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公冶长篇第五(2)

【原文】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①?”子曰:“女器也②。”曰:“何器也?”曰:“瑚琏也③。”

【注释】

①赐也何如:子贡怎么样?赐:子贡的名,姓端木。  ②女器也:你是器具。女:通“汝”,你。器:器物,器具。  ③瑚琏(hú liǎn ):宗庙里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上面镶嵌着玉,华美而贵重。孔子以瑚琏比喻子贡。

【语译】

子贡问孔子说:“我怎么样呢?”孔子说:“你,像器具一样。”问:“什么样的器具?”说:“庙堂中的瑚琏。”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子贡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伶牙俐齿,性格外向,心直口快,具有非凡的外交才能,喜欢臧否是非,品评人物。“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司马迁语)扬善不隐恶,他不安本分,喜好经商。每次经营行情他都能摸准,富甲一方,“结驷连骑”。他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勤学多问。子贡因贫富之问而悟“切磋”之义,孔子表扬他,“始可与言《诗》已矣。”并赞扬他“告诸往而知来者”,能“闻一以知二”。他擅长言辞,孔子告诫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因他优点突出,德行也不错,但未达到颜回“三月不违仁”的高度。

因此,当子贡向孔子问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意思是老师你刚才表扬宓子贱,说他“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斯焉取斯?”那么我怎么样呢?子贡急切想知道老师对自己评价,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你是一个器皿啊。”子贡听到这个评价,不明究里,仍继续追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美玉“瑚琏”是盛祭品的高级器具,精洁高雅,有专门用处。

子贡如此多才,孔子评价他也只是“瑚琏”,系专才,而非通才。孔子要求“君子不器”,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博学而多能。“瑚琏”之评,既有充分的且具有一定高度的肯定,又有一定的婉惜似的否定;肯定其精洁高雅,否定其不能通权达变而具“君子不器”之能,肯定多而批评少,表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艺术。难怪子贡对孔子的评价那么高,“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也是从一点一滴一问一答之间逐渐形成的。子贡是孔子身边最亲近的弟子之一,师生感情甚笃,孔子去世后,其他弟子守心丧三年,“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②,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小孔子29岁,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佞:巧言之才,能言善辩。  ②御人以口给(jǐ):快嘴利舌顶撞别人。御:防御,抵挡。这里是争辩顶嘴。口给:言词不穷,滔滔不绝。给:足。

【语译】

有人说:“雍这个人,虽然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哪里用得上巧言之才呢?应付人只凭巧言,只会屡屡让人厌恶。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何须巧言呢?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冉雍的评价。

冉雍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与子贡性格相反,子贡开朗活泼,伶牙俐齿,冉雍仁笃厚道,不苟言辞。

于是有人向孔子质疑:“冉雍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对子贡一向十分欣赏,但对他巧嘴利舌,多有微辞,因此在评价冉雍时。有人用“不佞”没有口才来责难冉雍,孔子十分不悦。劈首一个反问句:“焉用佞?”这一个反问句,有二层含义:一层说,冉雍如果够“仁”德的标准,不需要巧言之才。一层说,冉雍如果不够仁德的标准,有口才也无用。不论“仁”与“不仁”均不需要巧言之才,什么原因呢?“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雍也篇》)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用快捷的巧嘴来对付他人常常遭人讨厌。

孔子结束时,又说一句“不知其仁,焉用佞?”连他够不够仁德的标准,都不知道,何必去用巧言之才去评说他呢?“焉用佞?”一头一尾,前后两次出现,遥相呼应。可见,孔子一向重视内心仁德的修养,反对表面华装艳丽,文质兼美是最佳境界,不能兼美,与其文胜质而华丽,不如“质胜文而朴野。”

【原文】

5.6子使漆雕开仕①,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 子说③。

【注释】

①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称子若。孔子的学生,小孔子11岁,春秋鲁国人。仕:做官。  ②斯之未能信:即“未能信斯”,对这件事没有信心。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③说:同“悦”,高兴,愉快。

