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5)

【原文】

3.13王孙贾问曰①:“与其媚于奥②,宁媚于灶③。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

①王孙贾:卫国大夫。 ②媚:讨好,巴结。奥:房子的西南角,古人认为那里有神。 ③灶:做饭的灶。古人认为奥神比灶神尊贵,但灶神可以“上天言善事”,有实权。“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能是当时的俗语,意思是与其巴结地位高的人,不如巴结地位低但有实权的人。

【语译】

王孙贾问道:“‘民间所谓与其祈祷西南角的奥神,不如祈祷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那么样说)不正确!如果得罪了上天,到哪儿祈祷也没用。”

【解读】

本章孔子谈舍近求远还不如抓住事物的根本。

孔子强调中庸,凡事“时中”、“执两用中”。奥神尊贵,灶神实用;奥神远,灶神近。孔子通常的观点应该是与此二位神氏等距离交往,以道事之,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偏倚。王孙贾却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孔子采取以偏治偏、釜底抽薪的方法,批驳他说:“得罪了上天,连祈祷的地方也没有”,意思是你想谄媚投机取巧,不以道事君待人,连根本都没有了。孔子所说的“天”即“道”。

另外,他俩谈话艺术都很高妙,打哑谜,均采取比喻说法。比喻所指的内容历来分歧较多,我们不去讨论。王孙贾暗示孔子,应讨好有势力的人,孔子也用同样的方法回答他,任何有势力的人都无法逃脱大道的制约,还是以道事君,忠道不盲目忠君,更不要谄媚趋附。

【原文】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①,郁郁乎文哉②!吾从周③。”

【注释】

①周监于二代: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于夏朝、商朝制定的。监:同“鉴”。二代:夏商二代。 ②郁郁:丰富,繁盛。文:礼乐制度。 ③从:顺从,赞同。

【语译】

孔子说:“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的文明成果,它的(典章制度)表现出无比丰富华美的文采啊!我追随周代。”

【解读】

梦周,复周,用周,从周,“周”或指周代,或曰周公,是孔子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感情之结。孔子自己在《阳货篇》中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中庸》引孔子的话说:“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用周礼,学周礼,从周礼,《礼记》“坊记”“檀弓”篇中也有记载,如殷商封棺吊于旷,周朝反哭吊于家,孔子以为吊唁问候慰丧于家,显得质朴率真,或者相比吊唁于旷野更简略一些,更人性化一些,孔子则从周礼。

原文这样记载:

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礼记?檀弓下》)

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背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礼记?坊记》)

周代对夏、商二代礼仪有所损益增补删削,显得更加详瞻周备。《汉书?礼乐志》记载: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之为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之情结,周之思念,深深的嵌入孔子的脑海,届尽暮年,日渐衰微,精力不济,梦中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则感慨万千。“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原文】

3.15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问:“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②?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①太庙:祭祀开国君主(太祖)的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初受封的君主,这里的太庙指周公庙。 ②鄹(zòu)人之子:鄹,鲁国的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在鄹作过大夫。鄹人之子,即孔子。

【语译】

孔子曾到过太庙,并且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问道:“谁说鄹地之人的儿子明礼?他进入太庙后每样事都要问。”孔子听到后,说:“这就是礼呀!”

【解读】

本章表现孔子求实好学谦虚的美德。

孔子是一位博学而深通礼仪的人,在年轻时就颇有名声,入祖庙,每事问,不免引起一般人的疑惑,故而发问,孔子回答说这正是知礼的表现。孔子“每事问”,有人疑惑,孔子答“是礼也”,更让人疑惑。这需做如下说明:

一是表现他求实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是表现他学、问、思结合的一贯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张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三是谦虚敬谨唯恐不及或失之。朱熹注:“孔子自小以知礼闻,故或人因此而讥之,孔子言是礼者,敬谨之至,乃所以礼也。”多学、深思、多问是敬诚,恭谨的表现 ,敬诚恭谨也是“礼”的表现。

也有人说孔子是明知故问,以此警示违礼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八佾》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第十七章第二节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十)
《论语》全文翻译 3
八佾篇第三
生活论语(《论语》每月一讲,请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