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教育思想例析
闲暇时读论语,发现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在现在仍又重要价值,故摘录一二略加分析,以示小女子之好学也。
  一、《宪问篇》第十四:“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海乎?”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孔子对劳动人民的态度示鄙视的,他的弟子攀迟曾想向他学习中庄稼,他对攀迟说,这个我比不上农民,等攀迟出门口,他补了一句,说,真是个小人。另外,孔子还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使说,老百姓可以让它们区干活,但不能让它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表明了孔子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贱视。
  可是《宪问》这一章却说“爱之,能勿劳乎?”这不是有点矛盾吗?
  仔细分析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教育子弟们的时候轻视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地位何它们从事的职业,但是并不轻视这类人职业中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比如”勤劳“,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这正表明了孔子对勤劳这种品质的赞许,因此他在教育门生的时候,是鼓励它们勤劳而批评他们偷懒的。比如,宰于昼寝,孔子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
  二、《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段文字,可以看做是孔子对为官者的一种行政品格的概括,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对老师的一种要求,从后面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知道,孔子信奉的是“身教”而不是“言教”。孔子曾多次表达过对巧言令色者的厌恶。也曾当着子路的面说“是故恶夫侫者。”。在信奉“身教”这一点上孔子又特别强调道德修养,所谓身正与不正,指的是品行端正与否,演绎下来,可以这样说,老师的品行端正了,学生们酒会跟着学,
  老师品行不端正,即使你叫学生区做什么,他们也不会听从,这里可以看到榜样的力量,也可以看到德育的渗透。
  不过,从整本论语来看,孔圣人的门下似乎也又叛逆者,比如前文提到的宰于,他在书里表现就不怎么好,又如一直对孔子忠心耿耿的子路,
  偶尔也发发脾气,骂骂老师迂腐。(事见《子路》篇十三)
  三、子曰“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篇第十一
  一个圣人肯定是能知人并自知的,但当一个人被许多锋芒照耀时,他还能自知,那么他就近乎圣人了。上面摘下来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理解,是否明智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可见孔子是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的。一个学生对于老师唯唯诺诺,那么这个老师就不能在这个学生身上获得任何帮助,也许这个学生很笨,也许这个学生很聪明,能“闻一知十”
  其三,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存在又一些又自知之明,但却喜欢听悦耳之言的人,反过来求证一下,便可以知道,千百年来“侫者”为什么这么多。
  四、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表明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对德的重视,不过,我想真是这样,社会还会进步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节|《论语》精华12句,重温为师之道
没有子路就没有圣人孔子
孔子的绯闻尴尬
论语:子路有闻(5-14)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故事
论语复习——学习与教育优质教学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