【语译】

孔子让漆雕开去从政,漆雕开回答:“我对此事还没有把握。”孔子听了很高兴。

【解读】

本章记载漆雕开不愿出仕的态度。

漆雕开为人刚直不阿,矜气尚勇,藐视权贵。师从孔子,孔子向来赞同“学而优则仕”,见他业已步入中年,已具有做官才能,建议他去做官。漆雕开却说:“吾斯之未能信”,认为自己对做官还没有信心。根据他的性格,他可能是不屑做官,也可能是谦虚,不论是何种原因,对于一个勤奋而愿意继续随他学习的人,孔子却表现出喜悦之情。

【原文】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①,从我者②,其由与③!”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④。”

【注释】

①桴(fú):渡河用的筏子。  ②从:跟随。  ③其由与:大概只有子路吧。其:大概,语气副词。由:子路的名。与:疑问语气词。  ④材:通“裁”,裁度事理,不知约束。

【语译】

孔子说:“仁道不能施行,乘着木筏飘流海外,能跟随我的怕只有子路了吧!”子路听了这话很兴奋。孔子说:“由啊!你的勇猛超过了我,过分自信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汲取了。”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路的信任以及评价。

子路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生性耿直好勇,爽直刚强,时有粗鲁野蛮之态。每次孔子发问,谈话,喜欢率尔开对,抢先发言。每次问志,他总是第一个发言。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喜欢的弟子: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一个文,一个武,颜回受表扬最多,子路受批评最多。

一天,孔子感叹,仁道不能推行,设想乘木排出海,远离尘嚣,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孔子是遥想感叹假设之问,并未打算真的远游。“子路闻之喜。”一个“喜”字,把子路受老师表扬后,欢喜雀跃的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孔子因其一向喜欢子路率然坦诚,但对他的批评向来也十分率直,从不转弯抹角,也不看环境场所。见他手舞足蹈,欢喜异常,又劈头一盆冷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教学生,既是一位循循善诱,蔼然可亲的长者,又是一位刚正弘毅不阿私情的严师。

【原文】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①。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②,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③,百乘之家④,可使为之宰也⑤,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⑥?”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⑦,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孟武伯:姓孟孙,名彘(zhì),“武”是谥号。孟孙氏是鲁国执政的三家之一。  ②赋:指兵役和军政工作。  ③千室之邑:一千户人家的城镇。邑:庶民聚居地。  ④家: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由卿大夫管理并收用当地租税的地方叫采邑,也叫家。  ⑤可使为之宰:可以让他去做那里的总管。之,指代“千室之邑”、“百户之家”。宰:大夫家的总管,一个城邑的长官也叫“宰”。  ⑥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2岁,春秋鲁国人。  ⑦束带立于朝:穿好礼服,站立朝廷。束带,束紧衣带。

【语译】

孟武伯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啊。”又问。孔子说:“由嘛,在一个拥有上千辆战车的国家,可以让他主管军政,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啊。”又问:“冉有怎么样?”孔子说:“求嘛,拥有上千户人家的都邑,或拥有百辆战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任总管,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啊。”又问:“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赤嘛,盛装侍立在君主身旁,和来宾交谈应对还行,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啊。”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路、冉求、公西赤的评价。

孟武伯向孔子问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位孔门高足是否符合仁德的标准,孔子认为子路算得上一个军政长官,冉求可任行政长官,公西赤可任礼宾部长,至于是否符合仁德的标准,孔子说“不知也”,“不知其仁也。”

这里有两点需注意:

一、“仁”是一个很高的道德修养标准。孔子不轻易许人,弟子三千,也仅仅只用“其心三月不违仁”赞扬颜回,其余均无此殊荣。

第二、读《论语》全书,孔子对弟子不论表扬,还是批语,绝少使用全称肯定或全称否定的判断。既然不同意以“仁”赞许,孔子可以直接说“非仁也”,他却来了一句“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句式,“不知也”,“不知其仁也”,他用了否定句,而是一种模糊否定,是不确定的否定,对追问事实的回避,而不是对追问事实的直接否定,表现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艺术,不打击学生追求仁德的积极性。不轻易赞许,也不轻易否定,给学生努力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给自己也留下了许多回旋的余地。我们在与人交往或教学时,当慎用直接否定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5——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 5
【经】《论语》公冶长篇(5---8)
《论语》 译文
“论语”新解 “公治长篇第五”第5、6、7、8章
公冶长篇第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