡、三次北征,还四十八次去木兰秋狝、五十三次到避暑山庄,如果社会动荡,康熙四方出巡是不可能的。

  康熙朝的后四十年,在中国皇朝史上,确实是一个疆域广大、百姓生活安定和美、内外都没有纷争的朝代。清朝的这一经济强大、地域广阔的伟大时代是在康熙和孝庄的努力之下创建的一个盛世。

  那么,康熙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在孝庄的指导下,清除了权官势力,初设南书房,建立密折制度,将皇权推向了更尊崇的地位。

   顺治帝临终前,承袭后金旧制,立四大臣辅政,形成了四大辅佐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太后参政三足鼎立式的集体约束机制。鳌拜渐渐从四大辅命大臣中脱颖而 出,结党营私,专横跋扈,严重威胁了皇室的权力。康熙八年(1669年),在孝庄的指点下,亲政刚两年的康熙帝以雷霆手段,力擒鳌拜,将鳌拜的罪证公布天 下,清除了鳌拜的党羽,同时为诸多冤案平反昭雪。自此,康熙时代来临。这件事,对于康熙帝后五十年政治统治的延续有重大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疆域的形成
最新高中历史教材:清朝在前代的基础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
6张疆域变化图,带你看清朝是如何从零开始一统中原的
康熙的功绩大概有以下8点
高中统编版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检测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