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通|在地实践的建筑师

近年来台湾的一批中年建筑师秉承着开放的思维、关注社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以较高的专业水准完成了一系列有深度的作品,开启了台湾的“在地”建筑风潮。台湾的社区营造、村镇建设、建筑教育、历史保护等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性与时代性特质。今天笔者谈及的建筑师黄声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下文主要分析的是黄声远及其团队在建筑历史保护方面秉持的理念与策略。

黄声远与田中央

黄声远建筑理念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空间营造

二、学科的跨界:建筑、景观、城市的综合设计

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打破传统建筑的内外边界

四、陪伴式的在地设计:即保持建筑时间与空间上的不断生长

那么这些建筑理念源自何处呢?笔者将其概况为两点:第一是对自然的喜爱与亲近,具体表现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将建筑还原为自然元素,第二点是人文主义关怀,即关注人与环境、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从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建筑设计。

了解了这些之后,笔者选取了几个案例来分析这些理念在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体现。这些案例分别是:一、维管束城市系统;二、鄂王文化社区营造;三、礁溪乡公所;四、宜兰酒厂

维管束城市系统

维管束是维管植物的维管组织,是为植物疏导水分和养料的重要途径。这个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居民的认同,对于城市有了一种新的认知途径。与此同时,建筑师试图从原有城市肌理的缝隙中构建出宜兰的公共空间,挖掘原本属于宜兰的公共肌理,与居民区配合形成创意生活的场所。

宜兰河畔旧城廊道与周边生活关系

第一段维管束:对老城新城边界的强化

第一棵大树是旧城生活廊带范围,由宜兰火车站出发,涵盖酒厂、小学及宜兰市区,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从津梅栈道到杨士芳纪念林园,再沿着旧城城墙旧址到宜兰酒厂、诚品书店、宜兰美术馆、丢丢当森林和火车站。

这一条是最先生长出的一条,沿着原有的老城和新城边界生长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棵。

第二段维管束:对旧水系(自然环境)的重现

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大部分河段变成了城市快速路,这也是大多数历史城市发展的结果,而河道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意义也被逐渐淡忘了。黄声远团队试图唤醒宜兰居民对于水的记忆,因为水才是宜兰的根。他们说服政府把一些段的道路挖开,让护城河再次复苏。这样城市中的居民也可以和自然发生更亲密的关系。与此同时,护城河也再次提高了城市泄洪的能力。

原有的宜兰河景观

改造后的宜兰河景观

第三段维管束:

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重组社区社会关系

第三棵维管束是环南人本通学廊带,串起了各个城南的教育机构,从光复小学到宜兰高中,复兴国中,宜兰大学,兰阳女中一直到铁路自行车道。通过打破学校与社区的边界,一系列跑道、街道、广场、公园被连接起来,加上座位、秋千等亲民设施,开放的空间,把生活的透明度提升,增强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人行道改造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师在维管束计划中所运用的改造策略:

1.对老城新城边界的强化

2.对旧水系(自然环境)的重现

3.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重组社区社会关系

鄂王文化社区营造

鄂王社区位于宜兰市旧城西门,传统艺师云集,以前宜兰多位重量级的“头师”皆出自于该地。随着现代市场的改变,传统工艺舞台没落,社区少数匠师依然苦力经营、勉传薪火。

建筑师希望通过改造来恢复社区自身的历史记忆,以及重建社区创意文化的核心价值。

黄声远说服和沟通鄂王社区的居民修整自家背后杂乱的空间,慢慢梳理出一条可以通过、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光大巷”。

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流程

礁溪行政中心

黄声远积极争取保留旧建筑,并提出在旧公所旁边增建厅舍的构想。为了保存历史使空间再生,在原建筑的后方与中庭新建现代化办公空间,整体形成一个台院。连接过去与未来。

新旧建筑材质的对比

取乡下农家晒粽叶的意象设计出V形遮阳板,

对传统文化进行呼应。

策略小结

1.通过新旧建筑材质的对比使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脱离开

2.呼应传统文化

3.增加公共空间的比例,强调空间体与半户外的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

宜兰酒厂

这家在宜兰当地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因为市场萎缩而濒临倒闭,大量的厂房处于废弃闲置状态。

文化产业转型

对酒厂产业的重新策划,将其定位成酒厂文化博物馆。同时保留原厂的生产。

新旧材质的对比,用新的建筑语言表现旧有的形式

黄声远沿用了酒厂原本输送酒的管道形式,运用大量曲折蜿的钢质管道覆盖于旧建筑的周围,并赋以其续纷的色彩。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也渗透到宜兰旧厂房的内部,大量彩色的钢质管道与旧厂房的红砖交织在一起。

1.运营方式的转变,介入新的业态,为酒厂注入活力。

2.利用新的建筑语言来表现旧建筑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粗略地将黄声远的历史建筑环境更新策略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强调新旧建筑的对比

二、新的业态介入(文化艺术产业)

三、社区参与式设计

四、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重现与利用)

五、传统文化的保留与继承

六、通过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来重组社区关系

透过黄声远的建筑作品,笔者认识到比起关注那些有形的传统符号,更要深切的体会隐藏在其身后的地域精神与人文情怀,继承和发扬相应的软传统,才能更真切地展现出具有特点的在地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胡梦婷.黄声远的建筑作品及理念解读[D].厦门大学,2014

[2]闵嘉剑.生命性建筑:黄声远宜兰实践的启示[D].清华大学,2015

[3]周榕.建筑是一种陪伴——黄声远的在地与自在[J].世界建筑,2014.08

[4]何啟帆 .台湾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图片来源:

@薄荷色草地 网址:https://www.douban.com/note/331511551/

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网址:http://www.fieldoffice-architects.com/

本文作者:文宜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余俊颖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最值得看的十座现代建筑
【CBC建筑讲堂】黄声远:海阔天空
田园建筑师黄声远
建筑妹眼中,打开台湾的正确方式
台湾建筑01
​黄声远5个经典建筑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