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初“金日磾”——阿史那忠

唐朝社会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而这也恰恰反映出了它的自信和强大,其中在对于人才的选用上更是如此,不论民族出身的选才用才方式,让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才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今天嘿小鼬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唐朝初年,威名赫赫的少数民族将领,他就是有着唐初“金日磾”之称的大将阿史那忠。

阿史那忠公元611年出生在一个突厥贵族之家,突厥作为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和新建立的李唐王朝爆发战争,如何解决突厥的威胁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当务之急。公元629年,也就是唐贞观三年,突厥内部政局动荡,再加上遭遇天灾,粮食供给出现困难,李世民看准时机命令大将李靖为帅,统领6路大军共10多万人马征讨突厥,次年二月,李靖率军夜袭阴山大破突厥。

作为突厥最高统治者的颉利可汗只能向北逃跑,结果当年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在经过阿史那忠所在的部族时,被当时年仅20岁的阿史那忠所生擒并将其押送至唐朝都城长安,也正是因为生擒颉利可汗有功,唐太宗册封他为左屯卫将军,自此,年轻的阿史那忠登上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

贞观18年唐朝发生了两件大事,这第一件就是唐太宗决定亲征高丽,第二件则是阿史那忠受命慰抚西域,那时候唐朝的安西都护安西都护郭孝恪刚刚领兵讨伐了焉耆(yānqí),所以阿史那忠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稳定西域的动荡形势,同时做好焉耆之战的善后工作,阿史那忠自然也是很出色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稳住了西北后方,也就让唐太宗可以专心对付高丽。在阿史那忠的墓志铭中写着“公衔命风驰,慰抚西域,旌悬拗泽,跨越葱河,处月、焉耆共稽王略,公扬威电击,诸戎瓦解”,从这段描述中可以想见当时阿史那忠和他率领的队伍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一年后的贞观19年,唐太宗决定班师回朝,那时候的阿史那忠已经奉旨赶到辽东唐太宗的身边,当大军行进到到并州也就是现如今的山西太原时,李世民突发疾病只好原地驻扎。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关外的薛延陀部“发兵寇夏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榆林横山区附近。由于前线战事吃紧,阿史那忠在得到唐太宗的命令后,直接从并州出发,一路快马加鞭赶往边关。

最终在阿史那忠和唐军战士的一起努力下,在贞观20年的正月,“夏州兵击薛延陀,大破之”。在紧急时刻阿史那忠作为一名年轻将领能够临危受命,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他能力的信任。

在太宗逝世之后,阿史那忠依然活跃在唐朝的舞台之上,唐高宗显庆五年,唐朝大军北击契丹,当时担任长岭道行军大总管的阿史那忠也参与了此次大战,史料记载其在此次战争中“公回师诛翦,应机殄灭,虏获万计”,此外这一战更是生擒了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并将其押往东都洛阳。

吐蕃这个唐朝的邻居在进入公元七世纪后开始逐渐强大起来,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唐朝最为强劲的一个对手,唐吐之间也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前期可以说是互有胜负,但是时间来到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大军一举攻陷了白州等一十八州,名将薛仁贵兵败青海大非川,导致唐朝的西域屏障“安西四镇”也落入吐蕃之手。

在这个危急时刻,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将的阿史那忠再次“披挂上阵”安抚西域。唐高宗李治封其为西域道安抚大使兼行军大总管,在阿史那忠墓志铭中对此行是这样描述的“西海诸蕃,经途万里”可见这次的路途之远,但是由于阿史那忠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很高,能够在乱局中稳住西域的只有他一人,可谓是“公问望著于遐途,信义行乎夷狄”。

一路之上阿史那忠对受吐蕃贵族挟制的那些部落或地区做了一些解释和招纳工作,在后来的公元673年和公元674年疏勒和于阗分别来到洛阳朝见唐高宗李治,可以说这与阿史那忠的安抚之行有着莫大的关系。

公元675年,阿史那忠病逝于洛阳,李治特赐谥号“贞”,并追赠他为“镇军大将军、荆州大都督”,同时还将他陪葬昭陵。阿史那忠除了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更是当世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是有唐一代少数民族将领中的一位佼佼者,也正是因为这些后人才将他和西汉著名的少数民族大臣“金日磾”相提并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西北史话:盛唐雄风
盛唐时期的名将到底有多强,打遍欧亚无敌手,随随便便就能灭一国
吐蕃人为何总能战胜唐军?
从地图看大唐疆域巨变,200年雄图霸业,征服众多强国
唐朝和吐蕃两百年的战争中,有哪些转折性的战役?唐朝一直打不过吐蕃吗?
大唐对突厥、突骑施、吐蕃做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